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禁毒大国,对毒品是零容忍态度。历史不能重演,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2023年1月5日零时,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四川戒毒”发文称:
文学创作要有底线,不能让英雄流血再寒心
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关注。
据悉,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为已逝缉毒男友报仇,以潜进贩毒组织与毒枭谈恋爱而后送进监狱为目的故事。男主作为组织头目,不仅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毒枭之一,手下还拥有名为“梦死”的夜总会来进行毒品买卖和器官交易。本书主角人设触犯法律底线,却又以爱情之名美化毒枭,以歌颂毒枭深情美化罪名。该小说现已出版。
翻翻评论区,有网友介绍到:
有粉丝读者阅读后,在社交平台发布诋毁缉毒警察,过于歌颂爱情。不少网友觉得这样的“毒”小说,应被下架,严查!
那除此之外,网络小说剧本还有可能误导未成年或者是青少年人阅读者。
论网络小说对当代年轻人的危害: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全不积极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小说就是“文学鸦片”,或许它可以打发时间,从中找寻激情,找寻意淫的快感,填补内心的空虚,但是它更会麻痹人青年人的思想,侵蚀人的心灵,沉迷不拔,对社会产生疏离甚至逆反,使人逐渐消极。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对网络小说,其中不乏优异的作品,而看网络小说的人也不乏人生价值观健康的青年人,更不用说一些自制力、心性极佳的青年人。这时,看网络小说亦可变为一种学习、阅读、品鉴,学习小说主人翁的坚毅、奋斗向上的品行,阅读作者展现在字里行间的社会阅历,品鉴小说中带给我们的经典语录、黑色幽默、故事情节等等。
不过,总的来说,现在的青少年,因为其年龄阅历和知识所限,在如今信息如此海量、教育如此僵化的大环境下,能有几个在接触网络小说时具备健全的人生价值观的呢?刚接触网络小说时,又能有多大的几率看到真正值得一看的精品网络小说呢?那么,在不合适的时机看到不合适的网络书籍,有长此以往的沉迷其中,如此久而久之,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性格扭曲、盲目自我、执迷不悟、冷漠寡情、品行浮躁,甚至心里阴暗等等。
那青少年为什么会追捧网络小说?
1、角色代入,满足幻想
网络小说中的人物并不高大全,大部分人物在起始时也并非精英。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能惊天逆袭,取得读者所期待的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读者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期待。由此激活起来的叙事传输(narrative transportation)机制,能够使读者和人物角色之间建立链接,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建立起高度的认同感[6]。通过持续的情节卷入,读者与人物一起闯关打怪升级,能够产生用自己的“道”行天下的体验,极大满足读者实现跨越阶层、社畜翻身的愿望。
2、自我强化,权力实现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和读者是存在互动的。有时候作者会向读者众筹故事发展,读者会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己意见的重视[7];有时候读者能预判作者的情节或结尾,产生的自得感和知己感,形成积极的自我强化。同时,在与作者的互动过程中,读者还可以用打赏票和催更票对作者施加影响、设置任务目标,也使得读者能体验到用金钱兑换权力的快感
3、精神寄托,加油励志
网络小说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魔幻、穿越类外,也不乏现实题材的作品。情场失恋了,有甜宠文可追,使读者相信虽然眼前很痛苦,但将来一定有一份自己期待的爱情在等着自己;生活受挫了,有逆袭文可追,看看故事的主角比读者自己还惨,但依然在不停地创造困难解决困难,自己似乎也没有理由不折腾;事业停滞了,有励志文可追,看看杜拉拉们,学一学人际与职场的攻略,读者会产生共鸣、平复心态,并能使自己的职场素养得到提升。
4、便易得,轻松愉悦
网络和手机、电子阅览器、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网络小说阅读变得十分便捷。选择网络小说阅读进行解压和娱乐,非常符合传播学家韦伯·施拉姆所提出的媒体选择最省力原则。并且,网络小说文教功能弱化的特点,也极大的迎合了网友放松休闲的阅读需求[3]。从这一角度来讲,网络小说更像是青少年心目中一款非常完美的生活调剂品。
5、适应审美,彰显个性
90后和00后是网络小说受众的主体,审美意趣别具一格,在选择网络小说的过程中“海量搜索、迅速淘汰”,并不以网络小说的质量作为主要标准[4]。他们喜欢猎奇、趣味、娱乐,更青睐措辞通俗随性、用词大胆新颖的网络小说。如果遇到喜欢的人物角色或者作者,读者就会产生情感迁移,大力支持作品[5]。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无论情节多么离奇、无厘头,在拥趸者心中都可以成立。
6、超越现实,寻求解脱
当今时代,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学习还是成人的工作来说,“卷”都已然成为常态,因此现代人经常会羡慕“从前车马慢”的生活。网络小说通过穿越、玄幻等特殊的创作手法,可以使读者脱离实际生活场景,打破现实束缚,跟随故事情节,跨越时空、掌控生死,得到精神上或者情感上的释放和解脱。
为什么说网络小说对青少年会产生的双向影响呢?
1、正向影响
优秀的网络小说会带给读者正向影响。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以其语言生动幽默、情节曲折有趣,并且忠于明史,让读者在轻松愉悦中丰富历史知识;《藏地密码》以其描绘的藏地文化与雪域风光,使读者对神秘的雪域高原加深了解,对祖国大好河山更加热爱;《亮剑》经由一个爱国、正义、智慧又小错误不断的军人在血与火的淬炼中逐渐成熟的过程,让读者走近军旅,见证一位有血有肉的革命英雄的诞生。而近年来《大江东去》《复兴之路》《明月度关山》《故园的呼唤》《我的草原星光璀璨》《春天见》《共和国医者》《白衣执甲》等作品的不断涌现,使网络小说的主流价值观越加清晰。读者闻弦歌而知雅意,心向往之。
2、负向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小说的写作门槛低,只要在网站平台上注册一个作者账号即可成为作者,导致网络小说质量良莠不齐。这使人们很难忽略其带来的负向影响,更何况网络小说还拥有着巨大的青少年读者群体。《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中“看小说”的比例为21.1%,具体而言,有12.0%的小学生网民、27.7%的初中生网民、35.4%的高中生网民、36.8%的中职学生网民在线看小说。因此,对于青少年网络小说阅读可能带来的危害,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
那么在面对毒品危害时,我们应该不要存在哪8种心理呢?
1、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吸毒群体最常见的心理表现之一。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往往是在某些场合看到别人吸毒或者在别人的诱惑下,觉得吸毒新鲜、刺激、好玩,抱着试试看的好奇心理而沾上毒品,并逐渐深受毒害而不能自拔。据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问卷调查显示,85.7%的吸毒人员是因为好奇而走上吸毒道路的,而其中年龄在18-25岁的312名戒毒人员中,就有291人因好奇心理而吸毒,比例高达93.3%。
2、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指吸毒者对毒品产生的强烈的依赖性,也叫成瘾性。这是毒品区别于一般药物的重要依据,其中以海洛因的毒害性和成瘾性最大。据调查统计 发现,86.7%的吸毒者在停止吸食、注射毒品36小时后戒断症状反应剧烈,吸毒者因依赖毒品而无法控制自己,往往通过不正当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毒品,满足吸食的需求,即便被强制隔离戒毒后,成瘾的心理也很难彻底去除,复吸率高达90%。
3、冒险心理
冒险心理和侥幸心理有所类似,但却更进一步,是指那些既吸毒又贩毒的人员受到巨额利润的驱动,甘愿去冒被法律制裁的风险。由于毒品犯罪是“一本万利”的“行业”,在巨额利润的驱使下,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去冒险。
4、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吸毒者在身心受毒品伤害后造成无法挽救局面时极度失望的心理状态。吸毒者有时主观上也想尽快终止这些不良行为,远离毒品,因成瘾较深,戒毒在客观上又比较艰难,从而产生难以摆脱的绝望,对生活和前途完全失去信心,甚至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5、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吸毒者因情绪影响而做出的与社会道德规范相反的行为的心理表现。此种心理在青少年毒品犯罪中最为普遍。在18周岁以下和18-25岁两年 龄段的吸毒人员中进行调查,具有此种心理的人员高达57.1%。
6、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指吸毒者心存可以侥幸逃脱的心理。调查结果显示,70.6%的吸毒人员就是认为吸一次或吸几次不可能被抓住,才冒险一试再试,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7、即乐心理
即乐心理是指吸毒者把毒品作为及时行乐的一种工具。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或文化素质较低;或自以为看破红尘;或人生目标较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无所适从,他们抱着“今朝有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借助毒品来麻醉自己、回避现实,获得短暂的解脱和满足。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有心理障碍、曾遭受重大挫折或精神打击的人,容易选择毒品作为情感宣泄的工具。
8、刺激心理
刺激心理是指吸毒者企图通过吸食毒品来寻求精神刺激的心理状态。抱有这种心态的往往是这样一些人:遭受挫折打击后一蹶不振的人,深感生活无聊的人,梦想事业有成却经常不如意的人,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冰毒等毒品却能让人在瞬间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击感,暂时弥补他们的空虚感。调查结果显示,67.4%的吸毒者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并由此走上吸毒的道路。
缉毒警察的死亡率是其他警种的4.9倍,受伤率更是高出10倍,几乎每天都会牺牲一名缉毒警,他们最小的才18岁,最大的68岁。缉毒警察的平均寿命只有41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32.5岁。不该赞颂这种触犯法律底线的犯罪行为,尤其是贩卖毒品这种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打着正义的旗杆,写毒枭与缉毒警察亲属的相爱相杀。披着关于打黑除恶的外衣去“洗白深情”毒枭男主。最后想说坚持抵制黄赌毒,观看正能量作品,争做理智守法公民。
文学创作也不能背离现实情境,现实中的缉毒民警在危险的黑暗地带用生命在游走,他们隐姓埋名甘于奉献的精神,不容许肆无忌惮地诋毁和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