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个和北大韦神齐名的数学天才
柳智宇。
如果说韦神的成长经历是
“众望所归”,那么柳智宇则是
“离经叛道”。
事情还得从12年前说起,柳智宇在当时被称为天才17岁就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以唯一的满分获得金牌。也是当年中国选手的唯一一块金牌。
后来直接保送圣殿级的数学系——北大数院,又在毕业前得到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offer+高额奖学金。
就在人们以为他会创造自己的辉煌人生时,22岁的他决定出家了。
12年过去了,柳智宇没有成为大家想象中的
“得道高僧”,而是选择下山还俗,成了一个小团队的leader,斗志满满地开创事业中。
兜兜转转数十年,他如此波折,到底是因为什么?
一、与众不同的他
柳智宇妈妈是工程师,爸爸是物理老师。而他,成功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特别聪明。
这种聪明,也让他格外孤独。
在学校,他成绩优异,名列前茅。在家里,他捧着数学书、物理书当课外娱乐,一看就入迷。爸妈看出了他的天赋,把他送进了数学培训班。
柳智宇就这样,开始了他的
“竞赛”人生。
不过,他还是没什么朋友,他从不看电视、报纸。学校组织看电影,同学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只有他,借着放电影的微光,做完了一张复习卷子。
他喜欢考试,喜欢出分数时老师的赞许。
“有时上一堂课,就一直在等着一句表扬的话。”
更让他着迷的,是数学的世界。
随后他参加了国际奥数循环赛,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载誉回国,被保送进了北大数学学院。
柳智宇的答案,还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最高评价:
“他的解法,比标准答案还要漂亮精彩!”
但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由于高强度的学习,柳智宇的眼睛继续恶化,虽然妈妈会一直照顾他,给他念题目,把高数的课程录成语音,给他寄过去。
但繁重的运算,还是让他感到吃力。
而且更致命的是,他对数学没那么感兴趣了。
其实他很喜欢研究人、世界、生命。
但为了奥数,为了学校和父母都想他拿的那块金牌,他被迫放下了这些。
禅学社里有一位师姐,教他唱了很多佛教的歌曲,宁静而安详。后来,师姐把他带到了佛寺里做义工。
柳智宇长久以来的孤独感,在寺里似乎消失了。
大二的时候,他做了北大耕读社的社长,常带着自己的社员,去龙泉寺里助学、捐衣、奉粥。
这样一位天才,在大四那年,居然放弃了MIT全额奖学金,出家了。
很多人都觉得,柳智宇最后绝然出家,内心一定是冷漠,不顾及父母感受的。
完全不是。
其实,他以前一直想着怎样孝顺父母,能让他们开心。
二、柳智宇也是“鸡娃”的一员
前面说到:柳智宇的眼睛由于高强度的学习继续恶化。
考前他母亲帮他整理题目,读题,就靠着亲妈牌训练,除了赞一句他是真天才外,也惊叹于他母亲的学习力和执行力。
为了让他专心学习,学校甚至为他安排了一间单人教室。
更吓人的是,都上了北大数院,他妈妈仍然能辅导。
柳智宇后来感兴趣的心理学,其实也是他母亲影响的结果,老太太甚至还考取了证书。
他的童年、少年,肯定是狂热地爱过数学的,但不知是高中魔鬼训练消磨了他的热爱,还是北大数院的顶流竞争,令他萌生怯意,柳智宇到后来明显是不喜欢数学了。
久而久之,数学对于柳智宇来说,就是机械的练习与永无休止的集训、竞赛。
三、幸福且成功的孩子,父母都做对了3点
柳智宇的人生是波折的。如果他的父母,当初换一种选择,不总是逼他比赛,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
1、培养好习惯
生活习惯包括早睡早起,好好刷牙,好好吃饭,注意个人卫生,有良好的运动习惯等等。
习惯,就是这样,看起来微不足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就会发挥巨大的影响。
学习习惯简单说就是会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会复习、学会自己总结。一句话就是会学习。
可以这样说,有个生活的好习惯,身体就不会差;
有个学习的好习惯,学习就不会差。
2、给孩子足够的爱
妈妈爸爸爱孩子,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礼物,多把
“爱”对孩子说出口,就给予了孩子最大的信任和安全感。
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但却不能溺爱。
我们要去支持孩子的梦想,但我们更要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担当、负责任的成年人。在足够的爱包裹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很幸福。
3、培养良好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与孩子做朋友可以让他们更愿意与你分享,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教育更好的实施,所以聪明的父母与孩子做朋友。
说在最后
父母应该扮演成一个有爱温柔的角色,跟孩子们面对面交心,真正的让孩子把家长当做一位好朋友,这样既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们的最近动态,第一时间给孩子们解答一些疑惑,同时也能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会出现一丝一毫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