下面这几条,你中枪了么:
如果别人不来主动认识你,你就绝不会去主动打招呼认识的人不联系你,你就不会主动找对方。即使是和人吵架了,你也几乎永远不会做主动去言和的那个人。当你遇见了心动的人就更加被动了。有时哪怕人家已经示好了,只要还没明确,你就仍然会像只蜗牛一样缩在自己的壳里。不仅是人际中,生活中、职场里,你也既不为自己主动争取机会,也难以主动解决矛盾。这看似是一种很“佛”的状态,但当事人可能内心正在为自己的“死被动”而苦恼。这样的人凡事都不会主动,但是却经常羡慕那些主动的人,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想做什么就去做,可自己就是做不到。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总是被动的人是什么心理。
被动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主动
在人际交往中习惯性被动的人中,其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不敢主动的。因为:
1.对他人的眼光过分在意
习惯性被动的人总是能“无比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具体表现在:总感觉自己仿佛一直在被“注视”着;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一举一动;不断审视自己说出的每一句话;在人群中会有种“所有人都在看着我”的错觉。
正因为这些,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很容易产生羞耻和尴尬的感受。他们一旦主动,随之而来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会让他们时刻处于煎熬之中——“是我说错什么话了吗?”、“我现在看起来一定很蠢”、“人家根本不想理我吧”、“我为什么要主动丢脸”……
因此,他们在人前更不容易放开,显得拘谨而被动。他们相信,只要不主动发起,自己就可以避免尴尬和羞耻感的折磨。被动对他们而言像是一种不得已的自我保护。
2.过度或错误解读人际中的信号
有些被动者们可能是因为他们总是倾向于“内归因”,把一些负面的外部事件发生的原因归到自己身上。简单来说,就是当人际互动中出现了一个不好的信号,他们会认为那是自己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他们在鼓起勇气和对方说话时,没有得到对方热情的回复,他们就会倾向于将此解释为“一定是我太无趣了”,并且他们从此以后还会都以此来对所有类似事件做出整体的预判——“我主动搭话都是这样的结果,别人都会像这样觉得我厚脸皮”。
当然,被动也可以是一些人主动的选择
为什么会有人在关系中主动选择做“被动”的一方呢?
1. “被动”是关系里的权力斗争中的一种策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先主动的人就输了”,它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关系中,那些一直处于被动方的、态度模糊的人,很多时候在关系的权力斗争中的确处于“上风”。
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对感情投入得越多,就意味着他可能会主动地付出更多。而此时就意味着这个人将“是否接受付出”,“是否回应以同等的付出”的权力交给了对方。很多人就会因此而觉得, 在感情中更投入的那一方,往往更吃亏。
2. 人际中不主动、不积极,也可以只是单纯的出于对独处的享受
有一群人,他们被动出于完全不同的动机,那就是内向者。
比起别人,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兴趣更大,更喜欢独处,独处也让他们感觉更舒适。来自外界和他人的刺激会提升外向者的快乐情绪,而内向者则很难从社交中真正感到满足。
内向者是安静、保守的,但他们不一定是自卑、孤僻和不善言辞的。所以,他们并非出于对羞耻感和尴尬感的规避,或是社交能力的匮乏而不得不选择被动。
3. 还有一些人误把被动当做考验关系的手段
比如,有些人会觉得“只要我做好自己该做的,别人就一定会看到我,不需要我主动”,如果一段关系牢靠而公平,对方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付出,感激自己的付出。又比如,还有些人会觉得“只要对方足够爱我,对方会主动”,他们把对方能不能主动,当做考验彼此关系的一种手段。
但其实,真正的爱/关系不是用来考验的。如果你把感情当做一场角力或者考验来对待,那么很可能你收获到的也不会是真正的感情。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主动和被动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如果,“被动”是一个让你觉得很舒适的状态,且它没有对你的生活造成大的阻碍,那么你大可保持原状。
而如果,你是真心地想要让自己变得更主动、积极,最有效和直接的方法还是去尝试。不论你是想更主动地和人交往,更主动地表现自己,还是更主动地去解决矛盾,增加自己的正面经验,获取“主动”的奖励都是促进这种行为所要做的。
以上。
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