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边感情固若金汤的情侣都有什么特点?
最近,我发现那些相处很久也不会腻味、永远保持热恋状态的恋人,他们维持爱情热度的方法也许各有不同,但大多有这样的特质:双方都是很有仪式感的人。
昨天晚上临近12点,我和同事们在群里讨论今年双11要囤点什么东西。
一同事发了自己的购物车截图,我问为什么很多都是男装和男生用品,她说是给男友买的。我们调侃她是最佳女友,她冷不丁喂大家一嘴狗粮:两个人是一起过节的,互相给对方清购物车。
办公室里女同事的恋情变幻莫测,大多持续时间不长,超过半年都算持久的了,大家都很年轻,多是九七九八年的小女生,分手原因都逃不过一个宿命:觉得厌倦了,烦了。
而这位和男友一起过节的女生,从高二和男友恋爱,现在已经整整谈了6年了,而且感情稳固,双方都毕业没多久,所以打算过几年再结婚。
每每谈到她的感情史,我们总觉得不可置信:和一个人恋爱6年,他的里里外外都了解透彻了,真的不会厌倦吗?
但她显然没有,他们的生活很有仪式感,每个月有一次情侣聚餐,发了工资后,去平时舍不得吃的料理店吃个痛快,每年一起旅行一次。
每个节日他们也都会一起庆祝,端午节一起去市场买粽叶包粽子,做了很多蛋黄鲜肉粽,还给我们一人分了一只,让大家很是羡慕。
去年和几个朋友出去西安完,将要离开时,她拉着我去买一家店的点心,我看门口人头攒动,顿觉毫无兴趣,立刻要走,她说,再等等嘛,我告诉她网上应该也可以买的,让她回去网购。她还是坚持排队,后来我得知那是她买给男友的
,因为他们俩有个默契的约定,谁也没说过,但无论谁出远门,一定会为对方带回当地的特产和礼物。
我顿时明白,为什么她和男友在分手如此寻常和频繁的时代,可以一直这样维持下去。
因为好的爱情总离不开一点点仪式和惊喜。 大学时有一位教我们外国文学的女老师,在晚饭时间总能看见她和丈夫一起在外面散步,和她相熟的一位教授说,几十年了,他们俩一直有这个习惯。 有时吃过晚饭,在荷花池畔遇到他们手挽手谈论,虽然两人都已经不再年轻,但总有种爱情的甜蜜无声弥漫。 仪式感让某一天,某一刻变得有所不同,很多年后回忆起来,它会在记忆的河流中闪闪发光。 结婚只需要到民政局登记领证,但我们请来亲朋好友,司仪,举行盛大的仪式,许下天长地久的承诺。 日子只需平淡向前过,但我们摘出很多普通的日子,有的用来悼念逝者,有的用来庆祝新生,有的用来联络感情,有的用来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是属于他们之间的仪式感。
告白只需要轻轻说一句,“我喜欢你”就可以了,但我们准备玫瑰、字体优雅的卡片,和一段绞尽脑汁想出的话语。
仪式感,将生老病死赋予意义,让每个平凡的日子充满期待。
在爱情里有仪式感的人,之所以感情更稳固,是因为他们看重每一个能让感情升温的节日
,冬至一起包饺子,元旦一起做元宵,圣诞一起做一桌烛光晚餐。
它代表生活里崭新的东西。我们天生就喜欢新的事物,就像小时候过年收到的压岁钱,打开红色的纸袋,里面是摸上去有些发硬、没有一丝折痕的崭新纸币。
其实不止是恋爱中,对父母亲人、对朋友,以及对自己也都需要有仪式感的生活。 记得小时候在乡下生活,外婆每次去赶集回来,都会买一点小零食放在口袋里,有时候是一把大白兔奶糖,有时候是几包沙琪玛。 每次她回来,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摸到她的口袋里,那一瞬的快乐,远比吃到零食的快乐多。 这是属于我们两代人之间的仪式感。 电影《蒂凡尼的早餐》里有这样一段话:大部分时候生活都乏味得不值一提,有时我们换一种牌子的香烟,订阅另一种报纸,坠入爱河又脱身,一直以轻浮或深沉的方式,都是为了对抗日常生活中那无法消解的乏味成分。 而仪式感就是这样的存在。 插图 / 网络 首发 / 曲玮玮后来我回去看外婆,会为她买喜欢的点心和坚果。
它是我们在疲惫生活中的一点亮光,波澜,以及闪烁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