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被误解的复杂人格障碍,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自相矛盾的是,在这种自大之下,自恋者往往长期体验着一种脆弱的低自尊,只是由于自恋者的自大总是无处不在,使我们更倾向于将其非人化看待。根据DSM-4的定义,在社区样本中,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为0%-6.2%.在被诊断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个体中,50%-75%是男性。
二、自恋型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1、自恋型人格障碍案例案主基本情况:埃里克斯,一个轰炸机飞行员,在巴格达误炸了一个学校,死了16个孩子,却感觉不到负罪感。最近网络媒体一直在报道这宗事故,有些人从网上下载他的照片,当飞镖靶子。由于受不了被舆论报道,开始讨厌自己。于是,Alex走进了Paul的咨询室。
2、症状特征
2.1、对批评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当咨询师说明,他与父亲对婚姻的选择相似时,他极力否认)。
2.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2.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2.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2.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三、自恋型人格障碍治疗
1、解除自我中心观
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最为自我中心的阶段是婴儿时期。由此可见,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实际上退化到了婴儿期。朱迪斯·维尔斯特在他的《必要的丧失》一书中说到:“一个迷恋于摇篮的人不愿丧失童年,也就不能适应成人的世界”。因此,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那些婴儿化的行为。你可把自己认为讨人厌嫌的人格特征和别人对你的批评罗列下来,看看有多少婴儿期的成份。例如:
1.1、是渴望父母关注与赞美,每当父母忽视这一点时,便耍无赖、捣蛋或做些异想天开的动作以吸引父母的注意。
1.2、童年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是仆人。
1.3、总想占有一切,别的小朋友有的,自己也想有。
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童年幼稚行为的翻版后,你便要时常告诫自己:我必须努力工作,以取得成绩来吸引别人的关注与赞美;我不再是儿童了,许多事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好东西,我要争取我应得到的,但不嫉妒别人应得的。
还可以请一位和你亲近的人作为你的监督者,一旦你出现自我中心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你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慢慢消除的。
2、学会爱别人
对于自恋型的人来说,光抛弃自我中心观念还不够,还必须学会去爱别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你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维尔斯特认为,通过爱。我们可以超越人生。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
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尤其是当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当别人生病后及时送上一份问候,病人会真诚地感激你;当别人在经济上有困难时,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只要你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你的自恋症便会自然减轻。
自恋人格障碍在最新的研究中多采用自体和客体精神分析去研究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