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人生当喜剧》是一本由徐风暴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把人生当喜剧》读后感(一):我不喜欢你,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知道storm是因为一档播客节目,知道了他是唯一一个在comedy central演出的中国演员,知道了喜剧联盒国,也知道了“伐要去管他”。 语言大概是最不能忽略地域特点的东西,就比如,我个人对北方语系的迷恋以及对南方语系的迟钝,所以,当我补课了storm的一席演出和白嫖了“牵手失败”之后,入坑失败。 买《我把人生当喜剧》这本书,是因为白嫖了他专场,总觉得欠他一张票钱。 读完了,不喜欢。 这本书像storm一样,非常棒!讲了他三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不矫情,不装逼,有内容,有态度,节奏也很storm,书里有些地方,我甚至可以感到他在哪里喘气。 不喜欢,不是作者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我大概是那种迷信“强准备”的人,我总觉得只有足够多的输入和沉淀才可以输出内容。我觉得你三十岁出头,没有什么牛逼的成绩,人又不红,文笔不好,经历也不丰富,凭什么就敢给写一本“传记”? storm大概是那种“强输出”型选手,就是“写不出来楞写”的执着,所以他敢在第一次去看开放麦的时候就报名第二周上台,敢在三十岁出头的年纪为自己写一本小人物的传记。 这就是作为读者的我和作为笔者的storm的区别。于是,我至今也没有足够的输入和沉淀,也许今生都没有“输出”点什么的资格了,而对于storm来说,这份“莽撞”也许就是他成功的方式。 再说一遍,这本书我不喜欢,但是不是作者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我把人生当喜剧》读后感(二):笑对人生
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是个笑话,但如果我把它当作喜剧,我就会觉得我经历的一切都是我的素材,我不会让它白白从我手里溜走,我总要利用它创造点什么。
我知道徐风暴是因为教主,不同于教主的谨小慎微,徐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心直口快敢爱敢说爱憎分明。我知道这本书不够深刻,所以从阅读目标上来讲,我就是想看一下自己感兴趣的人他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听他讲是一回事,这些东西落实到书里就变成了另一回事,总感觉文字是更正式严肃的形式,会更直逼内心,它把作者和读者通过铅字隔开,让二者都在极端冷静的前提下去走完一段段文字,而没有其他的干扰。
我本来是没想从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收获得点什么,只是想体验另一个人的生活而已。这本书的节奏主打的就是轻松明快,谈不上深刻和引人深思,也没有妙语连珠指导别人生活,作者对他生活经历一字一句地讲出来,简单直白。我们每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人都有相当程度的窥私欲,这本书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这种欲望。但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愿意耐心地回忆,并把它们整理出来的人是极少数的,但这样做,把自己的生活思考落实到创作中的人是极幸福的,所以写这本书最最大的受益人就是作者本人,而他也启发我们,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事呢?不管是否有趣,留下记号,若干年后自己回忆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本书确实有些地方让我直接笑出来,纯文本让人发笑是很困难的事。徐是相当普通的一个人,但高考失败、求职失败并没有让他就此消沉下去,他仍然生活。他去了技校学到了他喜欢的东西,并从此保持了学英语的习惯,无奈回国后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心中热爱并坚持做了下去。他也没有像我们感觉的那么酷,也是经历“牵手失败”的人,书里有好几次他的难受与负面情绪,他也会脆弱的正常80后。
所以不管自己写的东西如何,不妨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时光具像成可以感觉的东西,让自己的生命有些许清晰的面孔。让自己的生活没有白过没有浪费,而有一份沉甸甸的证据。这些东西可能对别人无法产生共鸣和价值,但它对自己一定宝贵。
《我把人生当喜剧》读后感(三):乐观的Storm,笑对一切。
第一次知道Storm是因为一期博客电台,我很喜欢hiphop所以对于WES陈的嘻哈公园和声疗是绝对不会落下一期的,就在声疗更新是知道了Storm和Steve,后来也因为喜欢听博客也开始关注了伐要去管它和Steve说,正式认识了Storm。 关于单口喜剧,我也是有关注的,但我开始看也只是在看netflix几个比较有名比较出圈的,像诺娃,Kevin Hart和Dave Chapelle,这种喜剧的表演形式确实很有意思。我甚至在刚毕业第一份某宁的区域年会上表演过一次自己写的单口喜剧(没错,和Storm一样,第一份工作也是国产某品牌的销售),那场可以说是挺糟糕的,在众目睽睽下的不断自嘲,但万幸还算搞笑吧,领导们也很捧场。之后也开始关注到了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
因为不间断的在听伐要去管它,关注到了Storm的B站账号,看了Storm发的一些演出视频,实在是太搞笑了,笑得人仰马翻,后面又看了他发上去的牵手失败专场,这个专场我下载下来也看了好多次,在音乐节上等待演出的间隙,在去往球场打球的路上都一直在听在看,有时确实会觉得Storm虽然是以自嘲的方式在讲自己的故事,但因为很多成长故事线终归和我是有点相似的,还是有共鸣。 在微博发现了Storm居然还有新书要出版,后面也买下来,这本买来也一直没开始看,同时又发现了Storm要在无锡开新的专场演出,想了一下时间斟酌了一下,决定独自驱车去无锡看人生第一次的单口喜剧现场,也因为常州非常近,错过了可就会后悔,也成功的和Storm老师合上了影。
回到了家后便开始看这本书,很轻松很幽默,非常快速的就能够看完,有很多是Storm没有说到的也有很多是讲过但可能出于演出效果原因现场不能展开讲,很多的故事就像是洋葱一般在一层层的剥开Storm的内心世界。听说过一句话,喜剧的最深层其实就是悲剧,太真实了,有时自嘲也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的,有时我还会想一下,Storm说的段子的真实性,是不是太过于戏剧化了,后面也能够在书中看到,只能说有时人生是出戏,Storm的一些故事真的很惨,lol。这就是Storm乐观的点,笑对一切。 这也就印证了这本书的名字,《我把人生当喜剧》,加油Storm,加油,喜剧联盒国,加油,伐要去管它。
《我把人生当喜剧》读后感(四):没想好题目,读后感吧......
地铁上读书像自己很爱学习似的不想浪费漫长的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我学会了看书。但是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在公共交通上看。
最近看完的一本《我把人生当喜剧》,是我利用了三四天上下班地铁里各1个小时的时间看完了。冲着书名,这是一部轻松愉悦的书,所以我觉得应该适合业余时间去阅读,尤其上下班时间适合消遣娱乐。
事实的确如此。我是那种特别喜欢即兴朗读的人,心理默念的时候,感觉我是也个极优秀的脱口秀演员呢。舒服、流畅、细腻的文字语言,仿佛能铺捉到每一句的感情甚至神态。我虽然没看过徐风暴的脱口秀表演,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但是透过文字背后,貌似能看到舞台上,上海小弄堂里一个不羁的80后青年,带着点玩世不恭,又透着些看淡风云的洒脱。
所以,如果你也跟我一样,建议你先看书。
小巧,出差旅行我都带着作为一本轻喜剧的书,贴近我们生活的搞笑段子,加之作者戏谑的调侃,不少段子确实会让你忍不住笑出声。
比如说跨国情侣似乎很少分手,是因为沟通不畅!因为吵架没有那么多哔哩啪啦的话用对方的语言怼出来,到了最后只能用“Hey,good afternoon!”结束!所以吵架太难了,还是鸟悄儿的吧,在一起吧!
比如他说自己不结婚是自己太有责任感?!NO!那是因为他看着自己的账户余额不禁想到“哦,孩子到两岁半就饿S了......”
比如他追女生,排队等着签名版五月天的专辑,因为排不到,自己签了“五月天”......被女生咆哮“你搞搞清楚,五月天是一个组合,是五个人的签名,不是五月天三个字好不好!”
......
但是这本让我奔着喜剧去看的书,竟然让我生出了很多反思。
因为他写的太真实了。段子就来自生活,你我他,我们生活中都有。但是,就因为是我们自己的生活,反而不愿意去深思。
然而通过徐风暴的段子,你能看到,他对生活的吐槽,何尝不是我们想吐槽的。
猫咪你认识他吗他吐槽人是一个矛盾体,明明有开心的事儿,却不能形于色。升职了不能笑,只能心里暗自高兴;考上清华北大了不能笑;明明听到了很好笑的段子也要装深沉不能笑......让你感觉,徐风暴说的就我们每一个人。升值了,为什么不能开心大笑,是怕行事高调,有人有事会求到你吗?考上好大学了为什么不能仰天大笑,反而别人祝贺的时候,违心说“哦,没发挥好”?看了场脱口秀,明明想笑却憋着,就怕有人说你笑点低或者想表现自己的高涵养吗?......
你看吧,徐风暴说了我们都知道的却不敢说的或者我们正在做的但是不愿意改变的。对于这个到底要不要喜怒形于色的观点,徐风暴书里、段子里有自己见解。然而让我最哭笑不得又极为认同的一点是,他说“男性要向女性学习,多笑、多哭、多表达”,千万不要憋着,“憋着憋着,情绪就变成了身体里的疾病,这也可能是女性比男性寿命长的原因之一”。看到这里,我在地铁里忍不住笑出了声,但又真心觉得很有道理。估计我以后会告知我的男性亲人和朋友,有情绪就释放出来,不必在意“面子”问题,因为“面子”远没有健康和快乐重要。
看完通篇之后,我最佩服的,其实是徐风暴的父母。
他的父母真的是很开明的父母,尽管也希望孩子能上好大学,但是他们也坦然接受自己孩子的学习现状,并不强求他力争上游。作为父母,他们也倾尽所有为徐风暴提供出国留学的条件,但他们也随时欢迎孩子回国,在那个风靡定居海外的年代,他们并没有随波逐流要求孩子留在国外。尽管希望孩子也有体面的工作,但是依然尊重孩子在职业上的选择。这样的父母,真正的做到了尊重与爱。
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我孝顺给你看》,讲爸爸如何尽心照料晚年患阿尔兹海默症的奶奶。尽管奶奶老年痴呆不认识爸爸了,但是爸爸依然事无巨细的照顾、医院检查都是楼上楼下背着。徐风暴问爸爸,“奶奶孩子这么多,也没有留下多少财产,如此孝顺意义何在?”。爸爸说,“我孝顺给你看。我们国家孝文化是可以传承下去的。也希望我老了之后,你能这么做。”虽然尽孝是天经地义,但是这位爸爸并没有把说教挂在嘴边,没有给独生的儿子灌输你一定要给我养老送终,你就该给我尽孝的洗脑似的思维。而是默默的践行着,身体力行的去传承。我们现在虽然经常听到“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要成为那样的人”,但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还有更多我们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事情,徐风暴都在表达的我们不敢表达的观点。比如学区房、地域歧视、道貌岸然的老师、老乡坑老乡、杀熟等等。
设计不错呢徐风暴说,喜剧人应该把自己当做“社会观察家”,我觉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脱口秀。
可能是因为这些和我们同龄甚或更年轻的喜剧演员们用他们独特的方式演绎了我们可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一切。
也许我们选择了“视而不见”,但他们却选择了“笑对一切”。
我们喜欢,我们追捧,无非是他们“秀”出了我们所不敢秀的,即便这些喜剧演员“秀”的也是他们苦逼的经历或遭遇,尽管我们是在“消费”“娱乐”着他们。
他们把人生当喜剧,而我们把他们当喜剧,或许我们也是他人的喜剧。
写到最后,怎么有点悲观的调调?不不不,这是一部喜剧 !!!
《我把人生当喜剧》读后感(五):一个喜剧演员的悲剧人生:高考复读失败,父母卖上海房子送他出国
这是一个喜剧演员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平凡人的心路历程,读懂了他,或许也就可以把人生当喜剧。
——他是徐风暴。
不知道在这篇文章之前,有多少人了解徐风暴,而了解他的人,也大概知道他是一个上海人,一个脱口秀演员,带给很多人欢乐。了解的再多一点,可能知道他是“喜剧联盒国”的创始人,爱奇艺全国脱口秀比赛亚军,甚至是唯一一位上过世界顶级喜剧电视台的中国籍演员。
每一个喜剧演员的人生往往都不“喜剧”,他们将自己的不堪过往用脱口秀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方式我们称之为自嘲。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历着那些看起来令人痛苦的事情,而作为喜剧演员,他们似乎天生的幽默,可以淡化生活的各种苦难。但在成功的路上,其实也没有那么容易。
徐风暴的人生就是这样,他的幽默感来源于生活,他有一个完好的原生家庭,可爱的老爸,幽默的母亲,如果一定要说他的成功比别人轻松,那大概就归咎于这对开明的父母吧。
这对可爱的父母,他们知道读书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但也可以接受儿子不喜欢读书这件事情。这个现在已经成功的徐风暴,在读书期间却并不是一个好学生。
和大多数差生一样,考过五十五分,有过暗恋的女孩,狂妄到自称为天才,而那个幽默的老爸,也会时不时打击一下他的自信心:“天才,天才才考五十五分。”
徐风暴的言谈之间,总是充满着原生家庭的幸福,他会在脱口秀中讲他的父亲,在书中花大量笔墨去写家庭关系,这也许就是他能够成为出色脱口秀演员的诱因。
这个热爱喜剧的“天才少年”,曾经也有着和常人一样的迷惘。
高考,不仅是农村大学生出人头地的敲门砖,也是上海人的目标。
他称自己的英语是体育老师教的,事实也确实是这样的,他在一个普通的小学读书,没有接受特殊的教育,甚至还遇到了一个心术不正的老师,收餐费的时候,刻意的多收几块钱。
当然,也有特别善良的老师,在那个老师都靠当辅导老师挣钱的时候,这个老师却是自愿给学生辅导功课,成为徐风暴心中最为敬佩的一个老师。
小学必不可少的事件就是高年级的欺负低年级的,而徐风暴也曾经被欺负过,他用上海话称之为“拗分”,后来发现那是一个比他低年级的学生,在校长在喇叭里喊着他去领钱包的时候,徐风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曾同时给两个女孩写过情书,当时的想法是那个女孩同意就跟那个女孩在一起,因为种种原因没能送出去,最后却被校长在钱包里发现了。
......
每一个人的小学,都是一段哭笑不得的过往,徐风暴也是这样,写这些是想告诉大家,那些看起来很遥远的明星,其实也和常人一样。
徐风暴的人生可能会比大多数人要“悲剧”一点,这位自诩为天才少年的男孩,却经历了一次高考失利,虽然父母接受了他不喜欢读书这个事实,可是在中国,大学文凭就是找工作的前提,因此,他复读了。
第一次高考的失利,并没有让他开窍,没有危机感的徐风暴,在复读期间,依旧是打打球,上上网,不出意外的,他经历了第二次高考失利。
这一次,父母不仅接受了他不喜欢读书的事实,更得出了他不适合读书的结论。
也许,工作可以改变人生,这是徐风暴第二次高考失利时的想法。
一个高中毕业的男生,在求职大潮中,并没有什么优势。所幸,徐风暴对于工作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他的目标就是零售行业。和大多数男生一样,他喜欢看球赛,喜欢球鞋,所以他选择了去一家知名的运动品牌。
不管愿不愿意,徐风暴依旧毕业了,成为了一个新鲜的社会人,那个时候,他的梦想,是成为马云,马化腾那样的励志人物。
他的梦想,在上班第一天就破灭了,他幻想的工作是每天聊的是经营理念,作为知名品牌运动公司,员工至少应该是要锻炼的,但是却发现和他一起工作的两个员工聊的大多是明星八卦,而他,没有共同话题。
因此,他开始学习产品的标码、质量、产地等专业知识,成为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如果你觉得他这样认真工作,就可以得到重用,那你真的错了。
他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给客户推荐性价比更好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大多是其他店的,这也就意味着并不意外的营业额。
很快,他被委婉的告知他被辞退了,但是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两千块钱,尽管在上海,两千块钱微不足道。
徐风暴的第一份工作,太过于认真,认真到格格不入,但这却并不是他的错,有梦想的人,不应该被耻笑,只能说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他。
在经历了再一次的辞退后,他托关系找到了另一家公司,同样是知名运动品牌,并且还是一个很不错的公司。徐风暴下定决心要好好干,让这家公司成为实现自己梦想的跳板。
和公司领导闲谈一次之后,他主动辞职了。
店长:”小徐,你平时喜欢玩什么?你平时会去'开会'?“
那时候的徐风暴还太天真,并不知道所谓的“开会”是什么意思,后来他才知道领导是在问他会不会去夜店,跑步,甚至一些更坏的事情。
这样的店长,刷新了徐风暴的认知,作为一个有志青年,他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甚至吓坏了,请原谅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小伙子,还不能接受这样的黑暗面。
这一份工作,在惊恐中结束。
“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和这样的人一起混”,这是徐风暴老爸给他说的话。
每一对父母,都不会彻底放弃自己的小孩,徐风暴的父母看到他高中毕业三年之后的现状,狠下心决定送他出国,不愿意儿子成为社会的累赘。
对于父母来说,这是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
他们卖掉了上海的房子,那个曾经因为父母机智而买下的房子,卖了之后再搬到远一点的地方,用四十万的差价,去换儿子的前程似锦。
对于未来还没有规划的徐风暴,听从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出国,毕竟这是一件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骄傲的经历,尽管所去的那个学校也就等同于国内的大专技校。
他独自去了墨尔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汽车工程专业,我一直很羡慕徐风暴有这样一个开明的父母,适时的在子女的身上给予帮助,却并不会过多的干预。
徐风暴在异地开启了一段历程,学习英语,拿到签证,在国外给人打工挣钱,甚至租房被骗,但这都成为他宝贵的财富。
而在那段时间,他一直坚持的就是听脱口秀,也正是这些视频,让他在辛苦之中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其实,很多时候,梦想并不是最初就有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你就会发现你热爱的,原来也可以成为梦想。
渐渐的,徐风暴开始了他的脱口秀生涯,最初只是一些尝试,观众可能只有几个人,更不用说酬金,这样不太正式的脱口秀,开启了他真正的梦想。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过失败,那些并不好笑的段子,只是让他觉得尴尬。因此,他想过放弃,对于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希望的梦想,坚持下去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好在,他最终成功了,这个过程中的心酸,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但一定很难。
徐风暴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世间本没有太多的同理之心,若谁真能与他人感同身受,那一定是因为他也曾有同样的刻骨铭心。
所谓成功,就是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将坚持与热爱结合。
坚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当你选择了一个不那么看好的方向的时候,这个时候,你需要的是勇气。
徐风暴的成功,与他自己的格格不入有关,即使只是高中毕业,即使只是销售,他也没有自轻自贱。
只要你自己不看轻自己,那你就一定会成功。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