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一个背负着无数误解、又被社会各界赋予无限期望的话题。
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的是,儿童性教育,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之前我们也对此颇为讨论过性教育是否过早的问题,回顾上期内容
《爸爸给2岁女儿洗漱脱衣被骂流氓,性教育不怕早》
9月25日,据陕西网“白鹿视频”报道,9月23日,福建福州。
一小学课堂上,老师教学生如何使用卫生巾,男生举手主动上台学习使用方法的视频,引发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该课程肖老师表示,当天课程是给五年级的学生上关于卫生巾的实验,通过倒水展示卫生巾是如何吸水的、卫生巾的内在原理是什么、最后教授使用方法。
对此,有不少网友对男生上台实践学习表示不理解。
肖老师则认为,性教育课程是不分男女的,学校一直坚持根据不同年龄段去开展不同的性教育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月都有一次性教育课程,包含人类出生、青春期身体变化、防性侵等等。
“一年级上的出生教育,二年级上的是防性侵,三年级是和网络相关的知识,四年级是青春的生理变化,五年级引入月经、卫生巾课程,六年级会有一些艾滋病的宣传。”肖老师说。
图片来源:网络
肖老师还表示,对于老师而言,性教育就是一个知识点,学习没有性别之分。卫生巾的学习不仅是和女生相关,跟男生也是有关系的,男生了解后会更加尊重女性。“我们班的男生在学习时主动把妈妈的卫生巾带来做实验,剩下的还放在班上拿给紧急需要的女生。”
对此,学校方面性教育是否过早的问题我们就暂且不需要讨论,除了学校方面进行性教育外,主要得还是
家庭中如何进行性教育。
父母很少会教孩子关于性的知识,特别是青春期时,关于性器官、性行为、性心理等等,要么是孩子们自己去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要么是同学朋友之间互相说着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要么就是通过某些爱情动作片,正儿八经的性知识要从父母那里学到,难。
网友们说,不少父母们都严令禁止孩子们早恋,但等大学毕业,都希望孩子们赶快找到结婚对象,生儿育女;电视机里,但凡有点亲热镜头都要转台,捂着孩子的眼睛,要么就咳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对于电视里的人流广告,却视而不见。
对于性教育的缺失,是造成不少社会问题的缘由。
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形成性别认同?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两个认同偶像:性别认同偶像、性爱认同偶像。
孩子的性别认同偶像,通常是同性别家长,既女孩的母亲、男孩的父亲。
通过观察、模仿同性别家长的性别角色,孩子会学习到最初的性别认同。
而性爱认同偶像,一般来说则是异性家长,则女孩的父亲、男孩的母亲。
有些孩子由此会说出“长大后要娶妈妈”“长大后要嫁给爸爸”之类的童语,一定要分清这与所谓的“乱伦”没有关系,孩子只是单纯地基于同性家长角度去模仿与异性家长的相处模式。
也就是说,作为孩子认识性别的“第一窗口”,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性别认同产生巨大影响。
其中该怎么养成孩子的性别角色?
或许你会注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是男孩摔倒了,许多母亲会选择让他自己站起来;而当女孩摔倒时,母亲更愿意温柔地将孩子抱在怀里安慰。
我们总是培养女孩温柔细心,培养男孩勇敢刚毅。面对不同性别的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会有意或无意地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
这就是性别角色的赋予过程,也就是性学上所说的——赋予和养育的性。
在儿童性教育中,性别角色养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我们并不能将性别角色养成等同于性别刻板印象,因为两性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孩子正确认识到这种差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在社交生活中找到自己的方式与位置。
当然,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提倡双性化教育。
将两种性别角色养成模式的优点集于一体,克服单一性别角色中的缺陷,让孩子既拥有自己性别角色的长处,也拥有另一种性别角色的优势,这也是一种优秀的性别角色教育。
该怎么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性生理发育和性心理发展?
父母参与的科学养育,就是最好的性教育之一。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出生后,全身皮肤没有充分和近亲接触,智力可能会损失20%。
就像早教中,提倡用音乐刺激听力发育、用颜色刺激孩子色感发育,接触也是同理。近亲充分的触摸,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构筑神经元,从而带动智力发育更加完善。
所以,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3岁前),异性家长并不需要过早地与孩子“避嫌”。相反,在这个时期,家长应该更加紧迫地抓紧一切机会与孩子亲密接触,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利无害。
在这个时期,也要尽早带领孩子认识自己的生理上的性,教孩子认识自己身体各个部位与器官的学名,对其性别认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方法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如果父母不作为,将教育的权放到社会上,那么,教育的方式与教育的结果,是否能接受,到时候就不是父母说了算。性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达一种生命观,对自己、他人、生命的尊重,是影响人们一辈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