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玩游戏因为其知识面过于缺少而误向游戏进行充值金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都会有新闻进行报道相关内容,不是未成年人给游戏充钱就是未成人给主播打赏等等,近期有12岁男孩玩手游用父亲的医疗费来进行游戏充值,那游戏究竟对未成年人有何魔力呢?
今年6月22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骑龙镇金盘村村民黄正祥被查出脑瘤晚期,入住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由于经济条件不好,黄正祥的医疗费,
除了医疗保险,大部分费用都是亲友们无偿捐助的
其二哥黄正源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弟弟黄正祥的妻子10年前就去世了,他靠做泥工抚养两个儿子长大。如今,大儿子15岁,二儿子12岁。
住院期间,黄正祥病情不稳定,经常出现呕吐、昏迷等症状,需要陪护。大约是7月初,学校放假,二儿子黄某勋到医院照顾父亲,直到7月29日黄正祥去世。
弟弟去世之后,黄正源在为其办理离院手续的时候发现,此前,大哥通过手机转账到黄正祥手机上的3000多元医疗费不见了,以致无法支付欠医院的费用。通过查看黄正祥的手机才得知,医疗费绝大部分被充值用于玩手机游戏了,玩游戏的正是侄儿黄某勋。
鉴于还需要料理黄正祥的后事,几名亲友不得不再次凑钱结清了相关医疗费用,约3000元。
孩子尚未成年:共充值3800余元 亲属希望挽回损失申请退款无果
“是未成年人用成年人手机玩游戏充值。”黄正源说,侄儿是未成年人,用父亲的手机充值玩游戏,确实有家长监护不力的问题,但情况特殊。7月30日,黄正源委托儿子帮忙向游戏平台提出退款申请,希望能退回一部分费用。
据黄正源提供的部分手机付款截图显示,黄某勋玩的是小米游戏,项目为《逃跑吧!少年》。7月11日至7月29日,充值次数超过20次,充值金额在1元、6元、98元、198元、328元、648元不等,
共计3800余元
图片来源:网络
黄正源的儿子黄先生说,他之前联系了小米游戏中心官方客服,并在微信公众号上按照要求上传了证明材料,但没有得到回复。同时,他还在游戏《逃跑吧!少年》的微信公众号上进行了申诉,也没有得到回复;他们也无法联系到游戏公司。
黄正源向红星新闻记者坦言,之所以申诉,主要是因为两个侄儿已经是孤儿了,希望能帮他们挽回一些损失,至少在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上能派上用场。至于能否退回,能退回多少,他们心里没有底。
黄正源称,弟弟去世让侄儿的心理受到很大打击,加之玩游戏花掉了医疗费,他内心肯定是很内疚的,只是无法表达出来。
经与公司方面取得联系并转述相关情况后,8月15日下午,游戏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向红星新闻记者回应,公司对于未成年人充值游戏申请退款有相应的评估标准,家长有一定的监护责任。但经过了解核实,考虑到当事人的特殊情况,
公司决定将于16日全额退款,金额为3850元
图片来源:网络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1.同龄人的影响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羊群效应”。
羊是一种散漫自由的动物,可是羊群中一旦有了一只领头羊,这只领头羊行动起来,那剩下的羊也会跟着一哄而上,不管不顾前方是否有危险。
“羊群效应”用来比喻常见的从中行为。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正是处于青少年的从众心理。
游戏越来越火爆,玩游戏的同学越来越多,那么游戏相关话题就会更多地提及,还有影视作品中,“游戏大神”角色的诱导,这些都激发了孩子们对于游戏虚拟世界的向往。而一旦上手,游戏精美的画面与炫酷的场景,就会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从而对游戏产生“上瘾”的心理。
2.游戏本身的吸引力
经过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更喜欢从事简单的,短期之内能够接收到效果的事情。游戏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在很短的周期内给予人类快感的食物。
当孩子们沉溺在游戏中享受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天然快乐激素“多巴胺”。短短的游戏不过十几分钟,能够让大脑很快地获得这种心理补偿机制,就会让人十分“上头”。
从这个层面很好地揭示了为什么孩子们一打游戏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不吃不喝也要打游戏,这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很多的快感与满足感。
孩子们本身处于抑制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的成长阶段,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网络游戏会如此令孩子们“欲罢不能”。
3. 享乐主义,金钱观念的缺失
孩子们也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年纪,他们不需要为生计发愁,于是自然而然地想要通过娱乐方式来获得自我成就感,于是,在网络资源变得触手可及的今天,网络游戏就成为了孩子们娱乐的最佳活动。
同时,缺乏金钱观念,让他们不能很好地明白价值的概念,造成了他们在购买装备时的潇洒与无所顾忌。
随着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越来越大,也出台了相关的规范措施:比如,在规定时间段只允许未成年人刷脸登录游戏;出台了《防止未成年人防沉迷》的通知……
但是,这样的方法就真的有效吗?在目前的网络平台来看,并没有实行“刷脸登录”的执行办法,仍然有大量的未成年人长时间地活跃在游戏中,还有更多未成年人利用家长的成年人身份进行游戏的主册,登录,甚至充值。
那游戏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孩子们如此沉迷?
游戏能给孩子带来哪些好处在我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会去了解他们在游戏中,是什么感觉,或者游戏能带给他们那些好处。
以下是一些答案:
“游戏比现实很有趣”;
“在游戏中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或者得到他人的认同”;
“在现实中总是被批评、责备,游戏里面不会,大家可以平等交流”;
“学习很枯燥,很无聊,因为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否定,被要求,被评判,被比较”等等。
在我看来,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想怎么去改变孩子玩游戏的行为,而是先去了解,是什么让愿意孩子沉迷其中,甚至不惜与你对抗,这个动力是什么?或者说,他在其中究竟能获得哪些乐趣?
当你放下父母的角色的时候,在平等的层面去与孩子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更容易接受。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它不会带走你的孩子,你的焦虑和控制才会。
你越焦虑,越控制,孩子的反抗就会越强,沉迷游戏就会越厉害,你对他的否定和责备越多,他就会逃离你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