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大的误解,就是把初恋时的心跳,错当成了永恒的爱。
《爱在午夜降临时》
我们一直被小说、电影、电视剧误导,好像所有美好的爱情都是在,某个浪漫的时刻,浪漫的地点,遇到了一个愿意为ta不顾一切的人。
然后发生了一系列曲折的经历,好在最后修成正果,我们把这当做是最美好的爱情。
曾经我也深信不疑,所以我一直在等,等那个可以让我一见钟情,不顾一切的人。但好像其实并不存在这么一个人,或者说,我曾对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心动。
直到《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出现,才终于让我明白了,我一直所坚信的和追求的,其实只是身理的欲望,真正的爱只有在两个人的经营之中才会出这特别像极了薛兆丰在《奇葩说》打的那个比喻:
“如果世界上有两个人,是彼此一生中的唯一,他们终其一生都不会见面。世界上有70亿人,想象一下,有70亿颗绿豆,有两颗红豆它们是一生中彼此的唯一。把它们放进去搅啊搅啊,它们会碰上吗,在短暂的一生他们不会碰上。我们海誓山盟许下终身承诺的那个人,实际上只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时间到了挑选的人。”
没有谁会是谁一生中的唯一,即使有也遇不见。
所以你要做的,不是花一生的时间去寻找那颗其实并不存在的红豆,而是选择一颗你觉得还不错的绿豆,你们彼此努力,互相把彼此染成红豆。
自我界限
当我们用脐带从子宫里吸取营养的那一刻起,到我们出生的七个月里。
我们的世界里是不存在“你、我和他”的,我们的世界里只有一个“我”,全世界都围绕着我们转。
所以你会看到婴儿总是喜怒无常,一个不满意就哭,就闹。你不要怪他,因为那时他的世界里是不存在同理心的,全世界都以他转动。
当我们稍大一点,开始有了基础的常识,比如我们开始知道,世界不只有我,还有母亲,还有父亲,有我们生存的环境。
能够意识到胳膊、脚、头、舌头、眼睛,甚至视角、声音、想法和感觉,这样的认知就是所谓的“自我界限”。
这种朦胧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2~3岁。这个时间段的我们,自我界限意识薄弱,往往是家里的小霸王,一不如意就哭闹,幻想着自己无所不能。
3岁之后,我们才慢慢清晰的意识到,世界并不是围绕着你一个人而转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只有融入社会才能更好的生存。
但是有的人把自我界限当做保护伞,所以活得很孤独。
这就是我们一生的认知过程,从没有自我界限,到产生自我界限,到模糊,到清晰,到接受并融入。
一见钟情不是爱
为什么所有令人头晕目眩的爱情,一旦得到,终归有一天会归于平静?
为什么张爱玲那个,关于“白玫瑰与红玫瑰”的比喻会经久不衰?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因为这段话道出了爱情的终极真相,戳中了每一颗为爱情疯狂了的心。
即所有爱情,不管最初有多么脸红心跳,在一起一段时间之后,终会归于平淡。只有那些还未来得及开始的遗憾,倒成了一生的眷恋。
《少有人走的路》如此解释,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自我界限感越来越清晰,我们感到无比的孤独。于是我们鼓起勇气冲破自我界限的囚笼。
坠入爱河就意味着自我界限的部分破溃,我们的“自我”与异性的“自我”合二为一。
自我界限的破溃之后,我们似乎又回到了婴儿状态,体验着那种无所不能的快感,又开始感觉到自己强大而有力,似乎没人能阻止我们。
情感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的涌向所爱之人。
使我们变得盲目又孤勇,对方身上所有的缺点我们都视而不见,我们变得不再像自己,会做自己从来不敢做过的事,人生的意义似乎只为ta而存在。历史上那些关于爱情,所有令人动容的地方,都在这一刻发生,时间似乎就定格在这一刻,永恒。
就像《白雪公主》这样的童话故事,从来不敢写他们在一起之后的样子,一句“从此白雪公主与王子幸福的在一起”就戛然而止了。
就像《泰坦尼克号》要把杰克写死,因为爱情就停在这一刻,才能动人。
只是时间从来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总是坚定的向前行走。
派克如此形容坠入爱河中的人们: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1岁多的婴儿,天真的以为自己能称霸世界一样不可理喻。残酷的现实,迟早会击溃热恋人儿的爱情梦,一如击溃1岁婴儿称霸世界的幻想那样。
因为自我界限的破溃只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琐碎向我们涌来,新鲜感褪去,我们的自我界限又会慢慢重建。
想想看,你跟ta是不是这样子的,你身边的那些情侣是不是这样子的。最初爱的时候,那么勇敢,脸红心跳,整天腻在一起,羡煞旁人。
可是热恋期一过,就慢慢回归冷静,当生活所有的琐碎涌来,曾经被忽略的缺点一点点被找回,爱情也变得平淡起来。
为什么自我界限会破溃?
既然爱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那为什么还要让我们如此飞蛾扑火呢?因为基因需要永不朽。
所有的动物,也包括我们人类,一生之中,大多数决策和行动都是受基因所支配。比如贪婪、懒惰、恐惧,当然也包括欲望,包括性欲。
基因为了不朽,必须让我们有生存下去的能力和繁衍的欲望,于是进化出了性欲。它既可以让异性之间完成基因的延续,还能让两个人合作,以面对艰难的生存问题。
但是婚姻太难搞,两个人在一起,需要容忍对方偶尔的小脾气,需要体察对方的需要,需要在对方生病时照顾对方,需要经过长时间艰难的考验……
但凡是一个有理性的人都会退缩,你看我们现在谈个恋爱,组建一个家庭,有多不容易就知道了。
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基因升级了这种性欲,进化出爱情,让我们的自我界限暂时破溃,以完成基因的传递。
《少有人走的路》在书中如此评价到爱情「这是人类基因对于理性的征服,让我们心甘情愿的落入婚姻的“陷阱”」
所以,如果你今天走在路上,突然看到一个心动的女孩,不要觉得这就是爱情。
那只是基因为了控制你去繁衍的潜意识性冲动而已,你们之间离真正的爱还差得很远呢。
网络上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对“所谓一见钟情,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
愿你拥有真正的爱
那这么说,世间的爱情就都是骗人的吗?
当然不是,爱情仍然一直都在,只是我们一直以来对爱情的定义太过狭隘。我们把初恋时的心跳当做真正的爱,这种爱是短暂而且虚幻的,很容易就破碎。
真正的爱,其实在我们“自我界限开始重建”那一刻才真正开始。当我们回归理性,看到彼此身上各种的缺点,看到生活的琐碎,开始发生和矛盾和争执的时候,才是我们建立真爱的开始。
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这一点,他们一直把初始的心跳当做真正的爱。
而那种心跳的感觉又很短暂,一如高潮,很快就归于无聊。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渣男渣女,他们一直在换伴侣,这个玩腻了就换下一个,慢慢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再也没有了“爱”这个字,只有“性”和“现实”。
我为那些换情侣如换衣服的人感到惋惜,他们有着非常好的恋爱技巧,却从未感受过什么是真正的爱。
模型君也曾羡慕过蔡澜那种,五彩斑斓的爱情经历;但是现在我更喜欢的是,木心老爷子那种“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一生的时间就这么多,精力也有限,如果我把它们分给很多女孩,那么其实每一段我都只能浅尝辄止,也就无法体验到那种爱到极致,不分彼此,海枯石烂却还永恒的爱。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爱呢?或者说什么是永恒的爱呢?
答案就是,让彼此之间的自我界限无限延展,最后真正的结合在一起。不再是恋爱初始的破溃,而是延展,实现真正的交融。
这又回到重建伊始,我们从热恋中褪去,开始回归冷静,看到彼此身上的缺点,看到生活的现实,看到彼此这样那样的不合适,开始发生矛盾和争执的时候。
这个时候,首先我们要意识到这才是爱情的真相,承认它并接纳它,我叫它“忠于事实”。
当我们接受了这件事之后,就要勇敢的去面对彼此的那些不合适和争执,积极的去解决。有误会就进行深度的交流;有缺点就去包容,并慢慢磨合;有苦难就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而不是选择逃避。逃避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到最后就无法修补了。
遇到问题了,立马面对,一起解决;出现裂缝了就立马修补。这才是两个人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去怀疑彼此是不是真爱。
那些一到平淡期就怀疑是不是真爱的人,难道你们一开始的心跳都是假的吗?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把心跳当做真爱,于是乎一旦平淡来临,两个人就开始争执不断,最后走向破裂。
几乎所有的情侣,都是这样不明不白结束的。
真正的爱应该是热恋之后,仍然去一心一意的付出,勇敢的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尊重包容彼此的独立性格,努力为彼此的爱加上更多深刻的记忆。
两个人不断磨合,一起走向心智的成熟。
派克如此形容这一过程:
当我们开始承担责任,为共同的爱付出的时候,我们的自我界限便开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后,自我界限就会开始淡化,而这时我们的心智便获得了成熟。随着爱的进展,自我界限越来越模糊,最后我们将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在这之下,我们的自我界限延伸得越久,就爱得越深;爱得越深,自我与世界的区别就越淡;我们越认同世界,自我界限消失的狂喜感就越容易出现。
但与初始那阵不同的是,这次我们与所爱的对象真正的结合在了一起。
也许没有坠入爱河时那么狂热与激动,但是却更加稳定和持久,也更满足。
这种感情,既不容易突然显露,也不容易一下子消失。
这就是真正的爱,海枯石烂,却依然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