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段“男子怒扇婴儿脸几十次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一男子走到婴儿面前说着“别吵”,随即掌掴婴儿不少于20次,婴儿脸被打至红肿,并大声哭喊。男子一边打,一边喃喃自语,由于说的是方言,听不懂他说了什么。有网友称,该男子为广东省吴川市塘缀镇人。
图片来演于网络
7月18日下午4点左右,吴川市公安局塘缀派出所一名值班民警说,他们今天下午2点30分左右接到报警称塘缀有一男子掌掴婴儿,且他们也已看到网传视频内容。“听口音像是我们这里的人,但是视频里男子没有露脸,也没有人提供具体位置,我们暂不清楚男子具体身份,人比较难找,我们目前正在通过多方询问寻找该男子。”
7月18日下午,吴川市妇联一工作人员称,已经在密切跟进此事,具体发生在哪里,正等待警方进一步核查,“我们严厉谴责任何对幼童施暴的行为,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成年人都不能理解这样的事发生,如果核实了发生在当地,我们会对这个孩子的家庭进行帮助”。
吴川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案发地点还在核查,警方已经掌握到了相关情况,会全力抓住施暴者,请公众放心。
视频曝光后,受到很多人关注,网友纷纷谴责男子行为令人发指,如此虐待婴儿,毫无人性。其实,之前网上就流传过类似的视频。有些男人,心情不好,或者夫妻之间有矛盾了,就喜欢拿孩子出气,根本不顾及孩子大小。这些画面,看一次,难受一次。
事件的起因不管是什么,这个男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就算是亲生的孩子,也不能任由他这么随意暴打。
暴力是一个令人深感不安的问题。挫败感、愤怒或感受到的羞辱都可能引发暴力行为。暴力的目的包括报复、恐吓或施加控制。尽管暴力的起因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有研究认为,暴力背后的心理原因是因为某些“声音”(消极思维过程)充斥着实施暴力的这些人的思想,影响着他们做出暴力行为。下面我们谈谈暴力的心理成因有哪些?
浅谈暴力的心理成因
暴力的心理成因可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成因:
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特征和情绪状态可以影响暴力行为的发生。例如,情绪失控、愤怒、沮丧、自卑、冲动和攻击性倾向等心理因素可能导致暴力的发生。心理健康问题,如精神疾病、人格障碍或躁郁症等,也可能与暴力行为相关。
家庭环境因素:个体在家庭环境中的经历和成长经历对暴力倾向产生重要影响。暴力家庭、虐待、家庭冲突、不良家庭关系、缺乏父母监护和教育、家庭暴力的见证等,都可能对个体形成攻击性和暴力行为的模仿、学习和养成的影响。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中的压力、剥夺感、不公正和社会冲突等因素可能增加暴力行为的发生。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贫困、社会不平等、种族冲突、犯罪率高等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个体感到挫折和无助,进而引发暴力行为。
文化和媒体影响: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某些文化背景中,暴力可能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被视为男性的行为特征。此外,媒体中的暴力描绘、暴力游戏和电影的影响也可能对个体产生模仿和暴力行为的影响。
了解施暴者的想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评估暴力的风险,并进行干预,保护潜在的施暴者和受害者。许多导致暴力的风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但一个人的想法是一个可以改变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