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咨询室有这样一位咨询者,她喜欢探寻爱情,二十八岁的年龄,谈过很多次恋爱。她说起恋爱技巧头头是道,恋爱知识丰腴富饶。在厌倦了一般恋爱模式后,她想踏踏实实谈一场高难度恋情,并发誓一定要让它开花结果。但很可惜,她开始一段浪漫的异地恋后,跟我说遭遇了恋爱史上最惨的滑铁卢。
这场异地恋成了她爱情里的一道送命题。她越陷越深,最后挽回无望,找到了我。
要说她在爱情里的表现,可以说毫无破绽。她辛辛苦苦维持着两个人的感情,对爱情小心呵护,给足信任,不忘交流。但他们的核心问题,不是异地恋,其实出在对方身上,因为对方对爱情的认知其实和她是不一样的,两人层次不同,所以导致分手。
异地恋,只是一枚放大镜,快速精准无误,找到了爱情里忽略的每一处,再一针见血扎得双方全身麻痹防不胜防。
有个让人安心的分析是,异地恋虽然容易分手,但挽回的几率同样高。它就像一场急速行驶的爱情火车,在很多不确切的因素下,埋藏着更多刺激的想法。
很多人都告诉过你,只要你愿意,总是可以耗在一场感情里,用各种方式吸引等待对方回心转意,只是付出成本不同而已。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应该是肯定的。
但这个咨询者她跟别人不一样,她所在意的,是异地恋,不可能成为感情失败的原因。所以她不在乎对方比她差,她只想和对方死磕。
她对异地恋成功的执着,超过了挽回爱人这件事本身。所以即使我敢保证有百分之九十九可以做到挽回对方,我仍然不建议去这么做。
其实,我们把“能”换一种方式理解,它可以变成应不应该的意思。
如果一开始一个人已经承载了你全部的爱,那么到最后,你一定也不愿放手。
但应不应该,就是理性层面的东西了。我们可以去这么做,但是应不应该这么做?挽回喜欢的爱人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很多人不会这个问题,他们只会做,把执迷不悔的挽回称之为真爱。持有这种爱情观念的人,都是爱情忠诚的信徒,他们的努力,也不一定会得到糟糕的结果。秉持着求同存异的准则,对这种爱情观我不会给予苛刻的指责,甚至抱有某种程度的欣赏。
我理解这种感受,爱情是一种体验,它痛苦还是美妙,精彩还是平淡,完全可以由自己演绎。你可以在其中加入喜欢的情节,包括亲眼见证它的构建和瓦解。
人生这样的体验不能说越多越好,但至少爱情确实能以某种方式让人自己活着。
但大多数爱情同样难逃一个规律,也就是爱情里的最高原则:般配。
颜值,身份,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也许你不会认同,但最终你总会更倾向于选择和自己相似的人。
不仅如此,你的付出是否和自己的得到匹配?爱情总会蒙蔽人的眼睛,给对方加上堪比城墙的滤镜,能在此时给你帮助的,也只能是另一双更加睿智的眼睛。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特说的那样:对要用的东西一无所知,是不配谈实用的。所以你只是要得到爱情,却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概念性的理解,就像在盖一所房子,你费心盖着一砖一瓦,忽略了最终你和对方携手一生需要的那些原则。
这个问题,其实任何的泛泛而谈,都是空中楼阁。它本应该是在客观分析你和对方的性格、经历、匹配程度等等,再给出的,最合适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