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出,很多时候对方在我们看来难以理解的一些行为模式,如果说放在他的原生家庭环境里边并不难理解,因为他们只是我们从自己的原生家庭当中延续到亲密关系当中的家庭传统的一部分。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对方的家庭传统呢?因为这样的一些家庭传统啊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引导我们对身边人的回应。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她既然是和我过日子,我和他父母又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他不能换一种方式?非要用对待他家人的那一套来对我呢?比如说前面一个例子当中讲到的太太可能会觉得自己非常愿意在情感上支持先生给先生温暖和帮助,也并不需要先生把她像金丝雀似的保护起来,什么问题都不告诉他。她也直接要求过先生别有事儿把她蒙在鼓里,因此当先生仍然不肯和她分享,不肯在她面前表现出自己脆弱的一面的时候太太就认为这是先生有意识的主观决定。而先生这样做的原因呢归根结底是不信任自己是在防着自己。然而事实上啊,我们在原生家庭当中所习得的行为模式和自我认知往往会以更隐蔽,坚韧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言行,而不是说说改变就能改变,说放弃就能放弃的。先生不肯和太太过多的分享,是因为他这么多年来啊,都只能靠自己来安抚内心的焦虑和解决生活当中的难题。而原生家庭当中的父母,弟妹也都习惯了依靠这样的一个他。虽然说太太反复的告诉先生,他可以信任自己,但是这样的一种言语上的表白并不足以让先生马上改变早已习以为常的关系模式。相反呢太太因为先生没有能够做出自己所希望看到的改变,而报复性的梳理先生,反而会让对方更坚定地认为这个世界上始终只有自己可以相信和依靠。那么这样的一种循环的模式呢?也正好说明了家庭传统对我们关系模式的深刻一影响。
那么太太要怎么做才能够真正的拉近和先生的距离呢?首先啊,它需要能够对先生的行为模式抱有更多的同理心认识到先生处理问题的方式并不是因为不信任他,或者说故意的,想要拒绝他。如果太太能够真正的明白和信任这一点呢,就能够大大的降低内心急于想要改变先生的焦虑感。其次呢,太太想和先生分担的最终的目的是要想和对方在情绪上能够更亲近,而这样的一个目标并不是非要通过逼迫对方分享来达成。比如说太太可以告诉先生,只要你需要我不管是想对我倾诉也好,还是需要我帮忙出力也好,我一直都会在那你不会是孤单一个人。那么这样的表达既能够表达太太支持先生的意愿也不会让先生觉得有立马要改变任何形式的压迫感。如果说太太能够理清自己最终的目标不是要逼先生什么事儿都和他分享而是和先生在感情上能够更亲近,彼此支持,那么就更有可能找到同时尊重彼此不同家庭传统的这样一种解决方式。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对对方的原生家庭对对方行为的影响非常的了解,但是呢,这样的一种了解往往是流于表面的归罪,比如说太太嫌先生不够大方,于是就抱怨说,你们一家人都是这个德行,全都这么自私,小气。再比如说先生嫌太太无理取闹,那争吵之后呢就跟朋友诉苦说她们姐妹几个全都是这样疯疯癫癫的。那么先生和太太的抱怨都隐约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说对方的种种问题都是根源于他毛病慎重的家庭环境。而这样的一个简单怪责的态度既不能够使彼此间的互动更为友善,也算不上对对方原生家庭背景的真正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