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是一本由(美)马歇尔・伯曼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页数:5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精选点评:
这个可能是这套丛书里最好的一本了,波德莱尔一章写的太好。
洞见迭出的一本书!尤其是对《共产党宣言》的诠释。不过有个疑问就是,作者将现代性理解为“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这跟具备游牧性格的后现代有什么区别呢?或者说,旨在瓦解宏大叙事的后现代就是现代性的一种体现?
一个城市学专家居然能从浮士德、马克思、波德莱尔,普希金、妥斯陀耶夫斯基的文学著作里挑选出大街、广场、博物馆等建筑屋进行政治学方面的解读,唉,再一次感叹,老外的研究角度就是绝!
对我而言太多的引用和注脚有点打断阅读……其实归根结底我们都是现代主义者……哎呀怎么说,看得这么慢但是还是有些没能完全理解……感觉应该先看城市化进程再看这本的……讲的略深啊……
现代性是绕不过去又无比纷乱的一道坎~~一本很不错的书,翻译得也十分流畅,不能说完全读懂,作者从文学、政治、社会几个方面来追溯现代性的三个阶段。“所谓现代性,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一种环境之中,这种环境允许我们去历险,去获得权力、快乐和成长,去改变我们自己和世界,但与此同时它又威胁要摧毁我们拥有的一切,摧毁我们所知的一切,摧毁我们表现出来的一切。”在现代世界中,我们生活中一切坚固的东西都会由于现代性的不稳定性、迅疾的变革而很快烟消云散~~作者对马克思(主要是《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十分精彩!
超经典,歌德那部分看不懂,可能以为看不懂歌德吧。林荫大道那部分很精彩
对现代主义的重新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建筑领域
inspiring
对现代性的“考古”。近年看到的难得的全五星好书。
好像看过的不是这个版本嘛,过去十几年了呀。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读后感(一):十分精彩的书
43一上来就明确了 从福柯的语言牢笼复归19世纪生机勃勃的现代性的主旨 回到那种辩证状态 每一种事物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165 马克思从来没有发展出一种关于政治共同体的理论 但现代人可能创造不出什么政治联系
以一种出奇的乐观收尾 阅读体验很不错 几个点是选取得很精的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读后感(二):评论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体验
从这里可以读到现代性的一般体验,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既是"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而这烟消云散的过程正是人类成长的过程,从坚定的信仰到形而上的缺失,人的成长付出了不得已的代价.无论对人类种群还是对一个个别的人,这种原理都是适用的.
从浮士德的现代性发展的悲剧经历,到马克思与现代性的关系,到俄罗斯的白银时代诗人以及纽约的现代性丛林,每一个案例都是不可不知的典范.
此书值得一读!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读后感(三):对话的现代性
翻译的非常好,相信原著也一定是“迷人的笔触”(封底内容介绍)。伯曼用五个故事讲述了不同的现代性:浮士德摧毁一切历史的现代性;马克思历史的,矛盾的以及可替代的现代性;波德莱尔分裂的、掏空的、双重意义的现代性;彼得堡双向的、若隐若现的现代性;纽约摩西砍肉刀的现代性和雅各布斯小妇女的现代性。五个故事在现代生活的矛盾中,危机中,不确定中,运动中找到了现代性的一致,同时也阐明了伯曼自己充满信心的现代性:家和鬼魂,历史,现在和未来统一在一起进行对话,现代性也就呈现出多元的、统一的、持久的特征。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读后感(四):一个保守派的现代主义
我们可以从书中讲述的摩西时代纽约的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中看到中国遍地是工地的大都市的影子。建造是为了被摧毁,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都市的“森林象征”中,我们看到一切意义,生命,信仰不过是短寿的,冷淡的,根基浅薄的,无能为力的终将被取代消解的虚无的脆弱动植物们。
那种生之为人的无能为力,不知道就死也不知道,知道了遍悲从中来,死也释怀不了。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读后感(五):所谓的流动
这本书中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波德莱尔所提到的象征现代生活独特性质的两种状态——流动状态(“漂泊的存在”)和气体状态(“像一种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前者是变动不居的不确定性的生动阐释,而后者提醒我们——现代性是不可逃避的。总的来说,马歇尔·伯曼对现代性的感知,既有回忆历史时的惆怅,更有展望未来时的积极乐观,正如书中最后一段话所说:“现代化的过程,即便当它剥削和折磨我们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力量和想象,鞭策我们把握和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世界,并努力将它变成我们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现代性是不可逃避的,真的勇士会挺身投入洪流,成为捍卫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中流砥柱。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