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是近年随着网民人数增多才出现的一个问题,因此,它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跟理解。此外,大部分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网络暴力对受害者的影响上,而对如何应对网络暴力、以及如何减少网络暴力,则没有太多的关注。
没人知道,决定自杀的那个晚上,郑郑(化名)想了些什么。
她才24岁,朗诵、唱歌、表演、主持都拿过许多奖项。
去年,在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还被保送了985研究生。
网上有一张出圈的图,是她收到通知书后,第一时间去医院和病床上84岁的爷爷分享时拍下来的。
发到社交平台上纪念的那一刻,她上了热搜,可一场围绕她的狙击也开始了。
一群好事之徒,见她染着粉色头发、年轻漂亮,就污蔑她是“陪酒女”“妖精”,攻击她是“红毛怪”“不正经”。
别有用心之人,还盗用她的照片,捏造各种各样的谣言,冒充她去售卖考研资料。
还有人擅自将她的照片发到其他平台引流,不明就里的网友开口便骂
“老少恋”“炒作爷爷”“吃人血馒头”。
更有甚者,把攻击放大到群体,说“染发的都不是好人”“艺术生不学好”,甚至“不配当老师”。
没人在乎那张照片的背后。
她6个月大就没了母亲,父亲忙于工作,是爷爷一手将她抚养长大。
她从一个差点去了职高的美术生,一路奋斗,成功逆袭,被保送到某985名校成为一名研究生。
这个喜讯,是爷爷的心愿,因为爷爷总叮嘱她“女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
所以,一收到录取通知书,她连信封都舍不得拆,就迫不及待地跑去医院想给爷爷一个惊喜。
把头发染成粉色,是想在毕业照上留下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捧着毕业花束,她满足又快乐,配文“在明媚的夏日开怀大笑”。
没人预料她会遭到这样肆无忌惮的人身攻击,更没有想到她会因此被诊断出抑郁症。
她也曾努力寻求自救。
把粉色的头发染回黑色;
卸载各个APP;
每周去看心理医生;
用雅思课、健身团课,把时间挤满……
甚至有一段时间,她都挺过来了。
在律师的帮助下,把所有平台的诅咒和辱骂一一保存下来,打印成厚厚的一本,准备维权。
她还告诉记者,
“希望粉色头发能成为一种抵抗网络暴力的象征。”
但那群人还不肯放过她,被举报了还申请小号追着她骂,每一天,从早上9点一直骚扰到凌晨1点。
那些粗俗尖锐、恶意满满的污言秽语,在每一个深夜里把她淹没。
遗书中,郑郑绝望地写道:
“好想爱这个世界,好想和大家一起开怀大笑。真诚地感谢大家,可是,我已经做不了任何事了。”
她那么善良,连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道别,都在感谢。
感谢爸爸寸步不离的陪伴,师友呵护备至的关心,素未谋面的人们的鼓励。
却唯独忘了,默默支撑着的自己。
她曾许诺“我不会倒下,更不会自杀,我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可最终,没有赢过那些杀人不见血的键盘侠。
郑郑的好朋友发文,说:“2022年的最后两个月,她一直在和我说自己想自杀,想跳楼,想上吊,但是不敢。天台好冷,上吊好痛苦,问我有没有不痛苦的死去的方式。我深深感受到她的绝望和无助,抑郁症没有立效药,我只能不断用言语去治疗她……后来有几日没有联系,以为她是想离开网络清静清静,没想到等来的是她父亲的一通报丧电话……”
无法想象,那个丧妻又丧女的父亲给女儿报丧时该有多痛苦。
往后的日子,他要怎么活。
那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反复和故意使用数字技术对另一个人进行威胁、骚扰或公开羞辱。网络暴力利用数字技术,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通过他们的移动设备、平板电脑或台式电脑实施暴力或遭受伤害。
1.意图
网络暴力的参与者在施暴时一般都有制造伤害的意图(intention)。然而,如果受害者认为其行为是有害的,暴力行为仍然可以在参与者没有意图的情况下发生。
2.重复性
重复性是网络暴力的一个特点。这指的是施暴者的重复行动,但也指在互联网上分享的材料可能比最初的暴力行为持续更久,尤其是在以分享私人信息或私人照片作为网络暴力形式的情况下。
3.权力失衡
网络暴力的另一个特点是,受害者与施暴者处于权力不平衡的状态。如果暴力行为发生在公共论坛上,这一点尤为明显。
4.匿名性
一些施暴者在实施网络暴力时,利用匿名性躲在电脑屏幕后面。这种情况下,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谈不上权力失衡的问题。
5.公开性
最后,一些网络暴力行为的另一特点是涉及到公共传播。对于那些选择公开侮辱或羞辱某人作为网络暴力形式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明显。
为什么有些人只在网络施暴?
虽然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都是施暴者,但也有一些人只在网络空间中成为施暴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有些人会在网上施暴,而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会这样做?这种现象存在多种可能的解释。
1.非对抗性和匿名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施暴,但在网上却可能成为施暴者的第一个原因,与互联网本身的性质有关。一个人可以在网上对他人施暴,并且保持匿名。显然,这在传统暴力行为中是不可能的。
此外,网络暴力可以以非对抗性的方式进行,特别是在匿名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施暴者可能会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留下恶毒的评论然后转而浏览其他内容,压根不用去看对方的回复。
2.不需要受欢迎程度或身体上的相对优势
为了在现实生活中成为施暴者,你通常需要相对受害者拥有一些优势。这可能意味着你的体格比他们大,可能意味着你比他们更受欢迎,或者可能意味着你和他们之间有某种权力上的不平衡。
相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不需要有身体上的优势或受欢迎程度的差别。这意味着,想要实施暴力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在互联网上做到这一点,无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如何。
3.门槛很低
与不需要占据优势或更受欢迎的概念类似,成为网络暴力施暴者的门槛也很低。任何能上网的人都可以实施这种暴力。在网上朋友的定义很松散,这使得对他人施暴变得非常容易。
4.受害者的反馈无法触及施暴者
不在现实生活中施暴的人可能参与网络暴力的最后一个原因,与缺乏受害者的反馈有关。网络暴力的施暴者通常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参与暴力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受害者一般不会像面对面的互动那样作出反馈。
有的施暴者在现实生活中会因为看到受害者所受的影响而不再施暴,但在网络上他们可能不会这样做。
那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1.让霸凌者停止他们的行为。有的霸凌者一开始是你的朋友、前任,或者其他你熟知的人。如果不能和他们进行合理的对话的话,直接制止他们的行为。
最好当面沟通,不要发邮件或者短信。直白地跟他们说清楚,比如:“我看到你在微博上说我的话了,你不该这么说,你这样伤害了我。我希望你不要再说那样的话。”
2.不要回霸凌者的信息。如果和他们沟通没有用,就不要直接回复他们发来的短信、即时消息、邮件或者其他通讯信息了。霸凌者想要看到你收到消息的反应,所以回复他们的消息只会适得其反。不跟他们接触就是你最好的应对方法。
此外,不要威胁或者欺负他们。由于恼怒而发给霸凌者威胁性的信息只会激怒他们,让他们继续他们的恶行,同时也可能让你陷入麻烦之中。
3.保留网络霸凌的证据。截屏,或者保留所有的邮件、短信、即时消息、社交动态和其他任何你看到的网络霸凌的证据。记录好每条消息的时间和日期,如果你没有办法给这些攻击性的消息截图,把他们粘贴、复制在硬盘里。
4.在所有的在线平台屏蔽霸凌者。屏蔽霸凌者,避免他和你直接沟通,这可以立刻剥夺他在线骚扰你的能力。利用好社交网站的隐私设置,确保这个人再也不能在线招惹你。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在邮箱通讯录中删除这个人,并屏蔽该人的即时消息。从社交网络中删除这个人,并且修改在线隐私设置,让这个人再也无法联系你。
有人说网络实名制,这样就不会有人乱发言。
但是,网络一直都是实名制的啊。
每一个注册账号的人,都需要真实的身份信息,只不过前台显示出来的是匿名。
有人说,那前台也实名就行了。
想得简单,一旦如此,网暴会发生得更直接、频繁,毕竟你的真实姓名就挂在那里,被炸号太容易了。
还有人说,网暴入刑,用法律震慑他们。
事实上,刑法对网暴是有一整套方案的。
在网上编造虚假信息,散布谣言,起哄闹事,情节恶劣的,要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别人正常生活的,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即便不到量刑的地步,也涉嫌民事侵权,被网暴的人可以依法维权。
那为什么,网暴得不到制止?
因为现实中的暴力也屡禁不止。
现实中的戾气,人性的扭曲才是根结,网络是现实的投影。
若真有制止网暴的法子,就是别想着去“制止别人”,而是“制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