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提问》是一本由(美)詹姆斯·E.瑞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18-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键提问》读后感(一):何为好问题
1.等等,你说什么? 用来帮助自己和他人梳理想法,加深理解。
2.不知道…… 用来发现新事物,建立伟大洞见。
3.我们能不能至少…… 用来打破僵局、超越分歧、达成共识。
4.我能帮什么忙? 用来表达尊重,鼓励他人面对问题。
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用来找到问题的关键和目标的核心。
当你的人生走到尽头,你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你与他人之间的情谊才会是你人生的关键。
《关键提问》读后感(二):反复确认,达成一致,有效行动
基于对事实反复的确认和理解,消解矛盾和分歧,逐渐达成内部一致,产生有效行动
虽然干货不多,但是格式化的话术有利于提高思考和沟通效率
“等等,你说什么?” ——基于对事实达成一致的沟通过程
“不知道……”—— 深入事务发生原理,进一步加深了解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面对复杂和分歧的反省
“我们能不能至少……”—— 逐步建立共识
《关键提问》读后感(三):一点思考
主旨摘要:
1. “等等,你说什么?”是一切理解的源泉。2. “不知道为什么?”是一切好奇心的根源。
3. “我们能不能至少……”是一切进步的起始。
4. “我能帮什么忙?”是所有美满关系的根基。
5.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能帮助你触及生活的核心。
一切终归还是思考力和格局的问题。
人生虽短,但也是要向后管理几十年,所以积跬步终可至千里。
大体感觉就是从个体到集体。
个体:
1. 独立思考能力
2. 做事要有主次概念
3. 要有创造性
4. 要有爱心
集体:
1. 需要合作共赢
《关键提问》读后感(四):假如你的生命在当下戛然而止,你是否有得到你最想要的东西?
《关键提问》源自作者的一篇演讲内容的拓展,我被吸引,是因为在几年前看凯文凯利的《必然》中,最后一章提到,今后的时代中最重要的不是寻找答案的能力,而是提出关键问题的能力。回顾自己这几年下来的经历,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确实是因为自己没有找到沟通的诀窍,关键节点的处理没有做到位导致整个事情功亏一篑,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
学会如何提问,有时候能给自己拓展视野找到不一样的答案;
学会如何提问,还能给谈判的双方一个突破的切入口,达到想要的结果。
回到书的内容,五个关键提问,给我们打开五个锦囊妙计。
1、等等,你说什么?
核心的内容是帮助自己理清楚沟通的思路,也帮对方整理清楚想要表达的想法,有点像中文里的三思而行,重新梳理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高效沟通。
2、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能不能…
保持自己的好奇心,同时能加强和周围环境的联系与沟通,多问几层为什么,往往会有自己想不到的地方。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多问自己几次,为什么,像孩子那样保持最纯洁的好奇心。
3、我们能不能至少…
作者的意思是后退一步,前进两步,以退为进。
换种表达就是在沟通进行不下去或者矛盾比较突出僵硬的时候,换一个方式,让双方不要在不同的意见上固执己见,反向操作,先找到双方的共同点或者共识。
纯粹的争执与硬刚对于事情没有任何好处,先寻找到双方的共识,让双方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找到有效的突破口,再重新协商各自不同的诉求,一定要让行动大于一切。
4、我能帮什么忙?
这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非常需要反思的地方。我们总以为,我们都是对的,一直都是对的,我们总是在向环境向别人索取我们想要的,却不知道对方想什么需要什么。问问对方,我们帮助他们什么,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多一些温度,少一些冰冷。哪怕我们不求回报没有所求,有时候问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我们也能够在长远的将来给自己营造出友善的环境。
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像一个终极,我们的一切言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生活是为了什么?
总要给自己赋予一些意义,这样才能让生活不再那么单调和无趣。作者问这个,是想说当我们走到人生尽头的时候,我们会后悔什么,遗憾什么?
其实与其如此,还不如把这个问题当成死亡预演,假如我们现在就将要离开人世,我们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还有什么事情是充满了遗憾的,然后我们从当下开始,做好每一件事,多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每天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无憾。
《关键提问》读后感(五):《关键提问:哈佛大学给毕业生的5个人生思考题》|问对问题好好沟通
【大家好,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旅游漫时光】
【更多精彩书评等着你】
「即便如此,今生今世,你是否已经了无遗憾?是的。你此生所求为何?在这世上,我能够说,我是被爱的,也感受得到有人爱我。」—瑞蒙卡佛《迟暮残思》。
《关键提问:哈佛大学给毕业生的5个人生思考题》是哈佛教育学院院长James E. Ryan在2016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书中用了5+1个问题串联了整本书。
其中包含「等等,你说什么?」、「我想知道?」、「至少,我们是不是能够?」、「我能帮上什么忙?」及「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即便是个讲求独立自主的时代,人与人的连结看似疏离。你或许也不想承认,自己有多需要渴望关怀与爱。
但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告诉我们,人活在这世界上无法孑然一身,若没有爱与被爱,人生只是一片荒芜。
然而,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别人心中的需要,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去爱对方。
换言之,书中这五个问题,就是帮助你跳出同温层,不再自以为是,沟通时慢慢藉由没有设限的问题,逐渐打开别人的防卫心,使关系不再仅限于表面肤浅的回答,可以进一步知道别人想法,然后给予付出,让爱与被爱成为循环。
同时,书中第六个问题,是扪心自问的加分题:「今生今世,你是否已经了无遗憾?」
想起毕业时,指导教授对我说:「社会打拚是靠实力,不是靠学历。若只空有文凭、半调子、只会耍嘴皮,反而会被瞧不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扎实的知识才能化为力量,说话才可大声、才会有自信,而能力+自信+机会才是成功的关键!尊重点、大方点、稳重点、成熟点、务实点、多为别人着想点;更重要的是不要太白目,要机灵点!」
经历跌跌撞撞之后,现在才深深体悟自己有多么被爱,明白如同书中提到的5+1个问题,和当初指导教授提醒我的道理,其实都相同,谦卑的心方能从别人身上学习不同的世界,没有极限地扩张自己。
最重要的是,拥有真实的关系才能深刻地爱人与被爱,不会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将自己无形地囚禁起来。
---苏琳达---
【更多精彩书评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旅游漫时光】
《关键提问》读后感(六):也许提问题比回答更重要
刚开始把《关键提问》这本书加入书架的时候,以为这是本讲如何与人沟通提问的书。 直到过去了这么久真正开始读,才发现当时根据名字想象的不太对,这本书并不是讲沟通技巧的,讲的东西要更高层一点儿,有那么点儿传递价值观的意思。 书不长,听完也就用了两天路上通勤的时间,书里面列举了五个关键的问题。这里的关键,说是对于人生的关键。这五个问题, 是作者认为的,对于我们的人生如何度过会起到重要影响的问题。 先列举如下: 1。“等等,你说什么?” 2。“不知道能不能/为什么” 3。 “我们能不能至少。。。” 4。 “ 我能帮什么忙?” 5。“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这里面问题1和4是问他人,问题2和5更多情况下是问自己,而问题3则是既问自己也问他人,用于找到共同点,找到开始一件事情的最初的立脚点。 每个问题说起来都不是太复杂,也没有什么惊为天人,一下子突破了我之前的认知的地方。整本书读下来,同样并不算是多么惊艳。 但是同时,这五个问题读过来,又时时会让我在心里面产生一些共鸣。 我们在一个急切寻找答案的世界之中,急于给出解答,也急于看到效果。就像我开始选择把这本书放进书架一样。与其说当时我是想探寻什么关键的问题,不如说我当时是在寻找一种提问技巧,以帮助我迅速高效的沟通。瞧,还是答案。 而这本书,在这个角度上,真的是给了我另一个思路。 第五个问题不必多说了,人生之中或大或小的时候,都得问问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我们太容易给出“健康”,“家庭”这样的答案了,但是看看自己的行动,熬到半夜,不运动,饮食不节制,花时间加班,花时间刷手机,这样的行动,大概很难说真的是把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放在重要的位置了。 第三个问题给我的启发最多。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总会有分歧存在。求同存异,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试图说服。 这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情,一件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想法装进别人的脑袋里,一件是把别人兜里面的钱装进自己的兜里。(顺便说一句,如果能做成第一件,那么第二件一般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分歧难以一时化解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至少”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打破僵局的思路。 至少在某一点上达成共识,至少做一点点最初的尝试,从这一个点出发,求同存异,其实谁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可以向前推进,世界也许会因此发生改变。 把主语简化一下,变成“我能不能至少”,还可以作为一个经常提给自己的问题,用来克服拖延症。 问题2说的是保持好奇心,积极地去尝试。而问题4则是说去主动帮忙别人,但别带着救世主的模样,谦逊地问问他人想得到什么样的帮助。 这两个不多说了。 最后来说说问题1。 总觉得“等等,你说什么”这个翻译可能有点儿欠缺,语气上不够诚恳礼貌。但是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替代。 不过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个是很有道理的。 回想我自己的生活,也有很多时候还没弄清楚问题就急着回答,急着去炫耀自己的那点儿人生经验。 这个时候,真的应该好好提醒自己,先去弄清楚别人的意思。先搞明白他人想说什么。仅仅是搞清楚这一点,就可以避免很多无谓的纷争。 有的时候,慢就是快。先慢下来,听清楚,然后再仔细地去体会和回答。 这不仅适用于问他人,也适用于问自己,特别是问第五个问题,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好好想想,再多问自己几次,然后认真地回答自己。
《关键提问》读后感(七):《关键提问》|影响了百万人的哈佛毕业演讲,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01
为什么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就像我们问了好多问题,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小时候,我们常常追着妈妈问:这是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上学后,我们成为了老师们提问的对象:这道题答案是什么?这个空该填什么?
长大后,我们学会了向自己提问:我要做什么工作?我要找谁当伴侣?我要怎样度过一生?
而这些问题,不再像小时候的问题那么好回答。
如果你苦苦追求,却还是找不到答案。
而这本书,也许能帮助我们换个视角。
有的问题你回答不了,不是因为答案难找,而是问错了问题。
有的时候,提出了合适的问题,答案也就自然出来了。
《关键提问》这本书,就教会了我们怎样对自己的人生,提出正确的问题。
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院长詹姆斯·E·瑞安。他是一个天生的提问专家,从小喜欢追问父母各种问题,长大后,他先后担任律师助理,法学教授等职务,更是将提问这个专长与爱好发挥的淋漓尽致。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出自他在2016年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个演讲视频在网上受到了疯传,数百万人观看、评论,受益于他提出的这5个关于人生的关键问题。
02
那么,这5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又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启发呢?
我们就来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吧!
问题一:等等,你说什么?用来向对方寻求进一步解释,是一切理解的源泉。问题二:不知道为什么?用来追问与求知,是一切好奇心的根源。问题三:我们能不能至少……?用来寻求妥协与尝试,是一切进步的起始。问题四:我能帮什么忙?用来与他人共情,是所有美满关系的根基。问题五: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用来帮助你做出决策,触及生活的核心。你可能会说了,这5个问题很普通啊,谁不会问呢?
可是,生活于现代社会的我们,常常会被压力与日常琐事所蒙蔽,忘了这几个问题。
当对方与我们意见相左时,我们很可能不会再问一次“等等,你说什么?”。而是直接用情绪化冲突的方式,与对方争论不休。
面对司空见惯的日常事物,我们也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探究为什么,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好奇心。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回避与推脱,而不去想,我们是不是至少可以从简单的尝试开始。
当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们更倾向于提供自己想提供的,而不是先问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
而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当你举棋不定,无法抉择时,你要问问,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先奋斗事业还是先结婚生子?选择稳定的工作还是有挑战的工作?是为他人打工还是自由职业?
我们常常困于这些问题,无法理清现状。
而这些问题的根本,都是你对人生重要性的排序。
找出了自己人生优先级,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也是5个关键问题的功用所在。
提醒我们不时地问问这5个问题,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所在。
03
作者在本书中,分别对这5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说明,同时举了很多自己、家人和朋友生动的例子,将这个一个个看似枯燥的问题讲述地生动有趣。
在这本书中,作者第一次讲述了他被人收养的经历,以及他是如何通过“我们能不能至少……”这个问题,一点点突破自我,尝试找到自己亲生母亲的。
在“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中,他更是举了妻子在生二胎时自己犯的可笑错误。
当时,妻子已经破了羊水,他驱车赶到医院时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
而他却因为想省停车费而四处寻找停车场,差点耽误了最重要的事。
04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还给读者留了一道附加题“人生如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有遗憾和痛苦,也有快乐和希望。
但在生命的尽头,我们都希望这一生能活得明明白白,得失自知。
这5个关键提问,虽然不能穷尽人生的所有困惑,但它们能让我们无限接近智慧,接近清明。
所以,今天,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关键提问》读后感(八):这五个问题,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会觉得太有用了,沟通更简单了,问题处理起来更快捷了。
很薄的一本,浓缩全书,就是五个问题:
“等等,你说什么?”是一切理解的源泉。
“不知道为什么?”是一切好奇心的根源。
“我们能不能至少……”是一切进步的起始。
“我能帮什么忙?”是所有美满关系的根基。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能帮助你触及生活的核心。
◆ 引言 问题不对,你永远不会成功
gt;> 我们不应把时间浪费在担惊受怕上——担忧过去、未来、不确定性、他人、新创意、新环境。
◆ 第一章 先理解,后下定论
gt;> 之所以将“等等,你说什么?”放在不可或缺的问题列表的首位,是因为这个问题是一种寻求详细解析的有效方式,而详细的解析是真正了解某事的第一个步骤,无论是了解一个创意、一种观点、一种信念,还是一份商业提案。
gt;> 有太多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努力真正理解某人或某事,就过早判定自己是否认同某人或同意某种观点。
gt;> 史蒂文斯法官提问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道理:在几乎任何情况下,最好都要先让对方解释说明,再进行申辩。
gt;> 在掌握了所有的信息后再做批判,明显要好得多。
gt;> 在家庭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条经验尤为有效。
gt;> 培养先理解、后下定论的习惯,也能够帮助你规避毫无意义的争执,加深你与周围的人的联系。
◆ 第二章 保持好奇心,建立新认知
gt;> 你应该花些时间看看周围的世界,关注身边的人和环境,同时记得问自己一句“不知道为什么?”
gt;> 不知道我能不能加入大学的赛艇队(行不通,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太矮了),不知道我能不能加入一支无伴奏合唱团(行不通,因为加入的人必须会唱歌才行),不知道我能不能去打橄榄球(可以,因为这与身高和唱歌好坏没什么关系),不知道我能不能在大学毕业后靠捡垃圾在澳大利亚自力更生6个月(行不通,自从在垃圾箱里捡到一只死猫之后,我就决定不走这条路了)
gt;> 如果你不断提问“不知道我能不能这样做”,你就一定会找到让你心驰神往的事情。
gt;> 即使是周围最确凿的事实,也值得你提出问题。
gt;> 想要改变现状,第一步就是提出“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在这个问题后面再附加“不知道能不能?”这个问题。
◆ 第三章 后退一步,前进两步
gt;> 提问“我们能不能至少……”是一种破解僵局的好方法。
gt;> 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些和他人相同的立场,尤其是与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达成共识,你就更容易将这个世界看作一个存在微妙差异的地方。至少,你不会那么容易将与你意见相左的人看作妖魔鬼怪。
gt;> 他们认为,一部“活宪法”应该由法官加以更新,以便适应现在的时代。
gt;> 想要规劝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第一步就是找到一些共同立场。
gt;>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更看重事业,而他们更看重家庭。除了本书,其他地方也了解到,欧美那边的歪果仁十分注重家庭:教授会在周五提前做好工作提前回家;工作的地方不愿意离家太远……
gt;> 我被任命为奥克兰大学的客座教授,为孩子们找到了一所很棒的公立学校,也找到了寓所和汽车。
gt;> 提出“我们能不能至少……”这个问题,就是鼓励自己和他人克服恐惧的良方。
gt;> 认为,不做尝试是人类某些最深刻的悔恨的源泉,正因如此,我才会在我的第二次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谈到不作为之罪。我认为,与实际做到的事情相比,我们没有去做的事情往往会给我们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 第四章 不要表现出“救世主”姿态
gt;> 用“我能帮什么忙?”这个问题来开头,你就是在抱着谦虚的心态寻求指点。这个问题不仅向对方表达了尊重,也很可能让你的协助更有的放矢。
gt;>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不要认为自己是“救世主”,也不要表现出“救世主”的姿态来。
gt;> 用“我能帮什么忙?”这个问题引出对话才如此关键。用这个问题来开头,表明你在抱着谦虚的心态寻求指点。
gt;> 提问该如何帮忙这个问题不仅向对方表达了尊重,还很可能让你的协助更有的放矢。
gt;> 他们最为需要的,就是发一发怨言,获取一些同情,然后自己想出解决方法来。
◆ 第五章 谨慎分辨重点和无关信息
gt;> 我们或许太过注重常规,并因此而分心。我们或许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对摆在我们面前的有难度和挑战性的工作却不予面对。
gt;> 所有这些情况下,问问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是很有用的。
gt;> “酋长”果断撇开大量信息,辨认关键问题和难点的能力的确超群,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位如此成功的律师
“这是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谁关心这个问题?讨论的目的是什么?你、我是否需要参加这个讨论?还有谁需要参加这个讨论?讨论的重点是什么?”
这个抽屉里的问题,其实都是在问:我们是否需要讨论这个问题?
gt;> “这是场真会议,还是场假会议?”
gt;> “这是场真会议,还是场假会议?”
gt;>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工作效率,以便能完成工作之外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事情,比如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或是追求其他的兴趣和爱好。
gt;> 人们在扪心自问他们宏大生活的重中之重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无论对于家庭的定义如何,绝大多数人都会将家庭包含在答案之中。
gt;> 关于你的工作、家庭、友情,以及该如何行善,这些主题中的重点需要你自己做出判断。另外,就像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找平衡这一始终存在的需求一样,在不同主题出现摩擦或是相冲突的时候,你也需要判断该如何找到平衡。
gt;> 当你的人生走到尽头,你所看重的东西会是什么?到那时,物质利益只会占很小的比重,而你与他人之间的情谊才会是你人生的关键。
◆ 结语 人生如是,你是否获得了你想要的东西?
gt;> 道格之所以能成为室友和同事中的领导者,原因之一就在于他并不愤世嫉俗。
gt;> “人生如是,你有没有从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gt;> “等等,你说什么?”是一切理解的源泉。
“不知道为什么?”是一切好奇心的根源。
“我们能不能至少……”是一切进步的起始。
“我能帮什么忙?”是所有美满关系的根基。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能帮助你触及生活的核心。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