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一本由何新著作,时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8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精选点评:
我的哲学的第一本书
个人在时代里的声音
勿论其人如何,仅就其思想成长过程就值得一看。此人能不人云亦云就比很多人强,而所谓卖与帝王家的批判,则过了,何况哪个文人没用此梦?但就其本人过分强调自己的正确与先知先觉也有些许不妥,毕竟谁没错过呢,且何新后期推翻前期的情况也不少,学术不严谨的情况也有。
思辨
思考?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以前崇拜,现在鄙视。这引发了思考了吗?这就是众生差别。
SB
部分内容还可以,有些写的很无聊
很好,HX的世界观
经历苦难 最后还是成功了
值得思考
《思考》读后感(一):不如另一本!
当年兴冲冲的买了这本书一口气读完!
比较失望!不说何新的理念,而是包含的思想火花较少!
不如他后来出的《我的哲学思考:方法与逻辑》,这本书才真正体现了他的大师水准!
《思考》读后感(二):要了解上世纪末国家战略的变革脉络,就不能不读他的书
要了解上世纪末国家战略的变革的大脉络、大智慧,就不能不读何新的书。
我转录了一份作者的作品集,供参考。
==============================
书 名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
培根论人生(第一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
诸神的起源(第一版) 三联书店 1985
人生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艺术现象的符号文化学阐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7
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新探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何新集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人性的探索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中外文化知识辞典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中国文化史新论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88
龙·神话与真相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
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
——何新与西方记者谈话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爱情与英雄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2
东方的复兴(第一卷)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 1991
东方的复兴(第二卷)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2
何新政治经济论文集(内部发行)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论何新(内部发行)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3
何新政治经济论集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
中华复兴与世界未来(上下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6
培根人生随笔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6
为中国声辩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7
危机与反思(上下卷)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7
诸神的起源(新版)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7
孤独与挑战 山东友谊出版社 1998
中华的复兴(韩文版) 韩国东文堂 1999
诸神的起源(日文版)
· (韩文版) 日本东京树花
韩国东文堂 1998
1990
《新战略论·何新战略思想库》(三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龙:神话与真相(第二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大易通解 澳门出版社 2000
何新批判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反思与挑战 台湾时代风云出版社 1988
巨谜的揭破 台湾时代风云出版社 1988
致中南海密札 香港明镜出版社 1997
《思考》读后感(三):李多:叛逆与思考的何新
叛逆与思考的何新
作者:李多 提交日期:2004-7-11 9:17:00 | 分类: | 访问量:38
叛逆与思考的何新
1998年第22期《新周刊》编写的《(1978-1998)20年中国备忘──20年风云人物谱》一文中,编者在思想界选择了三个人:孙冶方、王元化、何新。文中说:“在今日中国知识分子当中,最具争议的人物非何新莫属”。
对此评论,何新自己在最近出版的《思考-我的哲学与宗教观》一书中也予以认可:“如果中国学术界评选80-90年代期间最具争议的学者的话,那肯定非鄙人莫属”,争议“几乎涉及一切方面。关于水平、能力、成就、道德、行为举止,等等”。“我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离经叛道之徒。”
何新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只有初中文凭,却凭借艰苦的自学,成为在历史学、政治学、语言学、美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俱有建树的学界奇人。他自闯入学界以来,东闯西杀,不能说每次都旗开得胜,但每次都会在学界掀起很大的波澜。其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是1990年12月11日他在《人民日报》发表长文《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经济问题》,此文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何新旋风”。
在《思考》一书中,何新将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思想历程归纳为叛逆与思考。
“所谓叛逆,是指我个人政治和文化思想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由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我叛离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文革政治思潮。
在第二个阶段,由80年代中期到当前,我又叛离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谓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以及泛西化、反传统、激进主义的改革思潮”。
叛逆行为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反权威。反权威,即使失败,仍可以博得人们的同情甚至喝彩。敢于反权威,勇气是可嘉的,但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反权威似乎并不需要勇气,骂名人,骂权威已成为一些人的成名发财之道。另一种是反潮流。但这意味着你面对的是大多数,你必须忍受孤独与寂寞。这种叛逆,赢了不会得到多少喝彩,输了,却会得到双倍的屈辱和失败。
叛逆潮流需要有大勇气,这种勇气来源于深刻而独立的思考。叛逆潮流还要有原则、有是非。不仅仅是为了叛逆而叛逆,叛逆是为了更趋近于真理,更利于天下,这样才会有勇气叛逆,叛逆大多数,甚至叛逆旧我。正如何新所言:“唯利于天下者,则虽反潮流,逆多数,我必坚执之。唯利于天下者,则执我今日之是而攻我昔日之非。”
在《思考》一书中,何新发表了自己所谓“叛逆”的观点。领域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这本书,会使我们更加了解何新,同时也会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世界、中国,理解民主、自由。不管这些观点你是否接受,但毕竟它给你提供了另外一种新的、与社会上流行的不一样的视角。
叛逆潮流的声音注定会招来批评,但正如何新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我难以证明我的论点必定对,因此也不介意反对的人们会说它错。”“让人们去批评它吧!让历史去批判它吧。我讲的都是真话。这些话,我已经反复思考了许多年。”
2001年8月1日星期三
《思考》读后感(四):思考?
说来惭愧,知道何新先生,居然是从这本书开始的。遇到这本书也纯粹偶然,在图书馆一桌面上信手拿起的这本应是别的同学刚归还的《思考》。
五小时,一气呵成地读完。当然,最后两章,涉及的数理逻辑和哲学方面的内容,咎于自己领悟能力有限,无法理解。但前几章读下来,我甚至忘记了环境与时间,只知道自己蜷缩在图书馆一角,一动也不动。但大脑却正经受着一场“启蒙运动”。
“感谢”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哲学于我,就是当时课本里的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是运动的,是普遍连系的,我们要以联系和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切忌陷入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这就是我脑海里所谓“哲学”的全部。我时常感慨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想到这些所谓哲学到底是“为什么”这般,当时只知道囫囵吞枣,关心的只是这个考试会不会考,会怎样考。
上了大学,哲学于我,就是别人告诉我的笑话:“每个大学的保安都是最好的哲学家:因为他们问的是哲学的三个终极问题: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要到哪里去?”。哈哈大笑的背后,我竟没法深入思考这三个终极问题,甚至没有思考的冲动。
这就是应试教育支离破碎于我的体现。我时常会感慨自己是个典型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产品。除了教科书,我几乎不看其他的书,这样状况只是最近一年才有了改变。何新先生的这本书,告诉我原来我们以前说的“形成上学的唯心主义”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为“理性主义”,而“理性主义”确确实实地存在。
如此这般,我们无法解释为何世间一切事物,会设计得如何恰如其分。白天黑夜交替,四季变换,春播秋获,万物生生不息能如何恰到好处。甚至我会去想,地球到底是谁设计出来,这个对人类生存繁衍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的星球怎么能一直存在着?男女两性的大脑与身体又能如此天衣无缝地互补与配合。如果说这不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又是什么?
何新先生提到了意识形态的危机,往常不觉。但如果仔细观察身边,我便深深地同意他所说。倘若我这个书评是见之于天涯的国观,我肯定会被批成“五毛”,我必然是个“收了钱的灌水者”,这种网络风气究竟是什么时间形成的。为什么现在大多数年轻的我们,尽管从小到大受着“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而长大,但却真正知道、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何物”的人寥寥无几,更多的我们会觉得这个所谓“马克思主义”是精神洗脑,上了十几年的这种课都不知其为何物。这是我们年轻一代的悲哀吗?
看了何新先生的书,我竟产生了好好再看一下马恩的想法,我竟认同了某种民族自豪感,我竟想找二三朋友交谈何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我也知道我是无法在身边中找到能交流的同龄人。
《思考》读后感(五):我的哲学启蒙
不那么细致的分的话,中国现在大概有两类人,所谓的左派和右派,看完这本书,我想,如果按这个分类的话,何新便算是左派的,但他又不是那么左派。Anyway,其实所谓左派右派也没必要闹到互相骂脑残卖国贼的地步,不过是大家思考的起点不一样(国家利益是否至上,是否真的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否高于国家利益)。虽然何新认为的“国家利益至上”的观点我不认同,但这不妨碍我从这本书中学到很多。
回顾一下,大概有这么几个主题吧,国家利益至上,存在主义的荒谬,辨证理性主义,逻辑学。
一
其实关于国家利益的问题,我想大概也会是个无解的辩论。因为你要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吧,你可以像家乐福事件时自由主义者们列出的无数陈列所谓爱国主义的危害的名言,也可以说多少人借国家利益之名做出了怎样荒唐的事;但另一个事实是,唇亡齿寒,如果国家这样一个概念是那么虚无的话,又为什么是中国成为出头鸟,而中国的不存在,是否是百姓的噩梦,抑或新的开始,这些都可以用来假设,却无法付诸实践,因为代价之高。
所以说吧,大概一切问题的解决和民主选举有点类似。A过分了,就废了它,选B。B过分了,就换回A。
折中。
二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没意义,是荒谬的。
这个可以和第三点的辨证理性主义一起说吧。不过原文实在很长,但看着很过瘾。
在何新看来,唯心主义这个说法其实是过时的,是斯大林时代政治斗争的产物,应该是辨证理性主义。
呃,里面举了很多例子,有佛教的,有道家的“道”,……忘了。。。康德的“先验逻辑”。
大概是宇宙类似一个生命体,一切规律都已经存在,而人类不过是去发现这些规律。比如雄狮子只会去和雌狮子交配。。。(我越来越乱鸟。。。)
在看书的时候,突然很汗地想,说不定宇宙是个类似人的生命体,而我们不过是体内的细胞,或细菌。。。类似SARS就是病菌之类的东西。。。
三
逻辑学。。。书的最后十几页基本是跳着看的,因为越来越糊涂了。。。大概以后有机会再看吧。
很高兴的发现,我以前看到这么一个说法,说名字其实限制了人,因为一个人说有各种性格的,而一个名字在别人看来,就限定了这个人的性格。在书里看到“一物万相”的说法,终于有理论支持臆想了。很好很强大,所以,看些晦涩的书,其实才是最开心的。
毕竟,一本看了都懂的书,只能是在复习自己已经有的知识。大概梁文道的这种观点也有局限性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