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说再见》是一本由[日] 松浦弥太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18-6图书,本书定价:49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一):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
强烈推荐松浦先生的《轻声说再见》。可能不是最好的书,但是最近读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开始以为是一本小说,后来才发现是一个个的小故事。松浦先生真的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内心充满着阳光和正能量,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书中的故事描写的几乎都是女性,有平凡的也有个性的,每一个的描写都是这么的真实丰满,每一个发生的故事又是这么的温暖阳光(除了中国姑娘小林,略黑),让人读起来感觉很温暖,满满的愉悦感。松浦先生的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认同,很多做法也是我正在做,或者想做而不敢实践的,亦或者想实践却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比如说几乎每一个周五的晚上,我都会在同一家店,坐同一个位置,吃一碗同样的面,从我回来之后,没有一年也有十个月的时间;比如说逃离现在的社会,逃离现在的体制,逃离周围人的观点和看法,去到一个不在乎你有钱没钱,结婚离婚还是单身,也不在乎身份面子人情的乌托邦世界;比如说五年前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战友朋友同学,我的内心还停留在当时无话不谈和嬉笑打闹的时代,却不曾想,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的经历轨迹早已将当初的回忆消磨的无影无踪,从见面前的激动,到见面后的尴尬,只能匆匆交换联系方式,之后就形同陌路,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四十岁的生理年龄,十四岁的心理年龄,我还是原来的我,你却已经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最后,再次推荐松浦先生的《轻声说再见》。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二):适当令人舒适的距离
松浦的书大多是他的随笔被整理成的合集,所以如果把它当作是日记看就会轻松很多。
从开篇到结尾,仿佛一直有个温柔的女性在前面带领,偶尔回过头浅笑,当你到达目的地,她停下来,微笑的说声 [ 再见。]
所谓的变老,其实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的事,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25岁是抗初老的末班车。当看到这种宣传我总是隐隐担心,就像刚出生的孩子开始担心养老金一样,在你一生的黄金时期,你满脸忧愁,害怕衰老。殊不知,担心受怕愁容满面使你老的更快更具象。我希望我年轻时,放肆的笑,不担心皱纹悄悄爬上我的快乐。当我渐渐拥有了鱼尾纹,抬头纹,说不出名字的沟壑时,我像拥有财富般满足。
我相当怡然自得于生活中的小小的幸福,些微的喜悦及单纯的快乐。小小店,些微的,单纯的,都是很少的意境,用百分比来说的话,可能不到10%,然而在这个人人追求100%的世界里,懂得每个1%的快乐的人才更幸福吧。怡然自得,自得其乐,大概就是形容这些快乐人儿的吧。
凡事都是无法被轻易隐蔽的,不好的部分总是很容易露出狐狸尾巴。是的!!!做点坏事总是担心受怕而且肯定会露出马脚!
想让自己安心,就应该主动向别人问候致敬。主动问好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好困难,特别是对方是你不太熟的亲戚的时候。
不但要保持热情,也要认真休息善于表达感想的人,一定是无往而不利的坚持自己与信息之间,保持适当令人舒适的距离《轻声说再见》读后感(三):生活中的美学
松浦弥太郎的名字很长,但是我只通过一部他的作品就记住了这个名字,就是《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最后我总结出他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并记录生活的作家。他的一生中经历过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当然也有普通的,但在他的笔下好像都能够抓到一般人看不到的细节。他的书也没有地域的限制,不会因为他是日本人就产生文化的差异。他善于用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一件小事,就像他曾在文章中把起床之后吃早餐的过程写成了一个极有画面感的“重要事件”。
有很多道理都是我们过去经历中早已总结出来的经验,只不过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了我在看似平凡的几年中所得到的成长。每天都做着相同的工作,上班的路线也是两点一线,但凡是有点抱负的年轻人都会厌烦,可那些成功的人却在成功的事情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就是这样重复过来的。所以说我们看事物的眼光还是太狭小,当我们无法接受看似平凡的事物表面时,就不可能看到它更深入的新奇,一个虚心的态度才是生活家应有的。
我们在记忆中留下的印象往往都是细节,而不是笼统的大事件,就像我们学习数学一样,不懂得公式直接背答案是没有用的。作者也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社会当中,但他就能写出如此丰富的故事,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到,其实就是没有注意到有趣的细节。不由得感叹人真的是一个矛盾体,年轻的时候有精力却没经历,老了有了经历了自己又不需要了。所以说年轻人还是应该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松浦弥太郎把这些总结成书,这就是一堆宝藏,能够帮助读者活得更加精致。
我很喜欢看这种对于自己人生所得的分享,而不喜欢励志文那样的说教,松浦弥太郎过的是自己的人生,他只是把个人的美好记忆记录了下来,并且把本书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他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一部分写的就是他自己的情感历程。很难得的是,做着在书中毫无保留的与我们分享从幼年时期开始的经历,首先就赢得了我的信任。用肉眼看到的世界往往都是灰色的,但内心不能没有一个滤镜,要知道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只有记忆是一直被拥有的,其余的就是在不断轻声告别。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四):美好中前行
《轻声说再见》作者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先生的散文集。在图书中他以温润的笔触,书写那些在他生命中留下美好印记的人,给自己某些人生启示的人,在直白又饱含深情的描写中抒发人生道路上真挚的情感体验。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的内涵也会愈发美丽。在第一部分“很棒”的那个人中,通过生活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感受人活着的美好。在第二部分,内心的风景中珍藏心中的恋爱回忆。
在那个肉体在逐渐老去,精神却返老还童的那个她教导年龄之美时,突破对年龄的遐想,感受心态的伟大,乐观、率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物中,饱满的精神和心态让人肃然起敬。在散步途中偶遇的八十岁的老妇人,仍然保持着高雅,年纪增长后,越发喜欢随心随遇的生活状态,阅读或散步,美好的生活一直都在身边。那些人生中遇到的珍藏于心底的她,想要拥抱背影的她,牵着手入睡的她,以及每个月都会见一面的她等等,带给作者诸多的人生感悟和体验,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散发着熠熠闪光,激励着作者不断前进。
在母亲生病需要割除喉部的息肉,从此不能说话时,记录了与母亲的最后一次聊天。在随性聊天中,母亲仿佛回到年轻时代,那轻快地言谈中,再次绽放美好。在最后一次聊天中,母亲不忘叮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或职业生涯中,谨遵道德的底线,保持理智和冷静,那温柔的说教和轻快的交谈让作者少许担心。母亲以她自己的方式方法对待命运和生活,也给作者以乐观的人生启迪。
关于爱和旅途以及人生,作者坦言幼年时期的趣事,暗恋对自己温柔的老师,在青年时期欣赏不矫揉造作的个性女子,大胆直白的表现单纯又美好的爱情,那是不经过世事掺杂的小美好。不论是人生道路上的何去何从,此刻的美好便永远留在心间。作为父母,分享几则育儿的经验,让孩子明白,不论大人结婚还是与否,都会是人生精彩的旅程。人生的终点远远不是此刻能体会到的,珍惜当下的生活,从身边人中学习优雅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和自己的人生,在美好中前行。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五):怀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去观世界——评松浦弥太郎《轻声说再见》
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的《轻声说再见》收录了24篇人生随笔,记录了作者关于生活的点点感悟。字数不多,全书大约有七万余字。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很棒的那个人——优雅的举止、生活及工作态度,第二部分为内心的风景——深藏在心中的恋爱回忆。
前者是松浦弥太郎对于周围人或事的观察,对于生活中的真善美的观察,对于生活品味的观察。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从容不迫地对待整个世界?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后者则是作者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曾经的几段感情经历。让人忍俊不禁的是,竟然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对老师情有独钟了。还有几段朦胧的、暧昧的感情,虽未成正果,却是让人回味。
文章,有的时候真的不是越长越好,尤其是这种充满生活哲理的文章。松浦弥太郎的生活美学散文,大都篇幅并不长,很多都是通过讲故事或者是直接讲感悟的方式进行。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有种从容感,在话里行间感受不到急切,而是感受到一种舒缓地、宁静地节奏。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氛围、那种意境跃然纸上,读者大约可以感受得到。
这种人生感悟,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历了数十年的人生历练之后,才得到的。人生的风风雨雨、大风大浪都闯荡过来了,对于生活的感悟自然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而在这个过程中,松浦弥太郎接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对其生活美学观也有着一些影响。比如年长的女性画家、散步时认识的八十岁的读书老人、旅行时认识的写信女子、一起等公交车的人等等。还有那一月见一次共同发呆的那个人。
经历过这人世间的沧桑,就会看淡这世间的一切,而是怀着一颗乐观豁达的心灵去观其世界,去努力发现人世间的美好,修炼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以一种从容宁静的心态面对遇到的一切。
不过,虽然大部分观点都非常正能量,还是有一点值得商榷。松浦弥太郎认为电脑盲打者虽然打字速度快,但猛力敲击会影响别人,最好是温柔地安静的打字。可能作者并没有打过多少字,打几个字可以安静,但多打字的时候就怎么可能安静下来,键盘的声响总是有的,除非以后科技进步有无声键盘。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六):心怀安宁
心怀安宁
评《小声说再见》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在海城呆了两个多月,现在要走了。内心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比如说刚开始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的不适,那时候特别想家;那时特别喜欢看海,每天都会例行地到海边走走,感受一下海风的吹拂;到后来慢慢习惯,和几个同事都能亲切地交流,甚至早上起来和宾馆的大姐都能自然地打招呼,就像熟人一样。如今要离开了,有不舍的留念,有对未来的期盼,还有各种情绪交织心里,更多的还是对生活的感恩和谢忱,这句“小声说再见”完全可以代表我现在的心情了。
所谓工作,就是每天不断地试炼,对于心思或技术,都连续不断地磨炼。《小声说再见》中作者朋友的这句话真是精辟啊!记得工作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形成头绪,一时有些慌张,但旁边的朋友提醒“整就中”,想太多反倒成了一种思想上的包袱,不如踏踏实实去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这样做了几天之后,得到了一些事实和数据,形成了一些印象和判断,对于下一步的工作也慢慢清晰了。因为还有写总结材料的任务,我也找到了一些资料,模仿着去写,再根据自己的一点点经验慢慢把文章“堆砌”起来,没曾想最后也完成了工作。
生活中的一些感觉则更令人温暖。我们一行人来自不同的单位,从事不同的工作,但现在因为这项工作在一起了,想想这种缘分真是难得啊。刚开始大家还都比较拘谨,但几天相处熟悉了之后,朋友之间的亲切感就越来越好。一起在工作之余谈工作,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说见解和看法,增进大家对整体工作的认识;一起远足游览海滨风景,在大自然的拥抱中感受轻松;一起运动,在相互配合的嬉笑中提升默契和友谊。有时候,一个段子就让大家思想上的负担在笑声中卸下,一个轻松的玩笑揶揄也会让轻松的气氛变得更加欢乐。
《小声说再见》书中的一些小故事和感想,都是作者内心的珍存。在海城工作的两个月和这本小书一样,将来也是我记忆中的宝藏。认识一些人,和看书一样,从最开始的“共同”出发,然后经历各种互动之后,相互之间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而在工作中即使有冲突和摩擦,一起面对和解决同样能提高相互之间的认知度。马上就要离开了,我要和我的朋友们说再见了,我会想念他们,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再次和他们联系,就像将来某一天会再看到这本小书和其中的心情一样。学着作者那种安宁的心情,我小声地和我的朋友们说“再见”。
2018-6-25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七):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典型的松浦弥太郎的风格,熟悉的松浦先生的文字。这样一个惯常以生活美学的姿态出现的人,这回也带来了同样的精致又美妙的韵味。就在他的作品——《轻声说再见》中,可窥见他的情绪一角。
生活美学,本身必须就是个必须要和人联结在一起的课题,那么研究生活美学的人,本身也是一个对生活观察入微,对细枝末节都特别敏感的吧,就如同一句话所言——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或者说,我们的眼睛没那么敏锐,我们心思不再那么敏感,不论是对美,还是对人和事。
在《轻声说再见》中,不变的还是弥太郎的感觉,依然还是各种有趣又充满意蕴的随笔记录,而且这些记录下来的都不是一些足以改变某些命运或有重大影响的事件,而是一些生活中最容易遗忘的,或根本不怎么起眼的小事。说到这点我倒是挺佩服他的,至少能够把细节记录得这么清楚,想必亲笔书写的手账一定帮了他不少忙,要靠大脑来记住实在困难。
从松浦先生的故事中,我认为对他最受益的习惯便是亲笔书写这件事吧,比如从纽约咖啡馆的某个喜欢给朋友写亲笔信的老太太学来的,认真给好友写一封日常交流信。从松浦先生的实践中,学到的关于失败或缺点的理解,将自己的失败汇集成一个不为人知的“失败记录本”,日后翻看或回顾也是一种学习,这个办法值得我学习。从喜欢对朋友表达感想的洋子小姐,学来的关于用书写或明信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谢或回应。
从某个样貌年老的女老师那里学来的,关于年老色衰和保持心态年轻的小秘诀;从某个喜爱清晨遛狗的老朋友那里学来的,关于小巧又细致的生活确幸的体验;从某个乡下来的裙带菜妹妹的招呼中学来的,关于认真去和别人打招呼这件事,将促成很多美妙的聊天可能。从某个从事IT行业的同仁中,学来的对信息保持适当距离的操作,能够轻松获取的信息必然是价值性不大的,道听途说来的信息也未必可靠,因此从“敢于说不”的口中才能获得相对严谨的信息,从五人信息群获取的对比信息才相对可信。
身边环绕着这些很棒的人儿,难怪松浦先生拥有如此有趣又生动的人生,难怪能够学到如此多的生活经验,三人行必有我师,他的文字就充分体现了这句老话的至理名言呢!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八):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之路”
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松浦弥太郎把回答写在了《轻声说再见》里,如果说《关键是品味》是写给年轻男人的品味指引,那么《轻声说再见》就是写给我们的情感指引。要知道,生活的美学远不止100件好物,100个基本,也有和内心之美息息相关的情感“修炼课”。 “很棒”的那个人讲优雅的举止、生活及工作态度。同名篇目《“很棒”的那个人》写一位年过五十的女性画家如何面对衰老。松浦弥太郎觉得像女画家这样能够“随着年事渐长变得越来越年轻”的人通常都拥有丰富的人生体验,曾经学习过很多事物,所以能够得到所谓“做自己”的真正自由。 随着我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的质量不断提高,各种学习途径和便利条件也越来越多,有梦想的人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无限接近自己的梦想,这其中也不乏大量的老年人。晨练、老年大学、广场舞、各种兴趣社团、骑行、旅游等等,他们的生活精彩程度甚至大大超过了年轻人。反而是上班族、夜猫子、御宅族们频频爆出过劳死、抑郁症等负面新闻。 活到老学到老,为了学习保持纯真的心灵,质朴其实就是年轻的秘诀。而这种学习,可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汲取,还包括如何学会享受“单纯的美好生活”、“珍爱双手”、“与自己的缺点共处”,以及放弃无用的网络社交,选择亲手写信、送出礼物,和走到对方的面前打招呼、真诚赞美等等。 松浦弥太郎写自己游历美国的经历,写生命中记忆深刻的人,记忆犹新的事,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谈心式的说出心中所想。他的故事没有任何技巧,甚至坦诚得不像是“作品”,而更像日记,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笔下那些看似简单的事,其实大多数人难以做到。功利主义、浮躁心、不诚恳、缺乏独立思考……太多的因素阻碍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我们却一味的把物质的富足和科技的进步当做自身的“进化”,着实有些可悲。
生活的美学听上去非常“高大上”,说到底就是要学会智慧地去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理想状态,松浦先生的经验总结固然值得参考,如果不能转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学之路”,恐怕也是一片枉然。除此之外,松浦弥太郎还写下五篇有关情感的文章,讲述潜藏在心中的恋爱回忆。如果你想看看“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拥有过怎样的情感故事,那不妨来看看他“内心的风景”。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感情的世界里,能够做到洒脱告别最是不易。“人是为了更加美丽而活,也是为了打磨自己的双眸而活。”任何时候都能够以轻柔且坚定的声音,与他人互道珍重、再见,然后优雅转身,继续努力去学习、去生活,成为更好、更美的自己,这才是生活的真谛、美丽的真谛。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九):做个“很棒”的人
2018年,我的愿望是“早一点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很可能,我生命中剩余的所有日子,都只有这一个愿望了。
日本人写的书我很少能读得下去,他们自带的那种风格(也可能是翻译的风格?),那种短急促的断句和一种我说不上来的莫名平淡却又促狭的气质让我感觉不舒服。这当然是我读书太少,见识太浅薄所致,但我好不容易快要熬到不惑,就更不会强迫自己忍受不喜欢的东西了。
《轻声说再见》倒是和我印象中的日本作品不一样。
之所以决定再试一本,是因为曾经看过朋友分享的松浦弥太郎在《100个基本》里面的几句话,当时就想这个人的东西倒是可以拿来看一看。
《轻声说再见》并不是一部情书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所谓“情书”不过是本书第二部分“内心的风景”中的几个故事,偶然的心动和瞬间的爱情,记录的不过是那一刹那的感觉,曾在心中留下那么一划的际遇。
我喜欢的还是第一部分——“很棒”的那个人。
松浦弥太郎写了18个人和一本书。这恰恰也是我现在觉得这世上最有趣最值得书写的东西。
他写了一位高雅的享受单纯生活的老者,写了坦然接受自己老去的画家朋友,写了一双因为劳作而粗糙的双手,写了一个坚持用手写信邮局寄信的国外朋友……他写的大多是女性,很平凡却又因为某一点格外动人。我想了想,确信他笔下的女性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她们甘于平凡的同时有自己对待生活的某种坚持,这样不至于使自己放纵自己完全泯然于众人,于这平凡的众生中还能找得到自己。
认真地观察人,借以体味不同的人生选择,远距离地观看他的悲喜,切身处地地感受他的哀乐,这是我现在最喜欢做的事。这可能和我每天不得不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有关。我每天来来回回见到不同的陌生人,他们的所言所行让我觉得生活足够有趣,遇到特别有趣的人,常常就想再活五百年。
松浦弥太郎还分享了一本他作为人生灯塔的书——《高村光太郎诗集》,这让我想起在我小时候最艰难的时刻鼓励我坚持下来的竟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所以说,人生啊,总会教你长大……
这本书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它的插图。我习惯于插图和文章内容的契合,所以这本书的插图总让我不自觉地去找图与文章的联系,很多时候可能也像做阅读分析题一样过度解读了。就像我给儿子买的第一本书《我看见的世界》,只有图片没有文字,你却可以通过想象把它们联系在一起讲成一个故事。每一个读者都会有一个不同的故事,这也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情啊~
让自己做个“很棒”的人,就可以遇到“很棒”的人,经历“很棒”的事,来之不易的生命就“很棒”啦!
《轻声说再见》读后感(十):与时光相待,遇见美好的自己
《轻声说再见》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谈论的关于优雅的举止、生活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自己的看法,第二部分是作者深藏在心中的恋爱回忆。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就比如,在《“很棒”的那个人》中,作者想要向我们介绍他的一位好友,一位女性画家。其实,这个人对于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但是从这个人身上传达出来的一种生活态度,是我们应该必须去学一学的。对待自己老去的态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年华的逝去。“所谓的变老,其实就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的事,根本就没有隐瞒的必要。如此说来,我们都应该接纳逐渐老去的自己。”这是作者在自己朋友身上学到的对于老去的态度。
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老去和死亡的态度是及其恐惧的,我怕这些东西。我感觉自己害怕生离死别,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在处理某些事情上面,感性大于理性。我害怕身边的人老去,我怕某一天醒来,谁又去世了。我觉得那是一个令我很难接受的消息。我的内心是十分抗拒的,我不想去面对,甚至不敢去想象。
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释然了。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不想,就可以不去面对的。无法逃避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我们是很不可思议的,对于无法逃避的事情,会渐渐忍受。因此,就没有逃避的必要了。时间会冲淡一切,我们应该学会去面对生命中的种种变化。
也许,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让我们保持生命的美丽。这是作者的看法,活到老学到老——一直都是我所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即使肉体退化了,只要保持心灵不老,就会双眸清澈、目光闪闪发亮。眼睛的光辉,是年纪的测量表。我很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我觉得有时候,眼睛传递给别人的东西会比话语传递的东西要多很多。正如俗话所说的一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我们以前未曾见过的光景。
生活永远都在不断地继续向前,可是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应该学会明白对于时间的流逝,我们应该理性的去看待。无法逃避的现实,我们应该学会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去接受。有时候,看开了一些东西,我们就会发现原来生活就是如此呀。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