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场合上,外向的人,往往会给人非常健谈的感觉。
相反,内向的人,由于习惯沉默寡言,或者不善表达,所以在聚会当中,很容易成为被“忽略”的那一群人。
当然,一个人是内向还是外向,并没有性格上的优劣之分。如果你觉得在社交场合上,保持一个沉默低调的形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就没必要改变自己了。
但如果你觉得,身处社交场合,应该要适当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敢于展现自己的个体价值,那么说话就是其中一个比较直观的方式了。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并不是不会说话,而是不知道怎么去说话才适合。
他们总觉得,突然开口说话,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对于某些话题,更是无从插话,硬是插嘴,就会担心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
究其原因,就是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了不说话的姿态和形象,所以对于“主动说话”这个姿态的转变,会有一种“拿捏不准”的感觉,不知道怎么去搭话,怎么开玩笑,怎么反驳别人才恰当。
因为思虑太多,所以就一直无法冲破心理关口,说出要说的话语了。
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并不是让内向的性格变得外向,没必要。只需要掌握和运用某些交谈技巧,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局面了。
聊天的基本时机
内向的聊天者,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时候要说什么话。
所以让他们找到聊天的“突破口”,才能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敢于开口去跟别人搭话。而这个“突破口”,就是懂得识别三个谈话的时机:
1,聊天冷场时,运用问题发起交谈;
2,别人说话时,通过关键词引出话题;
3,别人发问时,懂得构建论证表达观点;
这三个“时机”,在我们日常的聊天活动当中,经常都会遇到。一个会聊天的人,都会交错把握这些时机,针对当下的场合,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但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当然很难这么主动地创造出这些时机。
所以只要能够在被动聊天的过程当中,一旦识别到这些时机的出现,稍微运用其中的谈话技巧,让自己适当地参与到话题里,就算是完成任务了。
这四个时机,也有相应的聊天的技巧。只要运用得当,内向的人,也可以跟别人自如交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那这些技巧具体怎么运用呢?
运用问话发起聊天
我们跟别人聊天,一般都是从“问话”开始的。
好比熟人之间,简单一句“你最近忙什么”,都可以打开对方的话匣子。所以提问不难,难的是,你提出的问题,对方是否乐意回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往往更愿意去回答那些跟自己有关,却又不太涉及到自身隐私的问题。
尤其在社交场合,能够拿上台面说的话题,都会有一定的限制。在可谈和不可谈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可以构建出聊天的“安全区”。
内向的人,由于找不到这个平衡点,不是怕说出来的话得罪别人,就是担心自己的言论说得不合时宜,所以很容易导致自己思前想后很久,最终只好保持沉默。
其实,只要你的问题,能够切合当下的情况,而不涉及到对方太多的隐私,这样就不用过于担心了。
例如你坐高铁,你一上来就问女生有没有男朋友,别人肯定不会这么乐意去回答你。因为这个问题在那个环境当中,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而且又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很明显会引起对方的抗拒心理。
相反,如果你问对方在哪里下车,再给出你这样问的原因,说自己去旅游,想了解一下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那么别人就很乐意跟你聊天的。
所以,发问是构建谈话的第一步。想要跟别人形成良好的互动,你的问题一定要符合以下这些特质:
1,是别人感兴趣、擅长、想聊、能聊的;
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生活方式等,选择最恰当的问题。
而衣、食、住、行,一般每个人都有相关的经历和经验。什么餐厅好吃,什么电影好看,去哪里玩等等,都可以构建出话题。
2,问题足够具体,有对方能够回答的点;
问别人问题,最忌讳的就是问得空泛,即便是“你最近怎样”这么简单的问话,也问得别人难以捉摸。
你到底是问工作、生活、感情还是其他事情呢?别人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简单回答一句“还行”,就打发过去了。
所以你一定要把问题“具体化”,针对一个点去问,如“你近来工作怎样?忙不忙?”,这样就有别人回答的点了。
3,不会引起对方尴尬、难堪等负面情绪;
这个就不用细说了,你的问题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揭别人的短。只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其他的就放心大胆去聊天吧。
当你觉得不知道要聊什么的时候,按照这些特质给对方问出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就可以打破沉默,构建聊天态势了。
用关键词引出更多的话题
内向的人,由于不懂得主动发起话题,那么从别人的言谈当中,找到某些关键词,加以引申,就能够起到构建话题的作用了。
这个技巧,不需要好像那么口才好的那样,有能力随时随地发起话题,只需要通过倾听对方的话语,“伺机而动”找到可以扩展话题的“关键词”,这就足够了。
例如别人说,昨天我经过邮政局的时候,发现有一家甜品店开张了,看到这家店铺的门面,装修得挺时尚的,不知道里面的甜品好不好吃。
这句话的主要关键词有哪些呢?当然就是“甜品”了。
当你听到别人这么说时,你就可以根据这个关键词,引申出一个提问的点,构建聊天话题,如:“你很喜欢吃甜品吗?居然这么关注起甜品店来了!”
作为内向者,对方主动抛出一个话题后,你根据对方话语的内容,运用关键词引出聊天话题就行,剩下的就留给对方慢慢说吧!
运用关键词聊天,你可以从对方的话语当中挖掘聊天话题,不用自己去思考聊什么,一切都顺其自然。
这也是“插话”的其中一个时机。
在关键词的帮助下,插话会有三种形式:
1,请教式插话。如:
朋友:特朗普又向中国加征关税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想要我们的经济不受影响,我们要减少对美国出口商品的依赖才行。
这句话的关键词,你可以选择“依赖”,那么你请教朋友插话说:“为什么减少对美国商品的依赖呢?这对我们经济会有什么好处?”
这样把话题抛给朋友,就算你不了解这个话题,你的提问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不至于发表不了意见而无话可说。
2,补充式插话。如:
朋友:特朗普又向中国加征关税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想要我们的经济不受影响,我们要减少对美国出口商品的依赖才行。
同样根据“依赖”这个关键词,如果你熟知这个话题,那么就可以补充说:“对啊,例如美国的大豆对中国的出口占美国全部出口大豆的62%,而且我国大豆消费大量依靠进口,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只要逐渐减少这种依赖,我们才能赢得这场贸易战。”
3,反驳式插话。如:
朋友:特朗普又向中国加征关税了,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想要我们的经济不受影响,我们要减少对美国出口商品的依赖才行。
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你就可以根据“依赖”这个关键词,进行相关的反驳:“我不觉得美国这一做法会对我们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征收关税清单当中,都是一些常用的物品,很多东西美国人不得不买,到头来关税转嫁到美国的消费者而已,而我们进口美国的商品,不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大。”
运用关键词,你就能够识别某些谈话时机,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懂得构建自己的观点
内向的人,之所以不敢说话,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构建表达的结构,让想法完成地表达出来。
最简单的例子,你问他们“这部电影好看吗”,他们的回答往往非常简短,不是“还不错”,“还行”,就是“一般”,至于为什么是这样觉得,就说不出个所以然。
由于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表达想法,习惯了用短句去说话,最终让他们说一大段话的时候,脑海就一片空白了。
诚然,想要有话可说,足够的知识储备和个人阅历,对于说话而言也是很重要的。
但平时日常生活的交谈,说到自己的看法时,也需要有一种“论证”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那么自己表达的观点,才会更有力度。
这时,一个构建即兴说话的表达结构,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P. R.E.P是沟通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意思。
P代表Point,观点,主张;
R代表Reason,理由,原因;
E 代表Example,例子,事例;
P 代表Point,再次强调观点;
简单来说,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可以先表明观点,然后再说结论。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深度解释去说明这个结论的可信程度,用一个例子强化大家的印象,最后再重复一遍你的核心论点,完成一次完整的表达。
这个原则分以下四个步骤:
1. 结论先行。
这是沟通时的第一个黄金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能够针对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事情都有各自的结论。
你认为事情是这样,他认为事情是那样,所以每个人说话都在表达一个明确的观点。即便你观点还不够成熟,这也是你自己得出来的一个的结论,而不是思维混乱地口出狂言,浪费时间。
在你说话之前,一定要了解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
如:
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任何努力都只是徒劳。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学会活在当下。
中国的发展就是被它们这种没思想的人拖了后腿。
2,提供充足的理由支撑你的观点。
你看完一部电影,你觉得好看,这是你的观点,那么你能够说出其中的因由,支撑你这个观点吗?
提供充足的理由有两层含义,一是清楚说明你得出这种观点背后的逻辑推导,有没有存在合理的成分;二是让听众更加理解你这个观点背后的真实意思。
否则你觉得中国人不应该跑到外国旅游,却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说出来的理由又不合情合理,别人只会觉得你是在无理取闹而已。
3,用相关的例子加深印象。
当然,空口说白话的解释,一般会给人比较枯燥的感觉,如果你能够用一个例子把你的发言形象化,那么大家对于你发言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了。
在人类所有表达方式里,我们对故事的接受度是最高的。加上一个或多个生动的例子,你的结论就同时有了数据和事实的支持,发言变得很饱满。
4. 最后重申一遍你的观点。
最后的总结陈词,让听众更好地了解到你要表达的观点。
重复强调一遍你的结论,可以让大家把思维重新聚焦在你的看法上面,从而进行下一次的互动交流。
如: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要学会活在当下。
想一想从你出生到现在,你经历过多少个大大小小的障碍和困难?数不胜数,但我们都熬过去,或者不在意它们,所以我们才能够继续前行,一直好好活到现在。
我在六年前得了癌症,这是我人生里遇到过最大的困难。我以前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了,任何伤心和悲痛,都已经无补于事。你猜我怎么做?就是活在当下,每一次都过得好像没事一样,该吃的吃,该喝的喝,该睡的就睡,上医院只觉得是普通的例行工作,而不是对我生命的最终审判。我没有别的办法帮助自己,我只能尽量乐观去生活。结果怎么样?我奇迹地击退了癌症。
所以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才是我们人生的常态。但只要懂得活在当下,用心努力过好每一天,什么事情都会过去了。
这就是PREP法则的运用。
内向的朋友,平时只要懂得这么去练习说话,在聚会场合想要融入到谈话的氛围当中,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当然,还有一个聊天时机,就是大家在开玩笑的时候,懂得放开心胸,调动思维,发挥自己的幽默感,融入其中。
只要对自己要充满自信,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内向的你也能够变得很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