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等了很久的一碗面,如果不好吃,你会怎么做?最近,一则“女生因为吃面崩溃”的视频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一对伴侣去餐馆吃面,但苦等半小时后,女生发现面不好吃,有些“坨”了 ,于是和老板“破马张飞”的理论。
然而,一旁的丈夫却认为“没必要”,在店里吵吵闹闹也“不好看”。
本着“不好吃,下次就不来了”的心态,丈夫立马转身走人。
回到车上后,妻子的情绪彻底崩溃,歇斯底里地与丈夫争论起来。
妻子坚持认为自己有资格、有权利说面不好吃,但丈夫却觉得她“丢脸”,转头就走,甚至不帮她说话。
而丈夫则反复强调,“跟老板说面不好吃没有意义”“你不懂控制情绪”。
然后,全程表现得很冷静地拍着视频,也没有劝慰妻子,只是任由她哭闹、发泄…视频曝光后,事件引起广泛热议。
一部分网友认为面不好吃忍忍就过去了,的确没必要浪费口舌,因为一碗面歇斯底里地大声斥责的女子与“泼妇”无异。而在另一部分网友看来,事件中的丈夫才是她情绪崩溃的始作俑者。
因果关系鲜明的热搜词条、男女双方对峙的熟悉情境,倘若忽略二人对话的内容,这的确轻而易举地让人联想到这又是感情关系中的女方在“小题大做”、”胡搅蛮缠”。
“面好不好吃”是因人而异的主观思想,与“食物变质”“食品有异物”等客观事实不同。
要知道,“面不好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即便是再如何反馈、投诉、举报,这件事也不会有任何处理结果。
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下次不来了”或是“在网上曝光、避雷商家”才是最优的解决办法,丈夫的做法是没错的。
眼看网友越“吵”越凶,当事女子不得已发视频回应:
不是炒作,也不是剧本;
生气是因为丈夫嫌弃自己与老板理论的行为“很丢人”。
虽然夫妻二人因为此事发生了不愉快的争吵,但她不会选择离婚。
同时,她也希望网友不要去“网暴”自己的丈夫…
从这个视频来看,矛盾的爆发在于丈夫在劝阻妻子前去与店家交流无果后,选择转身就走,在妻子看来这是觉得自己丢人的体现。镜头背后,有意构筑起沟通壁垒的丈夫自私地游离于局势之外。镜头之中,妻子重点鲜明的诉求被这场“情绪霸凌”粗暴掩盖。
喧嚣过后,亲密关系的经营本就不是彼竭我盈的博弈,被奉为圭臬的「情绪稳定」或许并不等同于绝对的标准答案。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因为,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果”的问题。
如何理解所谓“情绪霸凌”?
此次事件的又一争论点在于男子拍摄妻子崩溃的视频并发布于网络的行为。面对妻子真正的诉求,他选择按下录制键、置若罔闻,这一行为本身流露出戏谑调侃的态度,暗藏着寻求网络空间中的认同与声援的目的。
在未曾被他察觉的惯性认知中,女性是情绪化的,妻子的情绪崩溃是再正常不过的。而与之相对的是,男性始终是情绪稳定的一方,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不时失控的女性。
核心问题被反复模糊,诉求始终得不到正视,原本冷静述说的妻子终于忍无可忍、情绪崩溃,大声控诉着被曲解的不满,正是这一幕引得不少网友为之共情、为她发声。
当她事出有因的愤怒被冠以“情绪化”之名,原本逻辑清晰、重点鲜明的诉求均被粗暴地划定为无理取闹,这种有意构筑起沟通壁垒的行为何尝不是一种变相的霸凌呢?
随着“吃面崩溃”热度逐渐攀升,事件中的诸多细节引得人们推敲咀嚼。不少人发现,原来类似事件在生活中已属屡见不鲜,甚至自己也曾经历过类似套路下的“情绪霸凌”。
如何面对“情绪霸凌”?
那么如此“情绪霸凌”为何能够轻易实现且屡试不爽呢?或许这与我们对于“情绪稳定”的惯性认知不无干系。
现如今,除外貌、财力、性格等要素之外,情绪是否稳定越来越频繁地被列入人们的择偶标准之一,甚至被部分人上升为选定伴侣的首要要求。
镜头背后的“吃面男主”隐晦地将“情绪稳定”视作标准答案,站在制高点戏谑地观望着妻子的失控,从始至终置身事外。事件发酵后,“吃面男主”又录制了一段妻子出面回应的视频,并在视频中称此举是为了“让喷子们闭嘴”。
然而回击互联网中的声讨并不需要女子的反复自证,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当事男子在认知和行动上能够做出改变,在情感关系的经营中做出切实的努力。
同样是关于“修炼爱情”,《爱情而已》中的宋三川用“最好的爱情难道不应该是平视吗?”简短的一句话抚平了梁友安内心潜藏已久的不安。
破解“吃面事件”中的感情之困,同样在于“平视”二字。
婚姻关系中的双方有摩擦再正常不过,“吃面男主”首先需要完成从置身事外到主动入局的转变,意识到夫妻二人本就同属一个阵营,直面核心矛盾点所在。
再者,把视角从“俯视”转为“平视”,接受妻子作为有血有肉的个体的正当情绪。不再试图用名为「情绪稳定」的绑架混淆视听。
因为爱情中双方的差异,所以不可避免地在磨合中会产生争执。但与此同时,我们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长对于彼此的了解,继而愿意从对方的角度做出考量和让步,这也是爱情的可贵之处。
亲密关系的经营本就不是彼竭我盈的博弈。正如上野千鹤子所说:“恋爱是谈了比不谈好。恋爱是追求与他人深度磨合的关系,是对他人感兴趣的一种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