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可能会使人感到沮丧和无助,甚至导致精神问题。
4月13日,在海口市一高层公寓上,一名女子从十多层高处坠落身亡。根据目击者的描述,事发前有工作人员在做着劝阻工作,但是女子仍然选择从楼外另一侧跳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起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痛心和担忧。尽管本次事件已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它也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心理健康并且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心。
深圳曾经做过一次发人深省的测试。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从事不同的职业的人,读一段类似下面这样的文字:
“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现在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的陪伴我。”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所有人读的时候,都毫无例外地笑了。笑完了之后,他们紧接着就开始随意评价:
“太年轻了”、“好早熟啊”、“痛苦,那就分了算了”……
然而,当他们翻开纸条的反面才知道,这些文字,都是抑郁症患者在这世界上留下的求救信号。
悲哀的是,这些求救信号,在很多人眼里是“矫情”“脆弱”,甚至伴随着嘲笑。
我们曾经发过关于抑郁的文章,评论区有一句戳心的自述:“没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了。”
其实,不仅仅是抑郁,很多情绪、心理问题,大家持有的态度是,要么觉得你不是病,是作、矫情,要指责你;要么觉得你是精神病患者,要远离你。两种态度都很残忍。
在《我们与恶的距离》里,当思悦知道弟弟思聪有精神疾病后,绝望之中脱口而出,“你说他如果得了癌症会不会更好点……”
虽然,我们不像她弟弟那样严重。但是恐慌和排斥的态度却同出一辙:
情绪和心理问题比身体出毛病让我们更恐慌、更难接受。因为相比起身体上的疾病,心理问题会让我们成为一个异类。因为每多一份忽视,多一丝恐慌,多一些无助羞耻,都会催化小毛病滋长为问题,让我们被无力感和压抑笼罩,在泥塘里越陷越深。
除了以上的案例,还有《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的作者左灯,在书中记录了她确诊抑郁后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的经历。
2017年9月,左灯没来由地对一切事物丧失兴趣,包括她热爱的音乐、电影、书籍。起初,她以为是天气变化引发的倦怠,没有太在意。
然而,随着抑郁加重,左灯的身体备受折磨,胸痛和头痛侵袭,苦不堪言;非常容易疲惫,每天都感到身体被掏空。再到后来,陷入重度抑郁后的左灯,自杀未遂后被父亲送去精神病院治疗。
如果,左灯能早一点知道自己的心理状态,就能少些苦和折磨。
其实,不只是左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心理状态没有想象中的了解,即使心灵已经给我们“预警”,但是缺乏专业知识的我们,仍然无法接收这些信号。
即便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也不可能毫无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轻重不同而已。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多疑、嫉妒等异常心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在排除器质性疾病问题后,严格根据疾病诊断标准,才能诊断为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精神障碍、心理障碍等疾病。
为什么要关注精神心理健康?
01 发病率高
我国成人精神障碍的总体患病率为16.6%,而发达国家甚至更高。在物质生活改善,而精神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明显有增加的趋势,人们也就更应该关注精神心理健康。
02 疾病负担重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约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疗。在中国,只有不足6%的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痴呆症及癫痫患者寻求过治疗。
03 诊疗率低
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约四分之三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疗。在中国,只有不足6%的焦虑、抑郁、药物滥用、痴呆症及癫痫患者寻求过治疗。
04 强烈的“病耻感”
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往往有很强的“病耻感”,认为得了这类疾病是一种“耻辱”,这导致他们宁可扛着也不愿意和外人吐露。而这种“病耻感”的产生和社会对心理疾病的“污名化”不无关系,大众的一些歧视和偏见,更让这一群体不敢迈出步伐,勇于接受治疗。
面对这样种种问题,这些有形无形的压力,都会让人心力交瘁!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01 注重心理健康
通过简单的疾病科普,即可以帮助我们正视现实,摆脱对精神心理疾病的误解。让我们及早意识到周围的潜在的心理问题,更好的帮助到自己和他人。
02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发现有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务必到专业机构咨询专业医生,接受专业检查,明确诊断病情病因,接受科学规范化治疗,要听从医生指导,按时服药,不要自己任意使用,也不要自行减药停药,定期到门诊复诊。
03 正视精神心理疾病,给患者足够的包容理解
绝大部分的精神疾病都是可以通过规范治疗缓解症状,甚至消除症状,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恢复正常社会功能。平常心面对疾病,保持积极心态,勇敢面对生活;减少对精神患者的歧视,以支持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
当一个人遇到沉重的心理创伤和打击而无法解脱时,应当学会自己调整心态,以保持心理健康,成为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这个事故的发生提醒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并照顾弱势群体,尤其是对那些易受到压力和精神问题的人们,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一个更加幸福快乐的社会。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注觅知己情感网站喔,如需咨询情感问题或情感诉说请点击下方的
“易倾诉”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