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心态学也一样。很多心态学家对心态学史产生弄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很多相关的心态学文章以及心态学图书。下面大家简单论述心态学历史及的产生与发展。
一、现代心态学的产生
艾宾浩斯曾经说过:心态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心态学史。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中就有论述心态学思想的不少心态学文章。在国外,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态现象的心态学图书。
(情感困惑加导师\/信,一对一免费分析)
三个德国人共同创立了科学的心态学,这也预示着心态学史的开始:
1、冯特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态学实验室,开始对心态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在心态学史上,人们公认1879年是心态学的正式诞生之年,冯特被誉为“心态学之父”。
2、费希纳创立了心态物理学。
3、艾宾浩斯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态现象。
二、现代西方心态学的主要流派
冯特建立心态学后,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心态学进入派别林立的时代,这也就是心态学学派的产生。
1、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构造主义心态学学派认为,心态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意识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种元素。
心态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内省去了解在不同的刺激情境下各种元素的结构。
2、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态学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尔。认为,心态学应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态或意识的功能;意识不是心态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功能的。在研究方法上,机能主义认为不应局限于内省法,可以采用观察、测验、调查等方法。
机能主义对心态学面向实际生活过程起了推动作用。芝加哥大学的心态系主任卡尔于1925年出版的《心态学——对心态活动的研究》,是机能心态学完成形式的心态学文章。
3、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美国心态学家华生。其最重要的特点是: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态学应研究行为。认为意识看不见摸不着无法进行观察和测量。
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环境因素影响被动学习的。反对遗传决定论,代之以环境决定论。把对动物研究得到的结果,用来解释人的行为。
4、格式塔心态学
代表人物是韦特海墨、苛勒和考夫卡。格式塔在德文中是“形状”或“组型”之意,有整体的意味,这个名称代表了这个学派的宗旨。
特点:
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认为人的心态现象是一个整体,知觉是心态组织的过程。在知觉、学习、思维和问题解决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研究,有重要的贡献。“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论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这一理论不仅是心态学中影响的理论之一,也是20世纪影响人类文化的理论之一。特点如下:
理论观点不是来自大学教授的书斋和实验室,而是来源于精神病治疗的临床实践;不以人的意识和正常行为为对象,而以人的无意识和异常行为为对象;不采用实验法,而是用临床方法做为研究方法。
在很长时间内被拒于心态学主流之外,有时也被称为“非学院派的心态学”。1908年,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会议决定出版《精神分析年鉴》心态学图书。同年弗洛伊德组织的“心态学星期三讨论会”改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这些都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的正式成立。
6、人本主义心态学
被称为当代心态学中的“第三势力”,因为它既反对行为主义,又反对精神分析。
主张心态学应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应研究人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是善良的,人不是受无意识的欲望驱使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7、认知心态学
20世纪40年代末,在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下,诞生了认知心态学,认知心态学家将人的认知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用实验法研究人的内部心态过程。
热门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