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日常生活中常常听见大家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句成语看着很是高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
一、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什么?
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原意是:如果这样的事情都可以被容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形容不可容忍到了极点。
根据孔子为人修养可知其本意并非告诫后人什么忍或者什么不忍的观念,而是慨叹季氏的背礼之道,以喻后世,僭越之道起于微小。
八佾,宫廷乐舞制,八人一行为一佾,八佾则是八八六十四人,六佾是四十八人,四佾是三十二人。按照周礼制定的礼法要求,应该是天子八佾,诸侯六,卿大夫四,士二。 季氏,即季孙氏,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三桓之首。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新兴地主阶级。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二、是可忍孰不可忍相关典故
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桓控制鲁国政权,权势滔天,尤其是季孙氏位高权重,甚至发展到赶走鲁君,摄行君位的地步。鲁昭公就被季平子赶到齐国,鲁哀公也被赶到卫、邹、越等地,而鲁悼公时期,三桓强盛,公室弱小不堪。
据《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和《汉书·刘向传》载,季氏可能是昭公、定公时的季平子,即季孙如意。他不仅不把国君放在眼里,甚至自比天子。以当时宫廷的舞乐队来说,按制度是:天子八佾(八人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八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即季氏只能用四佾,鲁昭公应用六佾,周朝天子可用八佾。可是季氏却故意打破老规矩,偏要设置六十四人的大型舞乐队。所以孔子谈到季氏时,就愤怒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钱穆在《孔子传》提供了两种解释, 一是说既然僭越季氏可忍为之,那么逐君弑君亦在季氏可忍而为之列,二是季氏僭越,犹可忍而不治,那么将来做什么事,才能不可忍而治之?
根据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我们大致可以猜测到这个成语的反义词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或者直接视而不见!
三、视而不见的意思是什么?
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是种有意识行为。出处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出 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事 例: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 ★唐·韩愈《明水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