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被出轨,或者遇到了对方的越界行为,与其咒骂TA、惩罚TA,倒不如去看看人的真相。理解人性的多面性。去思考这个人为什么会出轨,进而帮助你疗愈自己的创伤,并收获成长。
有一天,他突然出轨一个什么都不如自己的女人;有一天,他突然告诉你,这段关系不是我想要的,我们离婚吧,我想为自己而活。
你该怎么办?
相爱容易相处难,世上最难走的路,恐怕就是感情路。
在看过了处在关系各个阶段中的人们形形色色的故事之后,我们由衷地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感情,那就请你尽最大努力去坚守和实现你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那些不对的、不甘的、不能释怀的感受,并不会因为习惯和将就而消失。
相反,在经历了生活和感情的不断冲刷之后,人们会发现真相越发赤裸裸地展现在眼前:我不开心,因为这关系真的不是我想要的。
有些时候,我们会俗气地说上一句“跟随你的内心”,但其实就算你不刻意地follow,命运和生活也依然会把你推向符合你本性的方向。
在我们的咨询中,涉及婚外恋的案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玲就是这类案例故事的主角之一,她的经历,发人深省。
玲和老公结婚3年,老公出轨3次。藏得好没见光的不算,被发现并坐实的就有3次。
3年说长不长,但细说起来,妥妥的一部男人的风流史,女人的血泪史。
第一次他出轨,是玲怀孕快生的时候。
那天他去参加同学会,当晚没回家。说是去一个男同学家通宵打麻将了。结果玲在他车里发现了安全套和酒店发票。
开始他还不认。直到玲翻出他手机里和女同学关于床上情节的聊天记录,他才无可抵赖。
玲特别崩溃。跑去医院打胎,被老公拼死拉回家。
胎没打成,但这一闹腾,第三天就早产生下了女儿。
之后老公对出轨的事绝口不提,就跟没事儿人一样。玲每次提及,都被老阻止“干嘛老说那些,就不能往前看吗?”
往前看,就是女儿一岁半的时候,他第二次出轨。
这次远比上次严重。那女的是他发小,比他小两岁,离过婚。说来也巧,俩人还是工作上的搭档,一起开会,一起出差,好到天天黏在一起。
老公回家越来越晚,有时候甚至彻夜不归。直到有一天,他嚣张到在卧室给那个女人打电话,被玲听到。
她自然又是一通闹。但他很淡定,说你想怎样就怎样吧。
言外之意:只要你说离,我立刻走人。
他这么一说,玲反而怂了。作为一个比较传统的女人,思想还是很保守的,婚姻对她来说很重要,骨子里觉得,“离婚”一旦发生,就会成为人生一大败笔,抹不去,她也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她去见了那个女人。一见之后,大受打击——对方比她年轻,比她好看,行为举止,感觉还比她体贴温柔。
相比之下,被工作折腾得“体无完肤”,无心善待自己,也不懂怎么关心老公的她,看上去只是一个朴素之极的职场女人。
回去后,玲深刻反省。
她一直以为自己很不错,配她老公绰绰有余。但经此一行,她没那么自信了。楼下遇到邻居老太太,她都仿佛听见人家鄙夷地说“就你这样,老公爱你才怪”。
老公迫于各方压力没离婚,但又跟那女人瓜葛了很久,直到女人又找了其他男人,才终于了断。
可是断了这个还有另一个。
前不久,他又第三次出轨。
玲苦不堪言,之前两次怎么着也就半推半就原谅了。
所谓原谅,不过是凑合着继续过下去。她喉咙里始终扎着个仙人球,咽不下,吐不出。
但这一次,玲果断找到了我们,求助于伴侣治疗,希望专业人士帮助她理解在婚姻中的感受及期待,并学习重建关系。其实,与其去讨论婚外情是什么,不如去讨论人性是什么,婚姻是什么。
婚姻这件事,绝不是两个人一块过日子可以省点钱,或是缓解一个人生活的寂寞那么简单。
每一段婚姻,当两个人决定结婚的时候,就意味着他们都在这段关系中找到了一些熟悉的,或是需要的东西,并带着修复过去创伤的期待进入婚姻。
不管婚外情是如何发生的,那可能都代表了人性中某些缺损的部分在婚姻中也未被正视、未能修补,或是婚姻关系中的裂痕没有被理解、发现和修复。
比如在婚姻中挣扎着的玲和她老公:
玲从小生活在城里,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家庭文化有些重男轻女,而她没有哥哥,只有两个姐姐。所以,从小,她就知道如果自己是个男孩,会让父母开心很多。玲小时候常常见不到父亲,因为父亲忙于工作,家里的一切都由母亲打理。
而玲的老公,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后来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拿到了很高的文凭,留在城里工作。他有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哥哥,有一个小他一岁的妹妹,他父亲是家里的经济支柱,所以父亲在家庭中非常有权威,他的母亲很顺从,凡事都听他父亲的,他从小就很听话,让妈妈很省心。
这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两个人,但当这两个在不同的家庭中长大的人结婚时,他们也把各自家庭的文化,各自的成长经验,各自的内在需求,带进了这段婚姻。
婚姻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去接近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但这个过程,使他们的创伤再次暴发。
玲的老公,他的妹妹比他小一岁,那也意味着,他一生下来不久,妈妈就要去忙着孕育妹妹,所以他在抚养中获得的来自母亲的照顾是不足的。
而他的父亲在家庭中有着过高的权威,这可能会使他成为一个没有攻击性的儿子,屈从于父亲的权威。尽管他长大后拿到了很高的文凭,但他在性别认同方面,可能也存在问题。玲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而她又是最小的女儿,她承载着很多来自家庭的对她性别的失望。为了对抗这个失望,她会让自己变得非常能干,而且表现得并不比男孩子差。
父亲的缺席,也让她没有获得充分的学习与男性相处的机会。所以,当她进入婚姻时,她大概率会表现出“女强人”的模样,对老公的关心也会不足,或者不知道如何与另一半相处。
现在,他们结婚了。
在潜意识中,玲成为了他不能给予充分哺育的妈妈,他成为了玲那个缺席的父亲,对她缺少认可支持与帮助。
他们内部的创伤都未被看见、理解和修复。即使一方迁就一方,但他们各自都会认为是对方伤害了自己。
在玲她的成长过程中,妈妈担负起了整个家庭的责任。她开始认同妈妈,成为非常有能力的那个人,这样她既向父母证明了女孩子也不比男孩子差,缓解早年成长中不被重视的创伤,也可以“麻痹”自己无依无靠的婚姻也是可以坚持的。
但玲的老公在婚姻中始终感觉没有被满足,就像他从一生下来就不得不被断奶,面对日益有能力、不怎么会关心自己的老婆,他可能会选择向外寻找。
如果他们一直无法理解两个人的关系中到底在发生着什么,他就可能一直选用出轨这样的破坏性行为来满足自我内在需求。而她则因为道德束缚而一次次隐忍,却不知如何做出改变。
情感中最可怕的一句话是什么?“不爱了。”
一旦不爱了,还能再爱吗?关系到了这个地步,还有救吗?这就像一个癌症病人问医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