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了?”“单身人口超2亿。”“我国结婚登记人口7年连降。”“年轻人为何晚婚?”接连几个热搜,让年轻人的婚姻大事再度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
2月22日下午,杭州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杭州市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出炉。杭州今年将首次向同一对夫妻生育二孩、三孩,且新出生子女户籍登记在杭州的家庭发放育儿补助,拟向二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5000元,向三孩家庭一次性发放补助两万元。
从媒体报道来看,近年已有多地出台包括发放生育补贴在内的生育支持措施,其中包括沈阳、深圳、济南、长沙、哈尔滨等大城市。
尽管如此,杭州加入发放生育补贴的队伍,多少还是感觉有点意外。
浙江省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37.6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7.2万人,增量居全省首位。与此同时,2022年杭州人口出生率达7.2‰,自然增长率为2.2‰,同样在省内位居首位。
作为“人口大户”,杭州看起来既不缺人,也不愁“生”。实际上,这只是一种错觉。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个地区当年出生人口与平均人口之比,而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是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位育龄妇女的生育子女数。目前最新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去年浙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浙江全省总和生育率最低的是杭州,只有0.96。按照人口理论,2.1的总和生育率是维持代际更替、人口稳定的基本条件;1.5是国际社会通认的警戒线,一旦下滑至1.5以下,就有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可能。换句话说,杭州此番未雨绸缪,是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鼓励生育的政策不只是发放育儿补助。杭州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杭州还将结合本地实际,在生育补助减轻负担、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优化生育休假制度、实施住房购车支持政策、减轻家庭教育压力、构建新时代新型婚育文化等方面加大努力。这也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号召——2022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从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各个方面,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产假、育儿假、税赋减免、买房补贴……三孩政策放开以来,各地为了鼓励生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真金白银的补贴总是格外引人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发钱的方式更为直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发钱的覆盖范围更大:相比起各种特定的福利,生育补贴没有设定任何“门槛”,更像是一种普惠式福利。对于有生育顾虑的年轻人来说,无差别补贴更能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释放鼓励生育的政策暖意。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当代年轻人为什么恐惧结婚呢?
那么临近婚前的任何不愉快,都会在潜意识当中判定为,这个婚姻不美好,这个婚姻无法拯救我的人生。
在这种潜意识的暗示下,生理上就会出现恐慌,而主观意识为了解决这层恐慌情绪,就会为此做出很多奇奇怪怪的自我保护行为了。
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原因,就是不确定感。世界变化太快,诱惑很多,压力也很大,年轻人因不确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而焦虑。与其进入一段可能会以不愉快结束的婚姻,那还不如不结婚维持现状,年轻人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这逐渐变成了一个集体共识。
第二,年轻人可能提前进入实质性婚姻生活。恋爱期间同居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年轻人不需要承担婚姻责任,就能享受到婚姻带来的很多实质好处。
第三,我认为是少子化的深远影响。现在的年轻人是中国少子化的一代,他们的成长过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注重自己的权利,而不是他人的权利。但婚姻不可避免地涉及个人权利对另一半、下一代以及双方家庭的妥协,所以很多年轻人选择不婚,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而为他人负更多的责任。
这其实是年轻人权利意识越来越高涨的体现。尤其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在学历、能力、外貌等方面都很优秀,一旦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她们既有维权意识,也有维权能力。互联网是人人都可以发声的平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互联网平台上为自己发声,谴责对女性不公平的现象和秩序。
小编认为造成当代年轻人恐惧结婚的根源就是没有钱
结个婚要车要房要彩礼,房价这么高,人均工资又这么低,正常家庭谁负担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