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夹子”只是个网络热梗,是假装捏着嗓子细声细语说话的人在网上拍的段子。
根据网络释义,夹子音指人故意夹着嗓子说话,让声线变得非常细、非常嗲,让听到的人感觉难受。
厌恶“拿腔作调”的夹子音,多“正常”啊。
在抖音,夹子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累计近40亿次;热爱玩梗的B站,调侃夹子音的恶搞视频遍地开花。
从玩梗到羞辱,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网暴的方式有很多,“夹子羞辱”似乎成了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夹子音,真的就该人见人嫌吗?
图片来源:网络
“夹子音”算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网络热梗,热度一过大概率会被喜新厌旧的5G冲浪达人抛之脑后,直到“吃个桃桃好凉凉”出现。
因为过度矫揉造作的嗓音和姿态引起了网友的强烈不适,让这句话从此有了声音的博主@风小逸 账号随即被平台永久封禁,但同时亦似乎坐实了夹子音的“恶名”。
娱乐至死的无下限审丑文化被肃清,夹子音的流行也引来反思和警惕。
假甜油腻程度宛如勾兑了一吨工业糖精,成年人模仿夹子音,其行为将自身形象幼化讨好观众。
幼稚化审美催生了一群网络“夹子”,《洛丽塔》的欲望之火可能烧到现实,“从道德层面考量,夹子音应该被限制”。
从健康角度来说,夹子音也是真的“伤身体”。有很多临床证据表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喉部疾病都与不正确的发声方式息息相关。
归根到底,大家深恶痛绝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利用声音博流量、打擦边球的行为。
即使是“娃娃音代言人”林志玲,能够凭着这种甜美特色成为地图软件里的常驻导航声音,时至今日依然有人说“美如林志玲,也需要假装夹子音”。
在一次采访中,被那英吐槽“把舌头捋直了再说话”的主持人丫头,如果你的童年回忆也有《黑涩会美眉》,当然会知道她的声音天生如此。但在心直口快的“英言英语”衬托下,她是“活该被当众打脸”的对象。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我们好像从生下来就被“规训”着。
既要女孩性感,又必须保有矜持;既要女孩成功,又私以为成功女性的个人生活注定失败。
连女性间的友谊也变得因此备受怀疑,什么“塑料姐妹花、防火防盗防闺蜜”,现在连“闺蜜”这词儿都开始变臭了。
厌女文化似乎成了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即使戴着口罩也很难不受影响。
在那么多国民宫斗剧中,女人们只干两件事:抢男人,撕女人。
没人能不受这些的影响,不论男女。
图片来源:网络
我也一样。
在青春期时,我会特意疏远那些学校里有绯闻的女孩。
也曾经拉拢女性小团体一起八卦,猜测哪个女孩不是处女了,怀疑哪个女孩为校外混混流过产了。
会因为“是否检点”,理直气壮地划分出“好女孩与坏女孩”的界限。
所以,女孩们,请跳出彼此争夺资源的雌竞圈套;
跳出那个庞大且隐秘的厌女逻辑链;
跳出今天鉴婊、明天鉴媛、鉴擦边、鉴夹子的彼此监视。
找出坏女孩的游戏,是时候终止了。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夹子音”,到底是为何被嫌弃?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用“夹子音”来形容游戏或某些社交平台女性说话发出的很嗲很嗲、让人一听就软的声音,而且最近有不断扩圈的趋势,平时说话音稍微高点就说夹。
同样是猫科动物。如果你喜欢猫,那么对你而言,猫咪们奶声奶气的“夹子音”也许是世界最抚慰人心的声音之一。又细又糯的喵叫就像是满足感的精髓,然而一旦放到人类身上却可能适得其反。
玩游戏遇到夹子音队友开麦,任谁都要戴上痛苦面具,只会怀疑对面是不是变声器骗网恋的。这种听起来有点嗲嗲的,没啥攻击性的所谓“夹子音”摇身一变,竟成为一种潜意识里的刺激物。
图片来源:网络
你无法判断一个人是真夹,还是刻意夹出来的,甚至那些呼着热气,带着喘息,给你耳麦骚弄一场ASMR的“夹子音”萌妹的性别也是个迷。
只能说男人有时候确实更懂男人一些。据不完全统计,网恋诈骗的案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由抠脚大汉假扮的,这样的闹剧每年都会发生。
从实际操作出发,所谓的夹子音不是靠夹着嗓子说话,夹着嗓子你只能发出鸡叫。夹子音属于咽腔共鸣,让原本的声音变细变黏,这反倒需要打通嗓子才能发出类似的高频声音。本质上像是一种“小孩子一样”的说法方式。
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幼年时期的声调都很高,这是因为身体发育未完全,声带和声道短,让童声发音又尖又促。
男性的话,在第二性征时期喉部的软骨会变大,声带变得更长更厚,于是声音变化也更加明显,相比女性来说更难维持原装的娃娃音。
所以网上一些视频里“男夹子”反倒更加欠揍一些,看完真的是鸡皮疙瘩掉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