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是近两年被频繁讨论的热门词汇之一。
“北大女生自杀事件”“翟某某逼死程序员丈夫”“23岁女生跳楼自杀,遗书中称被男友PUA”……种种相关社会新闻让人们提起亲密关系中的PUA就胆战心惊。
2020年8月5日,一个
“深漂”女孩从公寓高坠身亡,勘验现场的初步结论排除他杀。跳楼身亡后,警方从她的手机里翻出好几条其男友发给她的信息,
“再见到你,我杀了你”“你自己死掉可以吗”。然而,面对女孩父母的“
讨要说法”,该男子坚持认为自己对女孩的死不存在任何过错。女孩父母痛不欲生,共同具状将他告到了法院。
对此,法院审理认为,该男子作为女孩的情侣,屡次发出让女孩去死的信息,以成年人的理解程度当知道这些侮辱性、损害性的言辞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意味着伤害,何况作为情侣。该男子应该但并未意识到女孩受此反复羞辱刺激有主动结束生命的可能。被告未构成犯罪,但并未免除其在民事上的赔偿责任。考虑到女孩跳楼的主观性,酌定被告承担女孩死亡30%的责任。宣判后,该男子没有提出上诉。
亲密关系中,既然被PUA的一方会受到伤害,为什么他/她又允许自己长期处于这样的关系中呢?
亲密关系中的PUA通常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导致当事人尽管身在其中,却经常很难识别。“亲密关系中的PUA通常通过语言等方式实施,而非身体上的暴力。如果伴侣打你,你很容易意识到,这个伴侣有问题,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共识:打人是不对的。然而,言语伤害就要隐蔽得多,有时候你被伤害了还不自知,反而会认为自己有问题。”
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的PUA表现为一方制定标准和规则,从而占据关系中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对另一方施加影响,如
“穿短裙是错的”“化妆是不好的”“女人应该温柔”“男人不能小气”等等。在亲密关系中,PUA就像是“
裹了糖衣的炮弹”——一方在对另一方进行精神打击时,常常会打着“我是为了你好”“我因为爱你才会跟你说这些”“我这样是在帮助你”的名义,让被PUA的一方感到非常迷惑:明明感觉不舒服,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加之PUA的施加者通常很了解对方,对方的话很可能从某个角度看是部分成立的,这就使被害者更加难以分辨。
很多情况下,PUA受害者在一段关系中并不总是受损,也会有所获得,这也增加了识别PUA的难度。“比如,一个在自我价值方面经常打击你的伴侣,可能在生活中非常照顾你;又或者他非常帅气和有才华,非常吸引你。”亲子关系中的PUA也是如此:施加伤害的父母同时也是子女的养育者,对子女的爱也是真实的。
受害者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当受害者出现被PUA情形时,受害者自身或者亲戚、朋友应第一时间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比如手机聊天记录、录音、录像证据等,固定相关的证人证言。
如果受害者遭到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应第一时间报警。如果遭到人身损害却未能在第一时间报警的,应尽快前往医院或医疗鉴定机构,获取医疗记录或鉴定报告,为后续维权做好准备。
但值得提示的是,PUA受害者常常深陷其中,未必能清醒脱身,所以这就需要自己提高警惕,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敢于说“不”,及时向亲属或朋友寻求帮助,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害者或其家属可以通过向公安报警、向法院民事起诉或者刑事自诉,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