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希腊陶瓶》是一本由[美]琼·R.默滕斯著作,后浪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解读希腊陶瓶》精选点评:
罐子有点少啊
大都会近年来陆续出版了一套How to Read丛书,邀请MET各个部门的策展人以本部门某个门类的展品为主题撰写一本书,每本书野心都不大,就是围绕策展人挑选出的三十多件藏品把这个主题的基本内容介绍清楚,教给普通观众一种欣赏艺术品的方式。重点是藏品图片都是高清大图,各种细部,赏心悦目。英文版已经出版了八本,可惜中文版没跟上节奏,直到最近才由后浪出了第二本。这本同样也不是系统讲授相对应的艺术史,但几十个瓶子看下来,对于器型、母题、纹饰、技法(黑绘、红绘、白底、彩绘)、产地、画师、风格演变还是能有个大致了解的。其中某几个瓶子从美学和绘画上来说极其惊艳,预示了未来数千年西方绘画的发展走向,再一想到同时期(对应东周)我们留存在文物上的绘画水平,文化差异是固然存在的,但艺术上的发展差距也是应该正视的。
!!!
大都会HOW TO READ系列之一。例举35件希腊陶瓶介绍了器形和装饰图像,引言则简要说明了陶瓶的考古发掘史和演变。图片很好,有多角度、局部大图。令人唏嘘的是最后一段:陶瓶一旦脱离了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也就意味着其走向衰落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展示,图片精美,油印纸张。开头对希腊艺术品的时期划分做了简单梳理,看完整本能对希腊陶瓶常见器型有所了解。不足就像本书开头自白的一样,这只是一个博物馆展品介绍,并不是系统的研究和梳理。总之是极为完美的入门书,扣的一星是并没有讲清楚红绘和黑绘具体是怎么绘制而成的。
图很好。
古镜照神
内容有点浅且散了,图片棒~
很系统且直观。
还不错的
《如何解读希腊陶瓶》读后感(一):地中海传记
【引言】
#观赏希腊陶瓶是一项适合沉思的爱好,堪与钓鱼或者是园艺相提并论。#
书中来自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35件希腊陶器,除了3件属于史前时期,大部分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最初它们是用于运输、倒水、饮用或者贮藏的,为活着的人或死去的人。你会注意这些希腊陶瓶画,从一开始的几何图案到逐渐出现动物和人类主题,直至生动的神话和戏剧场景成为画面的主体。通过揣摩这些用黑绘或红绘装饰的精美器物,我们可以进入地中海先民的经验世界,感知他们对自然和自身的关照、体验与思维。
英国批评家罗斯金在讨论历史问题时曾说:“伟大的民族以三种手稿撰写自己的传记:行为之书,言词之书和艺术之书。我们只有阅读了其中的两部书,才能理解它们中的任何一部;但是,在这三部书中,唯一值得信赖的便是最后一部书。”这本书里清晰的整体和细节图片,审慎的文字,是罗斯金这一言论的有力举证。
《如何解读希腊陶瓶》读后感(二):从希腊瓶画窥探那个属于众神的时代
公元前的希腊,究竟属于神,还是属于人类?我有时陷入恍惚,它离诸神太近,离我们太远。希腊人创造了神,也成为了后人眼中的神话,他们生活的轨迹,被一代又一代人追寻。比如陶瓶——希腊人曾用它们汲水,喝酒,盛放食物。陶瓶无疑是观察希腊人生活的一个窗口。
默滕斯想要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些陶瓶。她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希腊和罗欧玛艺术部管理员和策展人,任教于纽约大学艺术学院。在《如何解读希腊陶瓶》这本书里,她想跟观众聊聊天。
一、注意!这里有一群瓶画师
当你走进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靠近那些顶级的希腊收藏,会看到一些绘有各种图案的陶瓶。管理员默滕斯想给你讲解——但是,注意!她先提醒你,有群人很容易被忽略——哪怕是最精美的陶瓶,我们看到后,可能在讨论它的器型、它的装饰或主题,往往会忽略在瓶上绘画的画师们。
在那时,陶工的地位并不低,雅典卫城的大理石浮雕上曾表现以为功成名就的陶工在像女神雅典娜敬献。
但大多数时候,他们仍然是无名氏,偶尔会有人在器皿上签名,更少数的人,会在签名中写上父亲的名字,以显示艺术的传承。
了解画师,有助于了解绘画的含义和主题,不要忽略这群艺术家,他们也是诸神时代的一部分。
二、瓶画:始于生活,终于想象
人们观察陶瓶的出发点可能从材质开始,但重心往往会落到表面装饰上。也就是说,陶瓶上的花纹、人物等,无论从审美还是从研究来讲,都至关重要。
瓶子上的画,有的关于死亡丧葬,有的表现战争场面,还有很多表现了希腊神话中的场景。这些画作,是今人对于希腊文献记载的验证。
在希腊神话中,神祗和人类一样有七情六欲,有爱沾花惹草的丈夫和嫉妒的妻子,父神担心自己的儿子篡位,男性神祗看上别人家漂亮的女神会暗暗想抢走……在一个钟形双耳喷口瓶上,便绘制了珀耳塞福涅从冥界上升的场景。珀耳塞福涅是丰收和谷物女神得墨忒耳的女儿,被冥王掳走做了新娘——得墨忒耳想救回自己的女儿,却因为珀耳塞福涅吃了冥府的食物而无计可施,因此日夜悲伤,大地枯萎陷入永冬,无奈之下,主神进行了审批,让珀耳塞福涅每年一半时间留在地府,一半时间回到母亲身边。
把《如何解读希腊陶瓶》从头翻到尾,就像打开一个时间轴。瓶画由最初的黑绘到红绘,色彩逐渐丰富起来,瓶画师将画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逐渐地,陶瓶的不仅在生活中、也开始在祭祀仪式中使用,它走入人的普通生活,又与日常生活分离——这意味着,陶瓶有了一个新角色:艺术品。
《如何解读希腊陶瓶》读后感(三):小陶瓶中大乾坤:从35件大都会精品收藏,窥见古希腊的生活细节
《荷马史诗》中,有许多关于“器皿”的记载:
女仆端来了制作精美的水盘,提着金水罐; (赛跑比赛)一等奖是一只银制的大调缸,工艺精美,可以盛六升美酒,是世界上最典雅的一只调缸; 放上一个金瓶,里面装着芳香的橄榄油; ……在希腊诸神和人间英雄的生活中,贵重金属制成的器皿是相当寻常的物件,有时还被当作奖品,奖励那些在运动会上表现优秀的选手。然而,对于广大古希腊平民来说,使用金属器皿几乎是一种奢望,好在还有廉价的替代品:陶瓶(罐),可以点缀他们的生活。 在后世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希腊陶瓶,其中不乏艺术精品。学者们通过分析陶瓶的器形、色彩、风格、瓶画主题,为进一步了解古希腊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美国艺术史家琼·R·默滕斯在《如何解读希腊陶瓶》一书中,精心选取了35件大都会博物馆的希腊陶瓶珍品。其中有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克尔诺斯贡杯,也有公元前3世纪下半叶的勒卡尼斯盘,几何图案、红绘、黑绘与白底彩绘更是一应俱全,可以说涵盖了希腊陶瓶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主流艺术风格。 在解读希腊陶瓶的方式上,琼·R·默滕斯认为,在欣赏陶瓶的艺术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一窥古希腊真实的生活细节。
01 储物与宴饮:实用器中折射出的生活场景 希腊陶瓶盛行于公元前900年至前300年间,人们用它来汲水,盛放谷物、橄榄油、香水,也将其用于节庆、祭祀、婚礼等特殊场合。 因此,“实用性”是希腊陶瓶最重要的特质。到了公元前3世纪左右,陶瓶的实用价值逐渐丧失,也使得它最终从希腊人的生活中淡出。 下图中的两件器皿为绘有与鹤作战的矮人族的阿里巴罗斯瓶、有铭文和母鸡的口杯,用途分别是盛放橄榄油的油瓶和宴饮用酒杯,是当时普遍使用的器皿类型。而橄榄油和葡萄在古希腊人的生活中,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先来看橄榄油,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说,古希腊的土地和气候十分适合种植橄榄树。到了橄榄收获的季节,人们采集橄榄榨油,盛放在大小形态各异的陶瓶之中。橄榄油的用途广泛,除了食用之外,崇尚美的希腊人还用橄榄油涂抹头发,使之保持润泽的状态。 在祭祀仪式中,橄榄油会被作为献给神的贡品。运动会上,冠军选手得到的实物奖品也可能是一个盛满橄榄油的大型陶罐,他们可以将多余的橄榄油售出,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 古希腊人对于橄榄的重视可以从文化角度找到解释。因为在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争夺雅典城保护神时,雅典娜送给雅典城居民的礼物,就是一棵象征着和平与富裕的橄榄树,雅典娜也因此从竞争中胜出。 除了橄榄,希腊的另一农业特产是葡萄,醇美的葡萄酒不仅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最爱,还是古希腊人宴饮场合中的必备品。在上图的口杯上,还刻有一行铭文,意为“干杯,然后喝了它吧。” 事实上,橄榄油和葡萄酒,连带存储它们的陶瓶,也是古希腊一些城邦的重要出口商品,为人们换来源源不断的粮食与财富。今天的研究者们还可以从不同地区发现的同类型陶瓶中,找到地区间商品贸易的重要线索。 02狂欢与战争:瓶画主题的两个侧面 在注重陶瓶的实用性之余,希腊人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艺术特长,各种主题的“瓶画”应运而生。常见的装饰母题有几何图样、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与英雄、植物与花朵纹饰等等。 其中表现有相当一部分以酒神狄奥尼索崇拜为主题,它们或直接描绘酒神与潘神等欢娱的场面,或捕捉希腊人正在宴饮的某一瞬间。 酒神狄奥尼索斯主题的画作,常常有一些标志性的元素,包括:葡萄、海豚、船、长着羊腿的潘神(或萨提尔)等。
因为在希腊神话中,幼时的酒神狄奥尼索斯被森林之神西勒诺斯收养,丛林里的潘神是他的好伙伴。他曾经被海盗头子绑架,结果帆船的四周却长满了葡萄藤,海盗们纷纷跳海,变成了一只只海豚,成为酒神的祭司和守护者。 狄奥尼索斯在人间四处巡游,将葡萄种植和酿酒技术传播到希腊各地。人们为了表达敬意,设置了专门的酒神节。在这样的宗教仪式中,人们唱歌跳舞,纵酒狂欢,陷入一种几近癫狂的状态。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世界各地的狂欢节,其根源就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酒神节。 一个公元前480年的基利克斯杯上,正面刻画了3组正在宴饮中的情人,男子手中举着酒杯,旁边有艺伎侍奉,墙壁上挂着滤器、野餐篮等物件,很有生活的气息。背面则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与吹奏笛子的萨提尔,两面的主题相当一致。
根据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简史》中的观点,古希腊人的酒神崇拜,显示了他们对于快乐和感性的追逐,虽然具有原始、野蛮等特质,但这种激情和冲动恰恰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狂欢与宴饮,是古希腊人生活中的一个侧面,另一面则是残酷的战争。
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之间的战争等等。在真实的古希腊历史上,更是有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艾伊娜岛战争等。 当时的古希腊并不是一个整体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而是由许多彼此独立的城邦构成,他们之间时常发生战争。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无疑是残酷的,死亡、伤病如影随形。
与此同时,希腊人对于作战双方的勇气、胆量十分重视,因此在陶瓶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敌人的描绘方式,是充满敬意的,把他们当作值得尊重的对手,而不是刻意进行丑化。 下图左的瓶画上,死神塔纳托斯和他的孪生兄弟许普诺斯,正从特洛伊战场上搬走英雄萨尔佩东的遗体。 图右的陶瓶画则以阿玛宗之战、拉庇泰人与肯陶洛斯之战为主题。根据陶瓶本身的形制,画面也被分成三个部分,最上面一层是植物和舌形纹饰,中间一层是希腊人与半人马战斗厮杀的场景。第三层是阿玛宗人手持盾牌与长矛、骑着战马的景象,阿玛宗人的服饰很有异域风情,有观点认为这些战士多为女性。
03 葬礼与祭祀:古希腊人的死亡观念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面临着必然的最终结局:死亡。在各个文明体系中,对于死亡主题的展现也各有特点。 古埃及文化中,亡灵书是死亡主题的集大成者,其上绘制有各种神秘的符号和咒语,以帮助亡灵顺利进入阴间。 亡灵书上的人物通常包括:带领死者进入阴间的阿努比斯(狗头人身),他们也负责对死者进行审判和称量心脏的重量,记录称量结果的书记官托特(朱鹮头),以及冥王奥西利斯等,与古埃及的神话体系一脉相承。
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死亡同样是一件需要繁琐礼仪和流程的事情。在一个高达108.3厘米的纪念碑式双耳瓶上,画工用简洁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当时葬礼的情形。
第二排中间位置,死者平躺在灵床之上,上方是方格形的裹尸布,在他的周围,是一群悲痛哭泣的女人。下面的装饰图案,则以手持盾牌、驾着战车的人物为主,似乎在说明主人生前的尊贵身份和勇敢品格。因为在古代的希腊,战车和马匹属于价格昂贵的奢侈品,只有贵族阶层才有能力负担。 从艺术风格来说,这一时期的画法还是相对简单的,没有透视和空间分割,人物形象和我们今天的“火柴人”有点类似,而且基本都处于同一平面上。这和古埃及的绘画技法几乎如出一辙。 大都会博物馆的藏品中还有一块主题相似的陶瓶残片,但画面中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画工还精心绘制了衣褶线条,人物动作与姿态的个性化更加突出,似乎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哀恸之情。
古希腊人最引以为傲的艺术形式之一,其实是他们的大型绘画,然而由于时间久远以及战争损毁等原因,没有能够保存下来。陶瓶画作为一种平民化的艺术形式,却意外地保留了古希腊人的审美特质,记录了不同时期艺术形态的演变。对于今人来说,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 英国诗人济慈有一首名为《希腊古瓮颂》的诗歌,其中写道:
你委身“寂静”的、完美的处子,受过了“沉默”和“悠久”的抚育,呵,田园的史家,你竟能铺叙一个如花的故事,比诗还瑰丽。 曾经的日用器皿,经历数千年时间的洗礼,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与讲述者,用色彩、画面、器形勾勒出古希腊人的生活全景图。
《如何解读希腊陶瓶》读后感(四):35件陶瓶精品,向你展现古希腊瓶画的瑰丽,及陶绘技艺的风格演变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在哲学、文学、戏剧、神话、建筑、雕塑等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绘画也曾有过辉煌的时代,却因为传世的作品极少,并不被世人所广泛了解,幸而,它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得到了广泛流传,那就是希腊瓶画。
作为瓶画载体的希腊陶瓶,因为使用广泛、耐腐蚀等原因,得以大量保存下来,并以其不同含义的铭文、典雅别致的器形,精美写实的纹样、丰富多彩的绘画风格,展现出一个丰厚的视觉图像世界,让今天的人们深深为之震撼。
美国艺术史家,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希腊和罗马艺术部管理员、策展人,古希腊瓶画和希腊青铜器专家琼•R•默滕斯,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精选了公元前十世纪到前3世纪左右的、35件最具代表性的希腊陶瓶,作为《如何解读希腊陶瓶》的展现对象,向人们讲述了它们在铭文、形状、纹饰上的不同意义,尤其是用大量、大幅的精美图片,将不同陶瓶的整体、细节,多方位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得看到这本书的人,就像亲临大都会博物馆,亲身体验了一场视觉盛宴。
作者基本上是以时间为序,来介绍这些陶瓶的,我们也得以在由远及近的时间推移中,感受到它们在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
一、希腊陶瓶的铭文
希腊陶瓶在古代应用非常广泛,也许正是因为太普遍了,哪怕是特别精美的陶瓶,也很少被记录到文献中,因此,陶器上的铭文,就成了解读它的一个重要密码,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
在《如何解读希腊陶瓶》中,默滕斯谈到,铭文有几种情况:首先,它们是陶工或画师的签名。有些陶工或画师,偶尔会在他们的作品上签名,用以向世人昭示制作者。极少数情况下,艺术家们会写上自己父亲的名字,以揭示自己的艺术家族身份和传承。由于当时大多是匿名作画,如果某一作品被鉴定出作者,研究者们或许就能根据其它作品的相似性,鉴定出它们是否出自同一作者。有时候,他们签下的,并非自己的名字,而是画中人物的名字,人们会根据艺术家对某一创作人物的偏爱,给予他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比如萨福画师,他的名字取自于他的作品。人们根据铭文,推断他在某一陶瓶上画的,是女诗人萨福,于是人们叫他“萨福画师”。
其次,它们可能指代作品的用途或商标。陶瓶的主要空间用来绘画,没有太多的余地来写铭文,所以,铭文往往是言简意赅的。它们可能是一个单独的,或者一小组符号,用以表达“敬献给(某个神)”的意思,或者是表示着商标,也可能是外销到某地的意思。同样的标记,可能出现在同一艺术家的不同作品上,也可能出现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多件陶瓶上。
最后,它们可能揭示了表达的主题。公元前六世纪末,到前五世纪之间,陶瓶上常出现赞美青年人健美的铭文,比如下图中的“ho pais kalos”,意思是这个男孩是美丽的,也有特指某个人美丽的铭文,也就是在某个人的名字后面,加上美丽的字样。这可以看出来,可能在某一段时期内,名门望族的年轻人很受赞美。公元前六世纪最后十年,“里亚格罗斯”的铭文大量出现在陶瓶上,它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说明这段时期可能流行绘制历史人物。
ho pais kalos(这个男孩是美丽的),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铭文提供的信息很少,但从铭文入手,再结合其它特征,会方便我们深入了解一只陶瓶。
二、希腊陶瓶的器形
以如今的眼光看来,《如何解读希腊陶瓶》选择的作品,个个都很精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但对当时的人们来说,陶瓶的主要功能,还是实用性,而且它们的造型,往往与它们的实用功能相匹配。
就像中国古代的瓮、壶等物,是根据不同的用途,从而打造出不同的造型,再依造型来命名的一样,希腊陶瓶也有长颈瓶、阔口缸、大腹罐、双耳高脚杯等区分,实用性能上,则主要作为盛器,用来运输、倒水、饮用或贮藏等,也常用作墓葬的油瓶,或装橄榄油的化妆小瓶。相对于用途来说,器形的种类是有限制的。比如下图一的哈德利亚罐,它是用来盛水的,两侧配有两个方便抬起的水平手柄,背面还有一个方便倾倒的竖直手柄。下图二的奥伊诺丘瓶是专门倒酒的,壶嘴上设计了多条纹路,以便控制液体的流动。用来储藏的瓶有安法拉瓶、颈柄安法拉瓶(下图三)、斯戴姆诺斯瓶等,它们都有两个便于抬起的手柄,并且都有盖子。
哈德利亚罐,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奥伊诺丘瓶,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绘有一男一女于战车中的颈柄安法拉瓶,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了解了器形,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一件陶瓶的外形,来推测它的用途。
三、希腊陶瓶的纹饰发展
纹饰是解读希腊陶瓶最主要的因素。默滕斯在《如何解读希腊陶瓶》中介绍,在不同的年代,瓶画纹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个发展过程既相对独立,又有交替存在的情况。
第一阶段,几何纹饰期。
这一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00年到前700年,最有创造力的陶器中心在雅典,但主要产区却在优卑亚岛、基克拉泽斯群岛,以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阿尔戈斯。
初期陶瓶纹饰以纯粹的几何纹、平行线、交叉线、三角线、波浪线等为主,强调对称与稳定的结构。比如下图中的斯凯佛司杯,它是一种饮水器,制作于公元前九世纪到前八世纪的优卑亚岛,它杯体较深,口径较宽,有两个手柄,因为制造简便且非常实用,成为了一种经久不衰的器形,直到公元前四世纪仍然流行,陶器衰落期也还能见到它的影子。它整体看上去很普通,为赤陶,高8.6厘米,纹饰部分仅仅用多头笔刷,勾勒出两组部分交叉的同心半圆,被称作“有半圆环垂饰的斯凯佛司杯”。
有半圆环垂饰的斯凯佛司杯,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后期陶瓶,在只用几何图案的基础上,逐步引入人类的主题,出现了以人物为主的、简单的情节性绘画,但这时候的人物是几何形化的,人的身体是用线条或形状来表现的。比如下图的海战双耳喷口瓶,瓶身被分成水平的条带,及垂直的区块,上面填满了直线和曲线,最显眼的是它的下部,画着两艘战舰,和全副武装正在攻击的士兵,士兵的身体不是用线条表示,就是用倒三角形展现。有趣的是,《荷马史诗》的编写,与这件陶杯的生产,是在同一个世纪,杯上的画面,在史诗里能找到相应的场景,可见,神话题材已经被引入了瓶画。
海战双耳喷口瓶,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第二阶段,古风时期,黑绘和红绘出现。这一阶段从公元前700年到前480年。最初的百年间,可以称作东方样式时期,希腊与埃及、亚述等东方国家联系密切,受他们的影响,动植物纹样开始在瓶画上流行,尤其是动物图像,如狮身人面像、半人马像等开始频繁出现。公元前七世纪后期到前六世纪,动物在瓶画中往往排列成行出现,成为固定的特色,比如上文提到过的,绘有动物纹饰带的奥伊诺丘瓶。
奥伊诺丘瓶,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此时,科林斯成了主要的陶器产地,从这里走出去的陶瓶,流通于整个地中海世界,黑绘风格也从这里开始盛行。从公元前七世纪末,到前六世纪末的黑绘陶器,标志着外来风格与本土艺术的融合。黑绘技艺处理时,器物上的图案,用一种事先准备好的液体黏土,也就是一种叫釉的东西绘制,轮廓由划割的线条表现,同时涂上红色和白色的颜料,经过三个阶段烧制后,涂釉的图案变成黑色,空白处及预留的背景,仍然显现出黏土原有的浅橙色。比如下图的泛雅典娜节安法拉奖品瓶,就是一种黑绘陶瓶。
泛雅典娜节安法拉奖品瓶正面,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陶瓶正面主要表现的是雅典娜女神,她身穿盔甲,衣服的褶皱看上去很柔软,一手拿盾,一手拿矛,盾牌上画着带翼的马。女神站在两个柱子中间,左侧的柱子旁写着铭文:(一个奖品)来自雅典运动会。
下图所示是陶瓶的背面,画着两个男运动员,在进行古希腊式博击项目,右侧一个训练师站在一旁观
泛雅典娜节安法拉奖品瓶背面,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这个陶瓶正反两面的图案,体现了神话主题,与日常生活主题的融合,这是当时最常见的两大瓶画主题。
在黑绘流行的过程中,人们不再满足于这种阴绘的风格,而是渐渐发现了阳绘的美感,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将陶土原有的红色,作为图案的表现色,而将图案以外的瓶身背景,以黑色表现。最先引入红绘技艺的,是雅典一位签名为“安多基德斯”的陶工,在雅典和希腊世界的其他地区,红绘风格的精美陶器迅速取代了黑绘器物,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两种风格其实是并存的。下面的卡尔皮斯瓶就采用了红绘技艺。
绘有婴儿赫拉克勒斯扼蛇的卡尔皮斯瓶,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画面表现的,是宙斯与情人的儿子赫拉克勒斯与蛇搏斗的故事,站在他身后的,是他的保护神雅典娜,他旁边的婴儿,是他同母异父的兄弟,而左右两侧的大人,是他的母亲和她的丈夫。
这样一个颇具神话色彩的画面,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世俗化的诙谐感,可见,在希腊人心中,神并非那么高不可攀,而是具有人性化。
第三阶段,古风末期至古典时期,白绘出现。这时期从公元前480年到前323年左右,红绘虽然在瓶画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到了世纪中叶,希腊陶瓶一改黑、红两色为主的色调,白底技艺开始出现,成为重要的瓶画技法,用作图案描绘的颜色也更丰富。白底陶瓶首先在需要装饰的部分,或者全部表面罩上一层浅色化妆土,作画的颜料,最初是在烧制前使用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慢慢地,颜料可以在烧制之后再加上去,单调的红色与黑色之外,人们开始引入粉色、紫色、绿色、蓝色,以及其它与黑绘和红绘不相容的颜色。
白底陶瓶主要用于莱基托斯瓶,是一种为死者装芳油的细颈瓶。下面的陶瓶上,用浅褐色来表现人的皮肤,显得很特别,头发似乎也用了不同的颜色表示,看上去非常灵动。比起黑绘和红绘,白绘似乎创作更自由一些。
莱基托斯瓶,拍于《如何解读希腊陶瓶》第四阶段,衰落期。公元前四世纪以后,希腊陶瓶走向了衰落。一些陶工生搬壁画技法于瓶画,而不考虑与陶瓶的融合,加上享乐主义盛行,器形装饰过度追求繁缛,制陶术也模仿绘画,导致瓶画意趣不断弱化,显得十分造作,古希腊曾经繁盛的陶器艺术,就此让位于雕塑。
以上,就是怎样从铭文、器形、纹饰风格、图像的故事性着手,去了解一件陶瓶,理解了这些因素的由来与意义,我们才会发自内心地,去欣赏一件器物,正如默滕斯在《如何解读希腊陶瓶》里说的:“无论这些最精美的希腊陶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它们都是器形、技术、附属装饰,以及人物形象装饰的完美结合。观看它们的愉悦与兴奋之处,在于辨认出这些纷繁复杂的元素,和浑然天成的组合。”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