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终端战略》是一本由芮斌 / 熊玥伽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为终端战略》精选点评:
在用了华为手机后,也在激荡三十年中看过一些关于华为和任总的一些故事后被圈粉了,才来看到这本书。不过个人感觉这本书前面的部分略微有些拼凑,不过看到mate7成功我表示很燃,热爱这个品牌,真正的民族品牌。
微信读书 1.全书完记得最清楚的就是荣耀的“勇敢做自己”,取悦型的我很欣赏这句话
我决定弃苹果而去了,下一部就是华为
好一般……
势、道、术
前半程读着还可以,后半程不行,想听听最新情况。
2018年的新书,内容却只到2016年是什么道理?还没出版就已经out了,内容也不行,缺乏对整个市场的分析,尤其是国内市场。写书的人一点都不专业,纯粹拼凑起来的内容。
为了写文章看的书,没有想要的细节和故事,难道经管类的书都这德行?另外就是,给人一种任正非说啥都对的感觉,像幽灵一样
找准定位,伺机而动。 不断试错,但是避免致命伤(库存)。 自研芯片成本流程可控,华为荣耀双品牌战略。
一星给华为,两星给这本书。 不知道是不是华为真的太牛逼的缘故,最近看的两本写华为的书画风几乎一致,华为没有秘密2是专吹任总,这本是专吹华为终端,甚至把很多知名著作的观点套在华为终端过往的历史中吹。 作为梳理华为终端过去十年发展历程的材料读本还可以,但是夸张宣传的成分略重。
《华为终端战略》读后感(一):《华为终端战略》读后感
1.既要远征和开拓世界,又要建造诺亚方舟,因为机会和风险并存。 2.要学会艰难而缓慢的前进,因为积累的量变会产生质变。 3.做追赶者甚至超越者,关键在于看清领跑者领跑的原因和暂时领跑的问题。 4.企业文化很重要,耐心很重要,企业给予职工耐心的机会和希望很重要。 5.开放共赢的前提是自我资本和创新力的强大,不惧怕世界的改变。 6.任何先进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只有转化为客户的商业成功才能产生价值。 7.要善于利用别人的优势,从而集中大部分精力在自己的主航道。
《华为终端战略》读后感(二):管理失败
本书感觉像是华为从2010年成立消费者BG到2016年底左右,华为手机发展的大纪事。越读到后面像是宣传文…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华为终端以及整合华为,面对失败的态度和做法: 一、直面失败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这样才存活了十年。失败这一天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任正非在2001年发表的《华为的冬天》中写到。 华为的危机意识早已有所耳闻,本书的阅读进一步加深了了解。为什么很难有朝代能屹立超过200年,为什么很少有企业能存活超过100年,因为这是规律。内部外部环境必然持续变化,失败必然会在某一时刻到来。无视失败、畏惧失败、逃避失败都不是正确的做法,我们应该直面失败 二、管理失败 从2011年开始的两年期间,从P系列到D系列,华为至少推出了5款代表作,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但结果是残酷的,销量远不及预期、市场反响一般,都似乎告诉着华为,你们失败了! 面对失败,如果选择逃避,可能华为又会走上合约机的老路;如果选择无视,可能华为会一根筋的研发技术参数堆叠起来的所谓高端机,离市场越走越远。庆幸的是,华为直面了失败,坦然地承认了一时的失利,并及时和正确的调整了方向,从P系列调整产品设计营销思路,到停止D系列、推出Mate系列和独立荣耀品牌,都揭示着华为管理失败的智慧。
《华为终端战略》读后感(三):端管云生态对于中小企业的启示
假期读到《华为终端战略——从手机到未来》这本书,很有收获。书不长,作者曾经主管华为消费者BG战略,又长期致力于企业战略与新媒体实战研究,有干货也很好读。我尤其关心三个问题:
第一、华为为什么要做终端?第二、华为的终端怎么做起来的?第三、华为的终端与整体未来走向何方?第一、华为为什么要做终端?端管云战略。30年前,华为穿越通信设备的红海,成为这片海域的主宰;
30年后,华为穿越终端市场的鸿海,占到了这片海域的中央。如果不是美国的打压,可能今年就要进入前三的位置。
华为为什么非做终端不可?
第一、华为是做管道的,20多年来把做管道的能力做到了极致。管道如同高速公路,如果没有车的需求,那么对路的需求也不会爆发出来。是2007年以来的智能手机催生了对通信业务的爆发式需求。智能手机带来的智能终端业务,让通信、互联网大企业都有了做终端的想法。
第二、toC业务与toB业务对冲风险。2010年以来,华为做大之后的全球运营风险也在加大。有C端后能够对冲风险。
这两个原因促使任正非2010年下定决心,做终端。从面向服务商的定制机到服务消费者的有自主品牌,高端产品。
二、终端怎样做起来?从中间向两端,上游往研发,往芯片进;下游打好渠道战。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华为也经历了漫长的摸索过程。无论是面向市场,还是面向芯片,都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探索过程。
一直到P6之后才逐渐找到方向,到Mate的爆发,再到后来的产业生态。
像所有toB的企业转向toC之初,定位是摸不着头脑的。最初打薄的概念,市场并不认账;品牌模糊,讲不清自己。一个很有代表性的表现,就是余承东那时候接受采访,总是说指标,说工业参数,不说人话。
从P6开始,逐渐找到感觉。从“美,是一种态度开始”,真正理解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通过“STP”的方式展开消费者研究,找到“极简化与个性化”兼备的定位。
在适应了网络营销等手法之后,在功能工艺上逐渐拉近差距之后,华为的技术厚度和生态战略的优势逐渐发挥出来了。通信本行积累的通信性能优越,自建芯片带来的不受制于供应商的底气,逐渐转化成品牌的厚度。
这幅“文化战略和产品”图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文化、战略和产品的关系。没有文化的战略是无能为力的,没有战略的文化是漫无目的的。产品是脚,战略和文化是两个翅膀。
三、未来走向何方?华为对于其他企业的启示对于有雄心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启示?
启示之一是管端云的思路,消费者业务是客户端,运营商业务是管道服务,企业解决方案是云能力。终端使用者要到达云,一定从管道过。走的人越多,管道就要修得越宽,云上的信息也就越多。人在终端和云之间频繁活动,就一定会拉动管道的拓展。
对于小企业来说,不会去做这么全的布局,但一定要站在这样一个互动关系之中去思考自己的业务,去思考自己的业务与相关业务之间的关系。
比如知识自动化这个业务,企业服务是管道服务,众工业是云能力,缺少一个终端业务,一个用户能够用得起来的业务。
这个业务需要比较轻,需要能够积累数据,需要能够培育使用者生态,需要能够提供反馈。这些用户的最终繁荣,才是整个生态最终成型的关键。
如果说华为的终端是更为便捷的链接数字生活,那么知识自动化的个人应用应该是如何更有效地去获取、消化并输出技术知识。
《华为终端战略》读后感(四):华为的中国梦
最近华为的事件引起全世界关注,任正非的女儿,华为副董事长,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转机时被美国联合控制了人身自由,还要引渡到美国——大大的惊叹号,美国要干嘛?因为华为的5G技术影响了美国,还是华为一直花巨资在开发芯片,令美国惊慌?美国一方独大,全世界欺负人,真的看不下去了。想起当年911的痛,我想说美国你自己真的没有错吗?让无辜的人陪葬这么沉重的痛,仍然做着让人看不下去的事。如某些网友的调侃,如果还有机会开飞机去撞向五角大楼,我要去。
《华为终端战略》是一本主要讲华为技术和产品层面的书。主题是从手机到未来,作为进军终端用户的激进分子,作为目前最有希望跟苹果手机抗衡的并有可能战用苹果的中国公司,华为在这一刻,代表的是国家。说实话,《华为终端战略》是一本硬知识方面的书,如果没有长期关注华为公司及其产品,是不太容易读懂其中的奥妙的。我读了也会有点小小的失落,没有期待的内容,本以为可以看到许多任正非的故事,以及华为这么多年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事件结点,却都没有get到。因为《华为终端战略》中没有想要的细节和故事,怀疑这本书是不是经管类别?如果讲的是高端技术和产品,那就不属于大众社科类别的书,应该是写给专业层次人看的。
我上学的时候,华为已经很牛了。那时候华为的产品都不是终端产品,配合各大运营商提供硬件和网络支持。以前知道华为的交换机特别牛,移动通讯公司都离不了。手机爆红的年代来临,华为比苹果手机晚起步,众所周知的荣耀系列手机引起广泛关注并加速抢占市场份客的同时,外有三星手机,内有小米手机的夹攻,还有相对成熟的VIVO和OPPe等手机品牌的相峙对攻,华为的终端手机一直走的并不轻松,但却赶上了最好的时代。这个时代,手机的市场和发展非常快,没有谁是永远的赢家。而华为的技术和实力,是别人无法比拟的。
以前在推送上看到一个介绍,说华为每年都花费巨资来自主开发芯片。这在别的品牌里是不多见的,而且任正非一直很有魄力的致力于自主开发和自主研发,靠国外的核心产品支持犹其是芯片方面的核心技术,如果不自己攻克,永远都不可能做两条腿走路,一直要受到别人的约束。手机产品和汽车产品,国人一直在叫嚷着支持国产,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国产?在本土组装肯定不是什么国产,你必须掌握全部的核心技术可以自主研发自主开发新一代的产品,这才是真正的国产实力。像现在的手机和汽车,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都是引机,甚至很多东西在使用时还得给别人的发明产权支付使用费,手机系统和芯片,还有现在的正在火热的5G技术,华为都在抢占先机,在技术和实力上突飞猛进,华为帝国的崛起肯定令有些人担忧并要实施打击和围阻了。
如同现在正在爆发的危机,美国要调查和控制华为公司,以控制华为财务CFO孟晚舟的非法行为——给出的理由是调查华为违反美国禁令对伊朗提供出口。国家与国家层面的问题吗?你向中国交涉啊?为何可以对中国居民下手,而不经过国家机购对话呢?这是不是更严重的违规。据网上评论,美国的做法不仅违规,而且违法。
回归正题。《华为终端战略》主要内容是2010年华为决定开发智能手机到2017年这期间华为手机的大事记,有点遗憾新书没有提到2018年的相关资料。因为2018年华为手机的销量一直在提高,新出的产品更加具有竞争性。《华为终端战略》以关注华为技术和产品为核心,包括重大决策,新品开发,销售情况,竞争对手情况等方向都有清晰的罗列和交待。但是主题还是技术和产品及未来发展,没有相关人物及故事方面的信息分享,有点趣味性较低。觉得《华为终端战略》是一本致力于宣传广告华为的宣传书,作者的口气与风格都是有点为华为背书的感觉。
《华为终端战略》读后感(五):华为手机大事记,企业宣传稿风格:3星|《华为终端战略》
主要内容是2010年华为决定开发智能手机到2017年这期间华为手机的大事记,包括重大决策,新品开发,销售情况,竞争对手情况等。
事实部分基本是公开资料可见的,个别地方提到一些内部论坛或会议上的内容,去掉也不影响上下文。
整体来看是华为宣传稿的口气与风格,越往后读越明显。
总体评价3星,有参考价值。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苹果救了华为。”任正非是这样讲的。爆发的苹果市场不仅拉动了智能手机的销量,而且几乎凭一己之力将世界从2G时代拽入3G无线互联网时代,这也无意中刺激了华为“管道”业务的增长。P4
2:任正非说苹果救了华为,是因为在2007年后,iPhone风靡全球,倒逼网络升级,从而让华为的3G通信业务大放异彩。险些因超前而丧命的华为认识到,终端、管道和云这三种能力原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3G业务的危机原因在于,超前地研究了技术,却差点没有等到应用市场的出现。 P10
3:2011年年底,华为在“三亚会议”上提出“华为终端产业竞争力的起点和终点,都是源自最终消费者”,由此果断决定不再做运营商定制服务,转而进军消费者品牌业务。从这一刻开始,华为保持了30年的客户结构第一次发生了变化。P15
4:苹果手机和三星手机的热销证明,更轻更薄,已然是手机的重要趋势。薄,成为一种时尚的表现,而且市场对于薄的追求还没有饱和,存在继续前进的空间。基于此,华为在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中找到了一个稳定点——超薄,并设定了目标值:机身厚7.69毫米,以求达到“世界最薄”.P31
5:确定初步设计模型后,五十几位顶级工程师被召集到一起,开始了2个多月的封闭开发。设计团队买回了超过1000部市面上的同类型手机,对其进行研究测试并逐一“拆机”,观察它们如何变“薄”,思考如何用更低的成本更有效地设计空间。P33
6:新一轮设计杜绝任何折中方案。 从“埃菲尔”的失败中,华为总结了两条准则:ID(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简称ID)牵引硬件,UE(User Experience,用户体验,简称UE)牵引软件。 P34
7:P1产品表现平平,运营商市场也传来了一个又一个坏消息。英国的沃达丰取消了和华为手机的合作,法国电信也不合作了……15家欧洲运营商客户中,有14家中止了和华为手机业务的合作。其原因是,华为取消定制机业务,得罪了运营商。尽管华为解释说是为了战略调整,但运营商还是很不爽,纷纷采取了“惩罚”行动。P38
8:如果继续做超低价格的低端手机,华为就会延续低端形象,永远无法建立起高端品牌。低端和高端共存,只会让局面变得混乱。答案很明显,砍掉低端,是唯一办法。2012年,华为决心不再做499元或者599元的低端手机,余承东砍掉了90%的低端手机,P42
9:在产品设计方面,华为确定了三大智能手机设计研发准则,分别是:性能、外观都不能妥协,不做以牺牲电池和屏幕质量来实现极薄的手机,以及不做华而不实的产品。P46
10:随着D系列的问世,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K3V2芯片也首次投入使用。华为顶着失去用户信任的风险,开启了自主芯片应用之路。无论用户如何吐槽嫌弃,华为在往后的日子里从未动摇过对海思芯片的坚持。P48
11:既是军人,也是企业家的任正非认为:“我们要学一下消费品牌,比如服装品牌的管理。每个顶级服装品牌实际都有两个品牌,一个高端一个低端,其实是一样的货,只是销售点不一样。终端的销售模式和供应模式,除了库存不能妥协,其他都可以考虑。”P50
12:在Ascend P1稍微打开市场需要增产的时候,三星突然中断了上游屏幕供货,P57
13:一直到2015年,华为才和三星再次合作,向其订购了一定数量的OLED屏幕。2016年11月,Mate 9系列产品推出时,华为采用了JDI、LG和三星的OLED曲面屏。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防御断货风险。P58
14:从P6开始,华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从卖技术到卖艺术,华为开始用美代替工业参数,主打美的体验,与消费者建立了价值认同感和情感共鸣。P84
15:最后,通过调研全国14个城市1406位消费者,8种类型的用户集合逐渐呈现出来。他们分别是:积极掌控者、时尚先锋、身份彰显者、潮流追随者、科技粉丝、实惠社交族、传统沟通者、简单使用者。在这8种类型用户群体中,团队把目光投向了最具代表性的2个高端群体:积极掌控者和时尚先锋。P89
16:我们知道,苹果的产品发布周期一般会遵循“Tick-Tock”的规律。……每一次“Tick”代表着一代微架构的处理器芯片制程的更新,比如缩小芯片面积、降低能耗、减少发热量等,进行较大的创新改变,而每一次“Tock”代表着在上一次“Tick”的芯片制程的基础上,更新微处理器架构,提升性能。P98
17:酷6网创始人、中欧创业营发起人李善友在2014年的一次演讲中以批判的口吻对任正非和华为“开炮”,他认为,华为擅长的“跟随战略”在颠覆性创新的竞争环境里并不适用,这家公司正浑然不觉地走向“必然死亡”。P114
18:至此,华为从线上、线下二选一的死胡同中走了出来,让走电商渠道的荣耀和偏重线下的Ascend系列同时运行,两匹“马”比赛。P127
19:所以可以看到,三星从2010年到2013年不断攻城略地,在全球运营商合作渠道大肆收割“苹果替代品”的红利。 在中国,坐拥“TD追随者”和“苹果替代品”的双重标签,三星能高速起飞自然不难解释。P148
20:华为也在Galaxy Note发布的同一时间意识到了三星所看到的关键点:对中国市场而言,大屏设计方案不仅适用于商务用户,更重要的是,它与视频风潮的盛行紧密契合。 P155
21:与此同时,海思与ofo、摩拜单车企业展开合作,欲全面拿下中国单车物联网芯片市场。2017年6月,ofo宣布,将在单车上安装华为研发的NB-IoT芯片及设备以接入电信网络。P198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10月31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10月31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379本(截至10月31日)
我的书单(从700多篇书评整理而来,截至10月31日)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