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牧羊日记》是一本由[瑞典]艾克瑟・林登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一):轻松诙谐的减压之作,温暖而治愈
你是否也同我一样,身在俗世,心向远方?也许,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一片远离喧嚣的自由之地,令人忘记烦恼,放下欲望,让自己的灵魂与大自然赤诚相对。而在现实中,这是那么遥远,可望而不可及。当我翻开这本书,周围的喧嚣仿佛陷入沉寂,我似乎跟随作者一起逃离都市,去到了那片梦中的草原,看草长莺飞,花开雪落。我闻到了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听到了草原上的风吹草低声,一朵朵洁白的羊儿的咩咩声,一切久违了的,最纯真最美好的自然之声……
本书由一篇篇简短的日记组成,轻松不失深刻,诙谐不失严肃。作者的笔下的羊儿,是顽皮的,执拗的,天真的,可爱的。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出作者对羊儿的喜爱之情。而当有一天,他不得不去亲手宰杀他们的时候,我在他那貌似理性而冷静的文字下,却分明看到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挣扎,不禁为之动容。他的日记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叙事,更包含了很多的灵感和哲思,让疲于奔命的你我忍不住停下来沉思,重新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牧羊人立在天地间,远离人群,却毫不孤独,他与羊群为伍,与万物相伴。他走出都市,走出困住身心已久的安乐牢笼,走进大自然的风云雨雪、四季变换中,赤足与天地亲密接触,仿佛找回了久违的童真,仿佛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我们或许不能像读者一样勇敢逃离,但至少我们的心可以通过这本书来感受这一切。
amp;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二):逃跑,让人恼火!
前一阵儿在微博里看到一个视频,国外一位农场主,每天都用无人机驱赶奶牛回牛棚挤奶。他把无人机的视角做成了视频发到网络,这个视频大获好评,也被很多自媒体转发,播放点赞过万。
其实不意外,碧草连天的牧场和可爱的奶牛会让视觉很舒适,让身心很放松,对于城市的生活,有很多不同且美好的方式在我们同一个星球上演着。《我的牧羊日记》就是在讲述回归自然田园的放牧生活。
说是回归,不如说是逃跑。和林登的羊儿们一样,让人恼火。在人类智慧、历史演化、科技进步的数字化时代中产生的疲倦、麻木甚至是厌恶,太不可思议的反差,却又是那么的情理之中,相信每一个身在都市中的人都能感同身受。我也不会意识到在你自己刚刚读过一本科学至上、人类探索未来的书过后会去在不厌其烦地修补栅栏、任日出日落都和羊儿们厮混在一起的文字中休憩。很分裂,却由衷的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安适与平静,多了虔诚、感恩与敬畏,这些隐藏在深处的积累是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如果世上所有的人都去做同一件事,那么做这件事一定是错的。林登说:“商业化养殖毫无意义,有利可图,却毫无意义。”这句好完全击穿了我,我在这句话里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时代的无趣感、盲从感和孤独感,你会想说娱乐至上的今天这些感受怎么会和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但内心不会欺骗自己,我们处在一种随时想要逃跑的状态,人生的模式被格式了,但你总想有一天能格式化它,重新开启,是出走、或是游行、是隐匿或是放飞自己。
但出于种种原因,很少有人有勇气放弃眼前的一切,开启那场梦。对啊,确认过自己实现不了的那就是一场梦而已。《我的牧羊日记》就是我最琐碎最可爱最善良最治愈的梦,在简短的日记里,总会发现在一段时光就会有新的思考和理念,但从不设计近乎自然,在追求人类前进的方式中,停留也许更适应一些人的理想,简单、切实的牧羊生活,也活出了鲜活的人生,并洋溢独特的人生哲学。我们也许要跟更多的生命学会相处,学会跟自然万物彼此亲和,才会看清真正的自己,正视那个想要逃跑的自己。
把着羊角拖着它们回来是有多大的乐趣。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三):《我的牧羊日记》:书与远方
《我的牧羊日记》是瑞典作家艾克瑟·林登牧羊生活期间所写的观察日记,每篇日记短小精悍,读来趣味性与哲理性兼顾。例如有一篇日记是这样写的,“牧场里,几条小路若隐若现,羊儿们首尾相接排成一队,这样就不会践踏践踏草地。我可想不出这么妙的主意”。颇让人认为,《小羊肖恩》里的羊们也是这样机智聪明,是不是也是编剧认真观察、联想的结果?
羊群存在的意义,并非帮助人类进行思考的,它们本来就属于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只有人亲近它们,才能亲近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生活。钱穆也曾说:“人生花样虽多,终不能脱离自然。”换言之,脱离自然的人,是生活不好的。
想必很多人都深有感触,疫情期间被要求隔离在家,有家人陪伴还好,如果因为工作原因必须留在外地的出租屋内,那几个月下来,心理多少是会出现些异样的。这与很多人的工作情况是一样的。大城市的“996”,要求员工几乎每天24小时都围着工作转,周末时间便只想补觉或者打打游戏、刷刷剧,连去户外活动也成了奢侈。长此以往,便会陷入“除了工作一无所有”的窘境。
艾克瑟·林登也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重压之下,他毅然决定辞职牧羊。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他远离人群与城市,在牧场里与一群羊生活在一起。日常工作就是保证羊们的生活起居,以及防止羊群逃跑。奇妙的是,在这里,他并没有担心薪资、生活水平等现实问题,与羊群的相处,让他觉得心安。原来工作中搞定一个大订单的喜悦,现在看来竟不值一提。
“当人们将自己从繁忙而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抽离,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与安宁,往往会发现,原来,当你身处人群,你会觉得孤独,但当你开始独处,便会清晰地意识到,我们与万物同在。”
有人说,生活不如意时,请试着矫正你在宇宙间的位置。将眼光放得长远,看到的世界越大,就会发现目前的不如意都是作茧自缚。
前几年媒体宣称,“逃离北上广”“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时受到很多人的响应。后来才发现,北上广是没法逃离的;到达远方后依然有苟且。实际上,真正能把生活料理得精彩、通透的人都知道,苟且与诗是可以兼得的。这就是王小波说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因为生存要忙碌奔波,但千万不能少了一个精神家园,一个诗意的栖息地。
而《我的牧羊日记》便是这样一本小书,它的设计精美,篇幅很短,适合疲惫的间隙读上一段。如果暂时到不了远方,就在书里想象出一个远方吧。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四):在独处的时光里,感受生命的况味
对于久在都市居住的你我来说,虽然感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但也难免会因为生活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感。
瑞典学者艾克瑟・林登便是如此。之前,他与家人居住在斯德哥尔摩,虽然,他家庭幸福、工作顺利,可内心却依然有一块空白,甚至,他的内心就没有得到过放松。
在城市中住得久了,艾克瑟・林登就开始思考起许许多多的终极问题:比如,生死之间的关系,再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作为一名学者艾克瑟・林登深切地意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他有足够的证据指出环境危机即将爆发,生态灾难步步逼近。看似坚固的人类文明,其实非常脆弱。
一个偶然的机会,艾克瑟・林登接手了某个项目。他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父母居住的农场,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牧场生活。在与羊群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艾克瑟・林登与羊羔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天天坚持写日记,为的就是记录下自己来到农场,成为牧羊人之后的心境转变。
在这片牧场里,没有都市里的游乐设施,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购物大厅,同时,也没有都市里的喧嚣和浮躁。也正因此,艾克瑟・林登笔下的文字里充满了令人平定的力量。这些文字,最终结集出版为《我的牧羊日记》。读这本书的过程,我们会有一种重回自然怀抱的欣喜感觉。
初读《我的牧羊日记》,感觉这是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真实故事。艾克瑟・林登文字幽默,记录的事件也是充满童趣。读这样的文字,我们的身心都会得到放松与疗愈。但是,这本不足200页的书里,却充满了作者对人类生存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所以说,这本《我的牧羊日记》简直就是北欧版的《瓦尔登湖》啊。
通过深刻的观察,艾克瑟・林登发现世间万物皆有灵性,即便是一只小羊羔,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艾克瑟・林登建议我们也应该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惟其如此,我们才会真正发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也像艾克瑟・林登一样,在城市中找不到片刻宁静的时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不妨把自己沉浸在这本书中。《我的牧羊日记》里既有诙谐幽默的故事,又充满了关于生命的哲思。我们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青草、星光以及成群的羊羔。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也可以偶尔地来到自然之中,卸下一身疲惫,重新找回久违的清静、安宁。
很多人害怕独处,害怕自己无力承担内心的孤独。但是,看过《我的牧羊日记》才知,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有通过独处,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而所谓“孤独”,不过是用来观察生命、感受自然的一种方式而已。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五):田园牧歌没有那么好玩,但也没那么糟糕
在社交网络上,一直有一派人士热衷于斥责拥挤、喧嚣、污染严重大城市,并赞美小桥流水、鸡犬相闻的乡间生活。然后就会杀出另一波人马跳出来嘲讽说:农村的美好生活不过是网红们照片下的幻象罢了,有本事真的去乡下待一阵子去!
而本书的作者艾克瑟・林登则是一位真的敢说敢干的狠人,当他发现自己受不了大城市的苟且后,并不是简单的去风景优美的地方度个假,“净化”一下自己的心灵。而直接跑到一个偏远的农场里去放羊,并且一放就是十年,而这本书就是他在打理牧场的第一年写下的日记。
因为我家在城乡结合部的位置经营过很长时间的养猪场,所以对书中很多部分的描写还是挺深有体会的。比如一大群牲畜生活在一起,如何解决弱小的个体被霸凌(是的,这个问题可不只是学校和网络里才有)?对付群体里的不安分家伙如何将其教训的服服帖帖?放养时怎么防止它们逃走(好在我家的养猪场成规模后我不用提着棍子四处撵撒欢的种猪了)?
看着作者用一种很文艺的笔法去写自己每天放羊时遇到各种鸡飞狗跳的琐事时,其实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不过,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并不是一篇篇诙谐的小故事,而是当日记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作者遇到了他放牧生涯最难熬的一部分:成熟的绵羊们接下来的命运就是被宰杀了。作者在日记里只用了只言片语描写了自己心里有些不舒服,不过仔细的翻下去的话,会发现连续几天都没有写任何有意义的文字,甚至有几天是一笔代过的。
家里没饲养过大型牲畜的朋友可能会有些不理解,最初购入它们的时候不就是为了养大了掉的吗,这么多愁善感还当什么牧民?
问题是理性的了解是一回事儿,但是劳心劳力的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将一只手就能提起来的小生命养成一个大家伙后,对它们生出宠物般的感情几乎是难免的。
还记得我妈把她养成熟的第一批肥猪赶上屠宰场的车后,一直站在门口盯着那辆小货车良久。第二天吃晚饭时,还用一种她自以为很轻松的口气说:“大耳朵和三角眼(我妈认为最听话和最滑头的两头猪)这个时候已经被做熟了吧。”
好在这种情感会随着屠宰的次数变多而麻木,本书的作者也不例外,在日记的前半部分我们还可以看到因为被选为种羊恃宠而骄的布罗尔、桀骜不驯的幻影侠、瘦弱的195号等性格各异惹人怜爱的小绵羊们。
但是到了后半部分,作者对于某只羊的具体描写越来越少,偶尔遇到值得一提的故事,也用“某只羊”来指代。以至于当作者的老婆去阅读他以前写下的文字时,充满好奇的问195号最后的命运如何时,他甚至只能通过查找生产记录确定那只母羊是否活着……
在日记的最后,作者自己也承认对待羊群的态度越来越“公事公办”,哪怕是在偏远的农场里他做的所有考量也都是经济利益方面,自己最初因为讨厌这个越来越商业化的社会而选择的避世开始显得毫无意义。
但我却觉得他对这个问题的执念太深了,毕竟作者并不是个为反现代化可以牺牲自己便利的人,这一点在他追绵羊吃瘪后果断装电栅栏时就感受到了。如果我有幸能和作者交流一次的话,可能会和他说:我毕竟我们想要田园牧歌的同时,WiFi信号也得好不是。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六):活灵活现的草原牧歌
《 我的牧羊日记》是一本非常优美,回归大自然的叙事日记文集,133篇充满感动、哲思与诙谐的日记,记录了作者来到乡下的地方,在这里享受孤独,过着简朴的隐居乡间的生活,在这里牧羊、种菜。过一种陶渊明的田园式的生活,牧羊山坡下,悠然见南山,令人神往。远离城市喧嚣,作者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三年的时间,四季更迭,听一晌午鸟鸣,坐在草地上看小羊散步吃草,每天的日子都不一样,令人羡慕,令人赞叹!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一本可以经常翻阅的书,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们也跟着作者得到虽然小却非常幸福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在悠闲生活的节奏之下,仿佛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人生应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开开心心活好自己。书中描述的牧羊生活,都是非常有趣味的,每天都有令人新奇的新鲜事。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讲述了活出自我、活出趣味的一个个故事。他讲述与羊儿是怎样相处的。并且观察羊,与小羊互动,通过牧羊来放慢生活节奏,放松身心。
作者是一位懂得生活、很有品位的人。他将自己亲身生活经历的事一件件讲给你听,在他笔下,什么都是很有趣味。他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观察和描写了他所生活的家园里,一些非常细微的小事,也许这些都是大作家不屑一顾的些微小事,作者细微观察他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人、生活的状态。所以,读这本书如同也与作者一起经历那些有趣的见闻。虽然书中所记录的都是一些凡人琐事,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乐趣无穷。
作者这种回归自然的追求对他来说,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满足于乡下的牧羊生活。这就是他想过的一种简朴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正因为他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虽然花费的精力,把一个对乡村的感情写在散文里。平和是他文章的主题,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艺术,人世间只要有情有爱,就将变得美好而光明。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时候会使我们处于心中不安的状态里。城市的快节奏和职场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难处,感情生活的不如意。我们我们工作生活有压力,那也不妨经常在假期去晒太阳看书,过悠闲的生活,一位内心非常安定的人,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把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放下,然后就会自由自在。就是应该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开开心心活好自己。书中描述的点点滴滴的乡下牧羊生活,都是非常有趣味的,每天都有令人新奇的新鲜事。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有趣味的故事。
《我的牧羊日记》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是一本可以在旅途中翻阅的小书,定会吸引和感动你,让我们在书中也跟着作者得到虽然小却非常幸福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吧。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七):一本活灵活现的草原牧歌
《 我的牧羊日记》是一本非常优美,回归大自然的叙事日记文集,133篇充满感动、哲思与诙谐的日记,记录了作者来到乡下的地方,在这里享受孤独,过着简朴的隐居乡间的生活,在这里牧羊、种菜。过一种陶渊明的田园式的生活,牧羊山坡下,悠然见南山,令人神往。远离城市喧嚣,作者过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三年的时间,四季更迭,听一晌午鸟鸣,坐在草地上看小羊散步吃草,每天的日子都不一样,令人羡慕,令人赞叹!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是一本可以经常翻阅的书,定会吸引你的眼球,让我们也跟着作者得到虽然小却非常幸福的点点滴滴的生活。
在悠闲生活的节奏之下,仿佛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人生应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开开心心活好自己。书中描述的牧羊生活,都是非常有趣味的,每天都有令人新奇的新鲜事。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讲述了活出自我、活出趣味的一个个故事。他讲述与羊儿是怎样相处的。并且观察羊,与小羊互动,通过牧羊来放慢生活节奏,放松身心。
作者是一位懂得生活、很有品位的人。他将自己亲身生活经历的事一件件讲给你听,在他笔下,什么都是很有趣味。他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观察和描写了他所生活的家园里,一些非常细微的小事,也许这些都是大作家不屑一顾的些微小事,作者细微观察他生活中的事物、身边的人、生活的状态。所以,读这本书如同也与作者一起经历那些有趣的见闻。虽然书中所记录的都是一些凡人琐事,没有太多的华丽辞藻,却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乐趣无穷。
作者这种回归自然的追求对他来说,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满足于乡下的牧羊生活。这就是他想过的一种简朴的生活。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正因为他爱自己的家乡,爱家乡美丽富饶的山河土地,爱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虽然花费的精力,把一个对乡村的感情写在散文里。平和是他文章的主题,也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人生的艺术,人世间只要有情有爱,就将变得美好而光明。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时候会使我们处于心中不安的状态里。城市的快节奏和职场的压力和人际关系的难处,感情生活的不如意。我们我们工作生活有压力,那也不妨经常在假期去晒太阳看书,过悠闲的生活,一位内心非常安定的人,心乱一切乱,心安一切安。把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放下,然后就会自由自在。就是应该用一个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世界,开开心心活好自己。书中描述的点点滴滴的乡下牧羊生活,都是非常有趣味的,每天都有令人新奇的新鲜事。作者用质朴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有趣味的故事。
《我的牧羊日记》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这是一本可以在旅途中翻阅的小书,定会吸引和感动你,让我们在书中也跟着作者得到虽然小却非常幸福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吧。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八):只有思想无法被剥夺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宋·苏轼《行香子·述怀》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关于逃离的梦想,逃离城市的喧嚣,逃离一成不变的生活,只是有的人做了,有的人依然只将这想法放在心底。
《我的牧羊日记》的作者艾克瑟就是这样的一个逃离者,每天在地铁的轰鸣声中辗转,被生活耗尽了活力,他曾经用白眼反驳母亲对城市的抱怨,却终在日复一日中向往起了旷野,于是,一个合适的机会,一座完美的牧场,开启了他的牧羊生活。
这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真正的迁徙,旅行有归来的时候,而迁徙则意味着放弃了过往,选择了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尽管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在地铁上奔波的伙伴在计算着他们放弃这“异想天开”的想法打道回府的日子,可是他却在和羊儿相处的日子里,成为了地地道道的乡下牧羊人了。
这本日记记述的是他从城里人向牧羊人的转变的过程,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只是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带着一点可爱的欢脱,诗意的描述和真实的思考。
刚刚逃离的日子里,更多的是一种新鲜的感觉,他悄悄地观察着他的羊群,它们悠闲自在,心满意足,那何尝不是他的感觉?他尝试着新的工作方法,和桀骜不驯的公羊斗智头勇,因为羊群献给他的叫声和迎接而感动不已。他说:养羊是一件需要长期坚守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一种爱好。
的确,当牧羊成为了生活,他需要在每一个日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热骄阳,无论他开心烦躁还是健康疾病,他都必须去细心照料那些羊儿们,因为那已成为肩头的责任,什么是回报?肉?羊毛?不,他告诉我们回报便是更多的责任。
他说:你不需要考虑自己的人生,是否充实?因为你不得不站在200码外的田野里沉思——完全的——我是说真真正正、彻彻底底忘记那些虚荣。
看到这里,我沉默了,刚开始打开这本书时的感觉和现在完全不同,不是幻想,不是欢乐,而是一种真实,当刚逃离都市的“蜜月期”结束,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失望?会不会怀念过往?
我看到他第一次经历独立完成宰杀过程那段时间的记述,我的心里是震撼的,他没有用文字去描写那些场面,没有过度的描述,可是我却能真实的感觉到他的情绪……
虽然那是心意已决,虽然那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得知的宿命,但当那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举起手中的枪为和羊儿共度的时光画上句号的时候,他心里该是怎样的苦涩?书外的我只能想象,却不敢想象……
之后的日记,是很久的空白……
宰杀是在10月,可是到了来年1月他才似乎缓和了心情,重新写起了日记,他蓦然发觉这里的生活和最初的想象完全不同,他开始真正像一个牧羊人那样去思考。
从开始给小羊们起名字,将他们的点滴都记在心间,到后来仅剩下的编号和文字的记录才能唤醒模糊的记忆……
我跟随他的文字开始思考生死开始思考现实。
诗属于远方,眼前只有苟且。
但是,心远地自偏。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九):本是为了逃离都市生活,没想到却收获了更多
艾克瑟·林登,如今和家人一起住在瑞典的一个偏远农场——当然这个农场是他父母的乡下农场,担任的是“羊倌”的角色——而在此之前,他住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在大学里教授文学研究。从“象牙塔”到乡下农场里的一名牧羊人,这个巨大的反差实在是太大。但对于艾克瑟·林登来说,很显然,他非常享受如今的生活,也认可了自己的新身份;而对于都市的生活并不怀念和留恋,而且他事实上对于都市生活已经无法忍受了!
估计对于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放弃首都或者大城市的生活,去过上一种和过去截然不同的生活,比如到农村——哪怕只是城市的郊外,或者像艾克瑟·林登一样到某一个农场去——即使只是待上一两个月,也是一件非常难以想象的事情。除了本身就是农村的中国人,除了实在没办法离开农村和土地!毕竟,更多的时候,是偏远的山村里的人想到较大的乡镇上居住,乡里的人想到县里去,县里的人想到市里去或者省会城市去,而北上广深,即使有那么多的吐槽和怨念,即使一度形成逃离北上广深的所谓“潮流”,大部分中国人的内心想法,还是想要成为北上广深的一员;或者,次优选择,到一个比现在所谓更好的地方去!
所以,假如艾克瑟·林登遇到这样的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会得到任何支持的,反而会受到无尽的嘲笑和不解,觉得除非是艾克瑟·林登脑子进了水!否则,想都不用想,从首都的一名大学教师,到乡下农场的一个牧羊人,这其中的差别还真不是一丁半点。但艾克瑟·林登却坦然地接受了这一切,而且确实也非常享受这一切——虽然他一度不怎么适应,虽然不会像人一样说话表达、只会凭着自己的本能生活的羊儿一度让艾克瑟·林登觉得崩溃并且感受到无尽的挫折感!但如今,艾克瑟·林登已经非常喜欢农场的生活、喜欢牧羊人的身份,并且还计划着做更多的事情。他觉得,假如自己还在都市里生活,总有一天自己会让城市生活“耗尽”活力!
而且,在乡下农场的生活时间越长,其中的酸甜苦辣感越多,艾克瑟·林登这个“半路出家”的牧羊人,已经越来越自然地与大自然、与羊儿们之间建立了越来越和谐的关系。甚至,他开始觉得,不是他在养羊,而是羊儿们在守护着他……
1800多年前,当陶渊明决意不为五斗米折腰,决心去过一种“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的时候,他也确实很难收获到多少知音——虽然诗歌很美,但大多数人的显然更加现实一些的选择则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没有人会逆了所谓的潮流,从城市搬到郊外甚至是偏远的乡村去居住!更不用说,像艾克瑟·林登一样,逐渐感受到了乡村生活、农场生活的那一种痛并快乐着——他在《我的牧羊日记》中记下了他这样一个牧羊人的日常!
当然,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也确实没必要对都市生活敬而远之,觉得非要回到乡下生活才是上上选择。更重要的是,坚守好自己的内心,做正确的事情,充实地过好每一天,这显然也就可以称之为做得很好了。
《我的牧羊日记》读后感(十):生活是一种态度
才看完梭罗的《瓦尔登湖》,就被梭罗那种不拘于外,只身苦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倾倒,但是我也很清楚明白的知道,自己没有梭罗那样的睿智成为不了那样的人。一个人你既要他享受社会生活发展的便利,同时又想回归大自然的本我,就像鱼和熊掌一样不能兼得,所以全世界只有一个梭罗放弃了社会生活便利一个人独居瓦尔登湖寻求内心安稳,而后来者们没有人能做到如梭罗一般决绝,所以只有模仿他,但是也都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安稳,因此有了林登这本《我的牧羊日记》的诞生。
一家人逃离了社会的喧嚣,选择了一个农场,开启了牧羊人的生活方式,自给自足,没有社会的喧嚣与吵闹,细心观察羊儿的生活,发现生活的意义……一副悠然的画境油然而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这我,那就是生命的意义。林登观察羊儿们发现的“羊儿们只关心三件事,吃喝、交配和逃跑,至于其他的事情,他们一向随遇而安。”我想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吃喝为了活着,交配为了繁衍,至于逃跑,我想是羊儿为了不受拘束吧。
后来林登又发现“ 才不是哩,小羊肯定也关心一朵玫瑰好不好看,那个狗狗是不是它的朋友,只是你们不知道。”当然这来自于他的想象,不过可以看出来,他已经完全的融入了羊儿的生活,你看他把羊儿描绘的多么像人!不知道林登的牧羊人生活持续了多久,不过随着他的日记,能感受到他流露出来不安!因为他发现了即使是在羊儿们的圈子里,也有着社会的原型!自己手操羊儿的生死大权,羊儿们也像社会人一样对自己有所依赖来 ,也学会的撒娇卖好。我不觉得是林登在牧羊生活中找回了内心的宁静,但是和羊儿相处的几年里,他肯定获得了平静,因为羊儿们的世界比人与人之间的世界简单得多!不过我想林登最终会从牧羊人的生活中话来!从日记的发展来看,早晚有一天羊儿们会变成“社会羊”,而他自己则会曾为羊儿眼中的上帝。这就脱离了林登的初衷!
我时常想,为什么追求内心安稳的人几乎都会选择远离人群的地方?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地方少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不用在为了获得什么去劳心费力。可是你会发现这可能是多余的,人士不可能脱离社会的,即使是梭罗、林登也没有脱离。他们只是比我们走的更远一些,想的更多一些。再者即使远离人群,生活有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只是把人与人之间的战场挪到了人与动物或者是人与自然之间。生活其实只是一种态度,找回内心的宁静也不必深山求道,红尘俗世也可悟道参禅。
无论梭罗还是林登,这两位学者都是厌倦了世俗才追求精神上的宁静的。换言之,就是他们都拥有了比常人更多见识的人,所以他们选择了追求宁静。我想起了看过的一幅画,读书和不读书的区别。通常内心不安的人就是那些读了一些书的人。
读了大量的书可以和梭罗、林登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寻旧慰藉;不读书的人想不到那么远,而只有那些读了一些书的人才会迷茫现实。
还记得那个陕北放羊娃的故事“放羊干啥?赚钱;赚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很多人眼里只觉得悲哀,可是这种循环不正是圣人绝智的目标?只不过梭罗他们是走了一圈回来,而放羊娃只是站在原地,生活的态度不一样罢了。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