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上映的《长津湖》不但口碑炸裂,票房也一路高歌,短短7天报收43.87亿元,打破了10余项影史纪录,令整个国庆档分外火热。
《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重点讲述了钢七连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的故事。在电影的结尾处,有一段镜头离开了电影中的主要人物,展现了另外一位英雄人物在战友全部牺牲后,抱着炸药包冲进敌人阵地,和敌人同归于尽的画面。
这位英雄人物是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在银幕上,打出了杨根思的的名言:“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这段“三不相信”,不但是杨根思的名言,也是全体志愿军将士钢铁意志的展现。
杨根思是江苏泰兴县人,生于1922年。他本来的名字叫羊庚玺,参加新四军时被登记人员误写为“杨根思”,此后就使用了这个新名字。他父亲叫羊德堂,是一个贫苦农民。1930年,杨根思父母先后病逝,丢下他和哥哥相依为命,尝尽人生冷暖。1941年,哥哥也在贫病交加中早逝,19岁的杨根思不得不孤苦伶仃地生活。
1944年,22岁的杨根思加入了新四军,被分配到新四军1师1旅1团1营3连3排9班,成为了一名战士。1946年,杨根思被送到新四军8师,专门学习爆破技术。杨根思勤学苦练,又善于动脑,很快就成为一名爆破能手。
杨根思在南征北战里,参加了许多战斗,表现得非常英勇,屡屡立功,被誉为“爆破大王”。
1947年1月,杨根思所在部队攻打枣庄齐村时,敌人凭借圆形大碉堡顽抗。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里,用一个炸药包迫使大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缴枪投降,创造了单人俘获敌人最多的纪录。
1950年9月,杨根思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他来到北京,出席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并在10月1日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典礼。
就在这时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28岁的杨根思与战友们一起,于1950年11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参加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入朝之后,志愿军第9兵团打响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美军第10军被志愿军第9兵团穿插、分割、包围。其中,美军第七步兵师第31团级作战队被志愿军第9兵团27军围困几天后全歼。美军陆战一师见势不妙,打算从柳潭里撤退到物资供应基地下碣隅里。
为了防止美军陆战一师逃回下碣隅里,志愿军将士在他们撤退的路上层层设立防线,予以阻止。杨根思率领1个排的兵力,驻防在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的小高岭。小高岭高地是美军陆战一师难逃的必经之地,也是志愿军全力防守的地方。
美军陆战一师自组建以来,参加了太平洋战争里的多次恶战,曾经3次获得总统优异部队嘉奖,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号称从未打过败仗。11月29日,为了冲出一条逃命的通道,美军陆战一师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对小高岭高地展开凶猛异常的进攻。
杨根思率领全排战士像钉子一样,扎根在小高岭高地上,绝不后退一步。一天一夜下来,他们打退了美军陆战一师8次进攻。这时候,小高岭高地上的全排战士绝大多数都已阵亡,只剩下杨根思和一名负伤的战士。杨根思命令这名负伤的战士带着机枪撤出阵地,自己一人坚守在小高岭高地上。
很快,美军陆战一师向小高岭高地发起了第9次进攻。此时,杨根思抱着与阵地同在的想法,毅然抱起仅有的1包炸药,拉燃导火索后,冲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杨根思与几十名敌人同归于尽……
1951年5月9日,志愿军总部给杨根思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杨根思由此成为新中国第一位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1951年12月11日,杨根思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杨根思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
杨根思的英雄事迹,鼓舞了无数志愿军将士前赴后继,奋勇杀敌。在抗美援朝战争里,涌现了大量杨根思式的英雄。其中,就包括我们很熟悉的另一名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里牺牲后,人们从他的饭包里发现3本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杨根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