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选自《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第十六章,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患与寡又该怎么解释呢?一起来看看。
一、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什么意思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指孔子提出的税收思想之一。孔子在《论语·季民第十六》 中指出:“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即不论有国的诸侯或封地的大夫,不应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分配不均; 不要担心人少,而只需提防境内不安宁; 财富分配均平,便无所谓贫穷; 人民和睦相处,便不觉得人少; 境内安宁就没有亡国的危险。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患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患意思是:忧虑;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徕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寡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寡意思是:少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句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礼、义、仁、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态。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均衡,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均“,不是简单平均,而是各得其分,是在公正的分配制度下得到自己应得的份额。简单理解”均“为平均当然会导致消极影响。
这句话原出自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