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世界观是由一个人所见所闻决定的,比如说我们觉得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诚实的,那么我们就会用善良、诚实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人。
不感冒却狂喝感冒药?不咳嗽却猛灌止咳水?
他们不是自虐,而是把吃药这种事儿当做跟风一般的的“潮流”。
10元一盒的非处方药,竟然在一群中学生中流行开来。
一个又一个因为无知大受伤害的孩子,一桩又一桩来不及阻止无可挽回的悲剧,让那些难以置信的事儿成为事实,让无数家长的心揪成了一团。
2021年,山东15岁中学生小石(化名),因为感冒,整个人提不起来一点劲儿,无精打采,神情恍惚。
如果按照正常的处理方式,他应该选择去看校医,在医嘱之下服药、休息、喝水,让身体慢慢恢复。但无奈的是,他偏偏选择了听信并没有什么医学常识的同龄同学。
对方翻出一个右美沙芬递给小石,并非常热情坚定地表示:
这是感冒药,你吃一板,包你马上就能“活”过来。
听到同学说吃一整板儿药,感冒的小石起初是不解且疑惑的,向同学发出疑问:“一次吃一板,太猛了吧?”
但那名同学却对他的质疑非常不屑,不仅以自己和其他同学经常这么吃作为说服他的理由,还嘲讽不敢大量吃的他是胆小鬼。
小石不过15岁,哪能受得了同龄人敢他却不敢的“对比”,再加上对方告知他这是治疗感冒的药,所以三两句的“劝说”,他便将那一板24粒药,尽数吞下。
他的确不是同学眼里的“胆小鬼”了,但他无知之下的所谓“勇敢”,却让他的身体出现严重不适,浑身抖动、呕吐不断、昏迷无意识……
后来,直接被送进抢救室。
好好的孩子,正常在校上学,怎么会出现在医院,还是以这般严重的症状?
小石的妈妈起初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因为遭遇了校园暴力,才会过量服用药物。
但后来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这则悲剧中小石妈妈所担心的校园霸凌虽然不存在,但却有一个“嗑药群”,很多中学生都在里边分享自己大剂量服用右美沙芬的经历。
而这样让人很难理解的行为,之所以被争相模仿,关键就在于很多学生表示他们是在“追究刺激”,因为大剂量服用之后很来劲儿。
真切表述下的“成瘾”行为,让家长们瞬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小石的事情是被动之下的“意外”,但中学生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过量服药”行为,很明显已经形成了“潮流”。
因为类似的事情,从不止这一桩。
16岁的小明(化名)也曾因为一次服用的右美沙芬超过一百片,而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其实,右美沙芬,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止咳药,因为其见效快,很多人都曾在有感冒咳嗽的症状时,进行过购买和服用。
但大部分人之所以没有产生依赖,是因为大家都是按照正常的剂量在服用,为的是缓解咳嗽症状。
而那些“上瘾”的孩子们则不同,他们是过量,甚至是大剂量在服用,这在身体可承受之时,的确是会让人产生兴奋、冲动、愉悦、神志不清,甚至是产生幻觉等体验。
这其实已经对服用者的身体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那些孩子们还处于利害关系分不清的年纪,只觉得这样做“很刺激”,所以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长期过量服用直至“离不开”。
就像俗话说的“是药三分毒”,是救人还是害人,只在剂量的多与少。
但偏偏很多孩子,不懂这一点,一步步把自己推至深渊,一再上瘾直到生命受到威胁。
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学会和孩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亲子之间能说话,会说话,说有用的话。
没有孩子真的天生三观不正,那些三观不正的孩子所反映出来的,是父母的错误引导和父母的三观不正。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年幼的时候,行为习惯都会模仿自己的父母,判断是非的能力也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可以说,孩子三观不正,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些三观很正的孩子,三观正也源于父母的正确教导,尤其是这样“教”孩子的父母,最容易教出三观正的孩子。
我们不要只是一味单纯的告诉孩子危险是什么、不要去干什么,而是应该耐心的去疏导教育孩子,认识危险,了解危险是真实存在的,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是什么伤害。
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去告诉孩子,要生动活泼的给孩子讲解,让孩子真正意识到危险的存在,而不是用强硬的命令和态度恐吓孩子,从而使孩子的好奇心更重,偷偷背着家长去做危险的事,反而更危险。
教会孩子我们生活中的安全常识,从而提高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因为任何危险的东西就阻止孩子去探索世界,毕竟这个世界上处处都充满着危险,只有真正让孩子融入世界,学会辨别危险,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才是正确的。
比如水果刀有危险,但是我们不能禁止孩子玩,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儿童水果刀,教会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让孩子学着去削水果,这也是增加孩子的生活技能的一种方法,用完之后还要教会他们水果刀很锋利,不要对着任何人,教会他们如何清洗,用完之后如何摆放。
我们没有办法替孩子去除一切危险,危险总是存在的,那就应该教会他们如何认识危险,面对危险的时候,该如何去解决减少受到伤害,这才是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