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北海一女子发现一只猫被剥皮丢弃,花2万元找宠物医院为其移植鱼皮,引起广泛关注。有不少网友表示,“花2万元不如救治人!”“一只猫而已,有必要吗?”
14日,当事人蔡女士介绍,自己当时在猫狗救助群看到了一只被剥皮丢弃的猫,“然后就过去接它了。”
据悉,移植鱼皮是宠物医生给出的建议。“我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家宠物医院,这个手术也是这家医院第一次做,我们现在每天都要去医院复查,目前已进行了2次手术。”蔡女士说,术后,猫的状态很好,留给它的食物都吃完了。
图源:澎湃新闻
蔡女士表示,现在网上的各种留言给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自己是在瞒着家人的情况下救助的这只猫,最初也不知道治疗费用如此之高,但救治了一半不可能放弃。
“不想再说治疗费的金额了,因为网上太多留言什么的,搞得我现在很困扰,本身我救助它是瞒着家里人,现在家里人都知道了,本来真不知道要花这么多钱,当时医生跟我说就三四千元,但后面却越来越多,也没想到它的情况这么严重,既然救治了一半,就不可能放弃。”蔡女士如是说道。
“不想他们道德绑架我!”蔡女士还称,自己本来想救助这只猫后,就找人领养它,“但它现在这个皮肤,我估计找不到人领养,所以我会继续养着它。”
另据西部决策此前报道,蔡女士将这只猫送去宠物医院后,保守治疗不见效,最终尝试用鱼皮给猫植皮。
蔡女士说:“我过去救它,住院住了好久,一直好不了。用鱼皮植皮,是我自己问过一些宠物医生,他们给出的意见,治疗花了2万多元。现在是手术的第二天,效果还不是很理想,还要继续手术。”
以上内容来源:法制网、九派新闻、澎湃新闻、西部决策、网友评论
图源:澎湃新闻
因为“网暴”导致的“伤害”,还有很多很多......
上海姑娘因打赏外卖员200元,遭网络暴力,最终跳楼去世;
杭州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因网络暴力患上抑郁症;
湖北武汉“糖水爷爷”卖2元糖水走红后遭网暴放弃摆摊……
染粉色头发被网暴患抑郁的女孩走了;
2月28日,湖南桑植。某中学举行高考冲刺百日誓师大会,一名高三学生代表激情澎湃的发言燃爆全场。但一些“键盘侠”的关注点永远和别人不一样,有人全程都盯着她的表情,说她咬牙切齿的样子难看,一些评论格外刺耳。
还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抱着制造噱头的心态,用资本操控舆论,故意引起骂战、故意攻击他人、故意煽风点火......殊不知,看似不起眼的一条条评论,最后都有可能变成一把把“锋利的刀”,毁人于无形!
网暴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网络霸凌是指用短信、邮件、即时消息、社交媒体更新等电子通讯工具来威胁或者侮辱他人。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受到网络霸凌,但青少年是最常见的霸凌对象。网络霸凌的后果和真实生活的霸凌一样严重。网络霸凌永远都不是受害者的错。那么网暴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 自以为是“正义的法官”,实际是被情绪裹挟的失智“键盘侠”
●自以为是在“独立思考”,实际是“人云亦云”被人指使
● 自以为是“独一无二”,实际是害怕“不合群与孤立”
●自以为是“光明正大”,实际是“藏头露尾”
●始终警醒,“雪崩之时,没有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如何应对网暴?
1、不要在网上分享敏感的私人信息。网络霸凌者们常使用在网上找到的图片、状态更新和个人信息骚扰目标。在网上分享自己的信息没有关系,但是不要发一些你不希望全世界都知道的东西。
即使你想和某个朋友进行一场严肃但私人的对话,选择面对面的交谈,不要使用微信、微博或者朋友圈评论等等。
比如,不要在社交软件的私人页面上传自己的露骨的照片。微博评论、朋友圈等地方发布的信息也可能落在网络霸凌者的手里。所以尽量不要在网上讨论极度私人的信息。
2、不要参与网络霸凌。如果你感觉自己被排挤或者针对了,为了给予自己力量,很容易把这些消极的情绪转化为霸凌的行为。但即便你是网络霸凌的一方,也要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你的行为会影响他人,所以为他人树立榜样,不要支持网络霸凌。
如果你的朋友开始在网上,或者通过短信取笑他人,不要参与其中。制止他们,并让他们明白,网络霸凌和真实生活中的霸凌一样,有着同样危险的后果。
3、在电脑或者智能手机上安装家长控制软件。这种软件会屏蔽霸凌信息,确保孩子不会在网上看到不当的内容。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同样安装有保护作用的软件,或者打开保护隐私的应用程序,起到防护的作用。
4、拒绝被利用,被情绪裹挟,理性平和自律。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一个热点事件接着一个热点事件,但紧接其后的经常是一个反转接着一个反转。媒体传播煽动情感、强化偏见造成了不正常的舆论生态,产生的影响已经大大超过了客观事实对我们的影响。当舆论已经形成,似乎已经没有人去在意真相了!
5、严加把关,正本清源
对于互联网平台而言,“用户自主设置+平台介入监测”是事前阶段主流的防控模式。
加强网络用户实名注册登录,对用户的每一次发帖、留言和评论进行人工智能等多手段监管和评判。通过给网民“道德画像”,强化网络暴力行为主体的忌惮心理,减少网络谣言、噪音和杂音。
设置严格“把关人”制度。实现传统媒体时代“人把关”到当下“人工智能+机器”把关,提升人工智能的道德判断能力,对网民违背道德的表达直接净化屏蔽,创造清朗气正的网络环境。
6、加强道德教育,扭转网络暴力群体错误道德观
网络是一道屏障,施暴者躲在这道屏障后,用着所谓的言论自由权去攻击伤害与自己毫不相关的陌生人。三言两语动摇不了人心,那如果是千言万语呢?如果这些千言万语都是批评、指责、辱骂呢?网络暴力比我们想象的可怕的多,勿以恶小而为之 !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德育人。“礼之用,和为贵”,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和合”思想的培育,引导广大民众友好相处、团结和睦。
网络媒体在弥补传统媒体表达通路不足的同时,深度嵌入社会情绪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构和流程中,与网民的情绪框架产生互动共鸣,深刻影响网民的认知、判断和行动倾向,是触发网络舆情事件的重要因素。
7、加强法律政策约束,强化对网络暴力群体的规范
对于网络暴力,无论是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还是刑法都有相应的处理措施。法律对于名誉权的保护是比较充分的,无论是侮辱,还是诽谤,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网络上活动的每一个人也都是有血有肉的和你我一样的人,并不仅仅只是几行代码和一个网名。那些遭受网络暴力的人,也都是谁的爱人、孩子、朋友与亲人,如果我们袖手旁观,下一次又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