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暑假最可怕"的内容,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这些内容通常由一些自称"老师"的人撰写,他们以一种严肃的口吻向家长们描述每个年级的暑假有多么可怕。他们声称如果不加紧努力,孩子们将被甩在后面,这是残酷的现实。然后,话题突然转向他们自己推销书籍或课程。这些内容确实令人质疑其真实性和动机。他们似乎在刻意制造焦虑和紧迫感,以吸引家长们购买他们的产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暑假可不可怕姑且不论,这套“可怕”话术众人恐怕并不陌生。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各种关于学习的压力和焦虑的说法。从幼儿园到小学升学考试,再到高中阶段,几乎每个学期甚至每个月都似乎成为一个“关键节点”,需要不断努力迎头赶上。不同学科的要求也给人们带来了额外的压力,比如说“古文是分水岭”、“英语要提前学习”、“奥数是敲门砖”等等。看似每一项都不能放松,每一科都必须高度重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今,随着自媒体的兴起,这种说法更是无处不在。营造出的紧张氛围似乎在告诉我们形势严峻,竞争激烈,如果不努力提前培养孩子,就会后悔终身。有些人甚至将道德标准与此相绑定,似乎不听从他们的建议就会让孩子一辈子受影响。若是家长定力稍微不足,就可能被忽悠得找不着北,步步入坑、乖乖掏钱。
好家伙,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
所以你不要问“到底哪个年级的暑假最可怕”,问就是“都很可怕”,而且越看越可怕。
教育的焦虑始终是存在的,它是社会分层焦虑的延展;教育焦虑既然无法消除,那么,义务教育减掉的焦虑,又会被社会培训“贩卖”,因为它总有市场。
所以,“焦虑”是无可避免的,只要不过头就好。
学生之间的“内卷”,也许是一条我们无法回避的人才遴选的通路。仅仅这一种“内卷”还好说,只要焦虑不过头,还是会起到“生于忧患”的效果的。可是,隐藏在背后的商家的“内卷”,就成了“过度焦虑”的推手。
我挺想知道,这些靠给家长贩卖焦虑来卖书卖课的人,你们自己有没有孩子?你们如果没当过家长,我倒是能理解你们是单纯的坏。可如果你们自己有孩子,那就不光是坏了,还是大蠢货啊。
一个小孩的成长和发展是多元的,除了学习,人格情商阅历的拓展健全都很重要。前者靠上学的时候搞,后者就靠放假时候搞。
那么如何不被“贩卖”焦虑呢?
1、正视焦虑,直面现实问题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有焦虑。而从根本上解决焦虑情绪,就要直面现实问题并作出改变,让“坚信未来生活一定会更好”的信心强过对未知明天的恐慌。可以试着做好以下几件事:
(1)为自己规划一个合理的长期目标;
(2)早睡早起,作息规律,坚持每天运动;
(3)—坚持学习,坚持每日读书和定期写总结。
2、学会思考,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
焦虑的外表千篇一律,成功的内涵自己定义。在焦虑贩卖成灾的网络之下,我们要学会坚守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脱离网络表象,学会用“淘金式思维”辨明鸡汤文背后的营销目的。
3、专注于自己的人生
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情,焦虑感自然也会减退。奋斗在当下。毕竟生活不是翻山越岭,也不是深海遨游,而是穿上适合的鞋,走出自己的路。只要我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向着自己的方向坚定前行,就一定可以活出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景。
当事实本身你可以心无旁骛的时候,焦虑就不存在了,因为你的认知和思维足以说服你自己。你要活成一个正常人,充实自己的人生,去用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你认为有价值的成就,不要过多去关心别人的看法,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生活在贩卖焦虑的世界里,你必须保持清醒。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保持理智和理性,不要被所谓的"暑假可怕"说法所左右,而是注重孩子的整体发展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