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夫妻在结婚之后,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为了生活上的小事而争吵,不过很多女人就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老公的生活理念不同,是真的很难过下去。虽然双方没有大的矛盾所在,但总是因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而去引发一些小矛盾的争议,而且各自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很难改,感觉自己过得很不开心。那么觅知己小编本期就来说说和老公生活方式和习惯不一样,该怎么去解决呢?
问:我和老公感情还行,他属于情绪比较稳定的人,就是生活习惯有很大的不同,感到很无奈。最影响我的就是,他吃完饭就去床上躺着,只要休息基本就是躺!要不玩手机,要不玩游戏。而我喜欢饭后散步,我希望休息时间家人可以一起做一些事情,过度美好时光,比如一起看个电影、综艺,或者出门转转,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一直躺着。每次叫他一起也没用,长期下来反而还影响了我的生活习惯。我希望能带动家里有一个好的气氛,请问怎么办呢。
答: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因爱组建新家庭,生活习惯呈现不一样属正常现象,差异性不是问题的原因,彼此对差异性的态度才是问题的焦点。
改变的前提是接纳。你渴望老公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而尝试接纳你的生活方式时,在某种程度上是你对老公的漠视,不接纳,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那就是尊重他有自己的行为方式,特别是这种行为方式并没有给其他家人和他自己去伤害时尤其如此,作为身边的人,能够做的就是先尝试接纳他有做自己的权利,然后尝试去觉察他这种在你看来不健康的,不恰当的生活方式背后所回应和满足的心理需求。
因为一个人改变的动力和意愿只有来自于他的内在,是他发生改变的可能性才会更大,而如果这种改变的意愿更多是来自外在他人的压力,那么当事人就会陷入本能的自我防御中,特别是他从外在摊儿的眼中解读到了自己是不好的,自己需要改变时更是如此,除非他能够从身边的人眼中解读为他已经足够好了,只要他愿意,他还可以更好,这是他才可能放下内在的防御尝试做出一定的改变。
所以你要尝试去觉察你渴望他发生改变时所传递出来的情绪情感是否让他感受到了被否定,被嫌弃。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对内在自己的不接纳,我们对这一部分没有很好地觉察时,我们可能就会把这一部分对内在自己的不接纳向外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渴望通过身边人的改变来缓解因为内在不够好的自己所产生的挫败感。
首先接纳各自的独立性,求同存异。差异性没有对错之分,接纳自己的独特性也得接纳对方好静好玩是他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
其次建立边界感,不强求统一。放下评判,放下期待,放下要求,减少了对他的期待,就减少了未被满足的失落感,生活中往往因求而不得生怨生气。
最后拓展共同爱好。发展共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协商一周几次为彼此适当妥协的小事,比如饭后的散步时间,逐渐累积两个人的交集部分,日久天长人是会被影响的。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佛雷德.阿德勒提出人生三大主题:工作课题,人际课题,爱的课题。我们在选择恋爱对象,特别是婚姻中的另一半是其实就是在选择生活方式。因为我们选择的结婚对象,他非常有可能是要陪我们过一辈子的。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人格,他们相遇在一起,组建一个新的家庭,难免会因为习惯差异产生碰撞和摩擦。所以爱的课题是一个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一生的时间都要面临和处理的主题。处理的好,则可以过得很幸福、快乐;处理的不好,可能会带来烦恼和不快。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经过上百万年从猿猴一点点进化到现在的高级灵长动物,站在食物链顶端,靠得是什么?不就是自我改变,不断优化基因,适应环境的留下,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当我们和一个人结婚,组建一个新的家庭时,难免因为习惯、喜好、消费观等很多方面不同,产生分歧,这时就是两个人磨合的过程。如果磨合的好,从此婚姻长长久久,幸福但白头偕老;如果磨合的不好,可能从此一拍两散。所以说,改变自己的是神,改变别人的是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