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民主建设出版社著作,30出版的231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7-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卑与超越》精选点评:
我们赋予经历意义,并决定自己的命运。但对于童年早期经验严重受挫的人,这一句简单的话多么难在现实人生中突破啊,人格在五岁末就成型了,此后漫长的探索又怎能是一句消除童年人格错误能简单做到的。一边想试图用科学说服自己,可内心总是被人生总是失落的文学性战胜。
生命在追求意义!有的人是在追求超越他人的优越感。有的人是追求合作;有的人是在追求超越自己。经典书籍,需要一读。191107
叫大师,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本书适合反复看,一遍肯定吸收不了所有知识。 还有,读这书的人没有点伤还真不行!
虽然是近一个世纪前的作品,很多概念已经成为常识或证伪,但如今读起来还是很有启发性。一方面反思自省,一方面也激励自己以后多了解教育心理学和个体心理学,好好做爸爸/丈夫啥的咯。
首先还是觉得书名翻译的不好。写的感觉有点东西,但是都没有太展开,只是笼统表述了一下。这本书的神奇在于,很多地方我都有所感触,我也会思考有哪些事件铸就了现在的我,但是也只是会给我第一感觉是,哦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事啊,然后没有了。人是如此的难以改变,你我都不是最好的自己。
正视心理学,不再把它当鸡汤。原初记忆,生活风格,合作。
阿德勒把人生问题分为职业问题、两性问题和同伴问题,一个人对自己早期经历的解读决定了成年后是否能学会合作,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这三个问题。作者说人的性格在四五岁成型,不就是俗话的三岁看到老吗?有些观点很有启发,反思了自己的一些问题,但是对有些说法,比如犯罪,比如婚姻是义务等,实在是不同意,不知道是不是年代局限。
让我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提醒了我们关心他人,不要自私自利,对于我来说,这个提醒是很重要的。
我以为会读到一位作者写的书,结果却遇到了个人。
用自卑解释人的行为,视角很独特。但是书中对于合作的无条件宣扬,只是一厢情愿的政治正确却与人性和现实相违背。现实中,人们不会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人们合作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毫无根据、简单粗暴地要求所有人由内而外地在每时每刻都必须合作,凡做不到的就是一个不正常不合格的人,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也无法执行。作者的言语中常常不由自主地透露出迷之优越感以及浓厚的圣母气息和戏精特质。许多论据都不够充分,许多论断都太过武断。将自己的理论褒扬得几近完美,同时不忘贬低一下同行的理论。根据我的经验,凡出现此种情况,作者的个人品质必然存在明显的缺陷,而这种缺陷显然与作者在书中为自己树立的圣母形象严重相悖。除此之外,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譬如对梦的解释,对于原生家庭对个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分析,对犯罪心理的研究等等。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一):自卑与超越
书中提到的最多的字眼就是合作二字,作者阿德勒提出合作贯穿于人类生命的三大问题之中,即职业,友谊,爱情。毋庸置疑,合作确实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例如丈夫与妻子在家庭生活中地位平等,互相协作,才可能教育出正常处事积极的孩童。但是,从我个人角度来看,作者一味的夸大合作的意义,掺杂着一种圣母气息,着实令人不快。合作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难道一个人不擅长合作,就必然出现心理偏差,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吗?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这本书篇幅最多的是犯罪与预防,在这章中,作者解释了犯罪的原因——犯罪者没能处理好生命的三个问题,社会情感方面不合格。其实罪犯的所有行为和态度都是他在努力变得优越,解决问题,克服障碍。只是他们对于优越感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印象最深的是“犯罪是懦夫模仿英雄的行为。”一种虚假的优越感驱使他们追求脆弱的虚荣和骄傲。作者还创造性地提出群体治疗的方案,确实有借鉴意义。
这本书是我读过有关个体心理学的第一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作者论点论据都很有代入感,让人反省自身。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二):阿德勒在不同章节里对我影响最深的理论们
1. 人生三大问题:友谊、职业、爱情。
2.童年早期的记忆会对长大后的生活风格产生很深的影响。
3.被宠溺的孩子难以学会与人合作,是社会发展最大的问题(有被暗示到所以感觉极端,但被宠溺的孩子要慢慢学会不只为了自己,加油)。
4. 友谊:人类生存的环境——周遭充满其他人,导致了每个人的生活风格、目标都需要以与他人合作为目标。
5. 职业:通过童年时期的喜好可以发现未来职业导向,需要家长和老师发现、引导;反之,遭到制止则会破坏兴趣。职业还是防治犯罪的最后一条防线,很多罪行的产生往往在一个人失去“职业”这个与他人合作最后的机会之后。
6. 爱情: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完全体现在对婚姻的态度、婚后的目标和对孩子的教育上。拥有一个伴侣,是个人生活中一段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婚姻需要两个人互相关照、真心为对方着想和把对方的追求、喜好和态度置于自己之上,这样才可能有平等的产生。反之,被宠溺的儿童在婚姻中难以被满足,需要为自己想好找情人、离婚等退路,或者因为对方感受到强烈的被压迫感,导致TA先采取破坏婚姻的行动。
7. 家庭对孩子的早期影响至关重要,不是因为环境决定生活风格,而是对环境的解读。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常常被社会低估,不应因为母亲的经济能力次与父亲而被轻视,母亲对孩子恰当、适度的关爱是孩子学会合作的第一步。一个家庭里各个成员应该平等合作,互相帮助。
8. 小学很重要的一个责任是为了弥补某些家庭(比如单亲家庭)不能教会孩子与人合作的问题。而比起家长,小学教师群体更容易被培养,应具备一些心理学知识,教会孩子合作。
9. 梦的不切实际是梦主人对现实的逃避,帮助梦主扩张自我保护。
读后感: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比起弗洛伊德由生物定向的“本我”,阿德勒更侧重社会文化定义的“自我”。虽然感觉有时候他过于强调人对社会的作用,而忽视了自己人本身原始的本能和真正的意愿;并且有一些想法很难实现(比如普及给老师的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另外,强调仅有男女两个性别对LGBTQ不是很友好。但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学会与人合作依然是我现在认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之道。❤️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三):大爱的人生最幸福
其实这本买了有一年了,但是一直没看,正好假期看了《被讨厌的勇气》,于是趁热打铁,把阿德勒的这本《自卑与超越》翻出来看。真的是误打误撞,这个看书顺序是对的。如果直接看《自卑与超越》,可能一下子无法接受个体心理学的观点,但是因为《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用青年人与哲人对话的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了解并走进阿德勒心理学,将难懂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用贴近生活且浅显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所以就比较容易明白也更加能够融入其中,有了这本书的铺垫,再读《自卑与超越》就没有那么晦涩和学术了。但是我还是觉得《被讨厌的勇气》更有实操意义。 按照阿德勒的观点,我们所经历的并非世界本身,而是世界对人的意义,也就是事件、经历本身没有意义,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解读出来的,所以,有多少种人,就能解读出多少种意义。同时,私人意义是无意义,因为无法共享,只有为了社会性的贡献才是有意义的。这一点其实和佛教所说的大爱表达的是一个意思,我发现其实古今中外很多能称作经典的中心思想表达无不指向这一点,表达都是一个东西,只是所用的具体描述词汇和表达方式不同罢了。合上书以后,最大的收获就是教你不管处于生命的人和阶段,不管遭遇什么样的情形,都要有为他人着想、贡献的动机与思维,否则,无论如何都无法幸福、成功。生意的意义在于关心他人,在于合作。就好比,如果创业只是为了赚钱,那你永远也赚不到钱,赚到了也未必守得住,但是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大家、为了社会,为了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那你成功就相对容易,钱就是随之而来的东西。包括问题儿童、罪犯、不和谐的婚姻等,都是因为个体的人太关注自己、自私、没有为他人的心,才导致的。 阿德勒认为每一人都有三大纽带,带来三个问题:职业问题、同伴问题和两性问题,任何人内心对生命意义的解读都表现在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之中。也就是人是无法和其他任何人割裂开的,人是永远活在关系之中的。具体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觉得工作不顺利不喜欢,你可能首先要想一想不是工作让你讨厌,而是工作中的关系没处理好让你觉得工作讨厌。这三个问题是一个的主线。如果你最终能成为工作中的好同事、所有人的好朋友、婚爱中的真正伴侣,这就是对你作为一个人的最高赞美! 看完书,我突然对母亲这个角色充满敬意,也觉得更佳应该在具备足够的勇气、知识以及技术后再当妈妈,因为一个孩子的前五年对他一辈子人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形成影响实在太大了,母亲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孩子感受一个“可信任的他人”,然后帮助孩子拓宽并加深这种信任感,否则孩子很难发展他对他人以及社会的兴趣,而早期记忆是他精神成长的起点,他如何解读环境决定了他往后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风格,很多问题由此产生。所以啊~有人说母亲决定了一个家的环境和氛围是有其科学依据的,并不是随意在鼓吹要加深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干货太多,读书笔记等二刷写吧。偷个懒,先这样吧…哈哈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四):人类始于协作共赢
(这是一篇不完整的书评,看完后继续更新)
这本书买来好久,一直没有翻开看,以为是给人以能量的心理分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自己不需要外界给予能量,我的能量充足到爆,但是我缺少的是一个平台一个机会,直至后来在友人指引之下,主动去开拓思维,拓宽交际面,才发现虽然机会就在身边,且触手可及,但仍然需要改变后的自己才能把握住,由此,打开了这本书,我想以我中人之姿,我的一生都需要不断汲取营养。
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我思考,曾经在无人引导的中学时期,因为思考方向走偏,差点青灯古佛,在当时并不是因为有慧根注定要去出世,而仅仅是因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体现在三层,一层是我们生存的有限性。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我们的生命受制于这个星球的一切客观存在,有限的温度、气体、能源等,也因为资源有限,注定了我们人类必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永远在文明、战争中不断螺旋式上升,直至星球发生某一极致客观变化,一切重头开始。
二层是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人,没有人是孤岛,我们生来就具备社会属性,我们个体的脆弱和有限,注定了我们失去协作后无法独立生存。
三层是我们存在两个性别,个体基因和人类种群延续,依赖于此,因此爱情和婚姻,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这三个问题带来的是事业问题、朋友问题、两性问题,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星球上,确定我们为了生存从事何种事业(非职业),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互利合作中分享利益?如何为爱情和婚姻建立起良性的纽带?
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类的一员,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这部分任务,即承担起解决以上问题的责任。
人类只有将利他性高于利己,才能为人类奉献出更有意义的工作和更美满的婚姻,就会觉得众生平等,会认为这个世界是自己的世界,是由自己创造、规划、行动,而不是幻想、等待。当下的时光只是历史一瞬,我们是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这是我们为整个人类文明史作出贡献的时刻,我们是作为人类的存在。
纵观犯罪,根本上是由于利己高于利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整个社会隔离开来,不参与社会进程,不参与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带来的改变。其实还有很多原生性家庭的影响,但是我想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原生性家庭带来的影响不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所有作为的理由,正是为了人类健康的繁衍,所以在物竞天择中,人类并不继承记忆,只有自己独立的意识,而这正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程的一份子,而不是成为生命之初所受遭遇的奴隶。
我们每个人都不完整,甚至我们终其一生都会在某个角落不断的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那个碎片,但无论我们如何治愈,我们首先是人类,是独立之个体。这个社会需要我们作为其中一份子去建设,需要我们作为人类展现出所有物种中独一无二的优雅、高级、文明、克制,而这就是我们存在于此的意义。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五):生命三大课题:职业,人际关系,爱情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名著《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英文标题是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 ,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
生命意味着什么?是苦难重重?是及时行乐?是面对?是逃避?人生的选项有太多太多,但在许多个当下的时候,又觉得选项太少太少。
如何健康的度过这一生,如何找寻自己的幸福和平静,这本书中给出了三个终身需要为之奋斗的人生课题:职业,人际关系,爱情。
这三个课题的存在是因为这个世界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存在。我们在这个宇宙中的地球上,我们生活在族群里,我们的生命脆弱不可永世存续,我们族群中有两个性别,男人和女人。凡此种种,所以我们必须拼尽一己之力延续我们的生命和文化;需要和谐的友谊和人际关系,需要男女之间通力合作,需要爱情,婚姻和亲密关系。
1.为人类奉献 |职业
所有真正的生命意义,是指对人类整体有所奉献。
作为普通人,我们没发探讨如此不接地气的概念。
为了他人而奉献自己,不,不,不,那我自己怎么办?谁来替我考虑呢?
(我们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发出灵魂拷问。)
当然所谓的奉献,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无私的,无条件的,以牺牲个人利益为代价的。
如果我们对自己生命的要求是,对这个社会有所奉献,那我们的所做作为,所有情感都指向这个目标,自然而然地,我们会把自己调整程最佳状态。我们会变得有方向,会培养社会情感,会在实践中习得技能,成长也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奉献和成长是相辅相成的。
拿几乎所有的职业做例子,当我们看到我们职业背后所提供的价值,我们所做之事带来的影响和变化,我们和其他人,其他社会产生的连接和共振,我们会变得斗志昂扬,会感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会容易感到快乐和幸福。而当我们只将一份工作视为谋生工具,只是为了赚钱,没有任何别的社会反馈的话,我们容易迷茫和挫败,会经常找不到方向。
2.对别人有用|人际关系
李笑来老师在他的许多课程中提过,判断朋友是不是值得交往,他有三个指标:是否有一技之长,是否学习,是否真诚。他还提过,判断一个男人是不是值得交往的另一个考量指标是,他对自己的妻子好不好。(笑来老师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女权主义者。)
其中掌握一技之长是说明这个人具备学习成功的经验,保持学习又是现在这个时代必须具备的不被时代淘汰的品质,而真诚,自不必说,真诚的意义在于,你能不能分享,你能不能给别人提供帮助。
也许那个帮助是倾听,是解决困境,是提供专业的意见,是愉快的共处时光。凡此种种,都是有用。我们应当首先要求自己是那个有用的人,接着才能交往到有用的朋友。
有深度的友谊其本质和婚姻并无二致,说到底也是一种寻求共同成长的亲密关系,是深刻的连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心和合作,真正能维系友谊的长久的,只有彼此的进步和成长。
3.优质伴侣|婚姻
「婚姻幸福的本质意义是,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被伴侣需要的。感到自己是一个好伙伴、一个真正的朋友,感觉自己做得不错。」
经历过三次失恋,数次暧昧,被别人追求过,也追求过别人,在漫长数年的探索中,我终于走进了婚姻。
如果说要问我恋爱和婚姻之间的区别,那我的回答可能会很直白,恋爱和婚姻的差别很大,相当于过家家和动真格的区别。
恋爱时候必须要忍受不确定感,那种随时可解约的危机感。只要你愿意,第二天就可彻底断了联系,也许并不认识太多对方的朋友,甚至从未见过对方的家人。如果对方把你拉黑,你这辈子都可能再也不会遇见他。甚至你们之间都没有一次情感总结,有时候你都不知道散伙的理由是什么。因为这个前提,双方好像都挺不耐心,都不知道到底争吵能不能帮助互相理解呢?还是又要走向崩溃的边缘?
结婚很不一样。几乎所有人结婚的初衷都是奔着幸福去的,都是带着严肃的态度。在彼此身上花费时间和精力,礼物和金钱,买房和开支,这些因素逐渐的让恋人变成一个家庭单元。这个新家庭成为你的新归宿。
恋爱三年我才步入婚姻,走入婚姻的感觉和往昔不同。你会对自己说,好,我要尽力,我不会轻易放弃!我是幸运的,过去是个幸运的女朋友,因为我先生从不轻言放弃,他正视所有的矛盾和不愉快。现在我是一个幸运的妻子,因为我先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灵魂伴侣。
我们也会争吵,会闹矛盾,我们在恋爱初期的时候,吵的不可开交,因为我们都带着旧的问题走进新的感情,还有许多不愉快全因男女之间的思维差异而起。但随着彼此的关系的加深,我们的相处变得越来越和谐,我们共有的时光是极平静和幸福的。
我们有共同的志趣,都喜欢读书,学习,看电影,运动。我们的三观极其吻合,许多大的人生抉择像是没有商量过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一块去了。我们都给对方空间,支持对方追随自己的理想,我们都希望在实现自我价值之后再生养小孩,我们都渴望做负责任有爱心的父母,所以决心要做足准备才进入到这一步。
我们是周围环境里叛逆的异类,我们反对父母的干涉,要求所有的决定都自己来做(这本来是一件理所当然,稀疏平常的事情,但中国式共生的家庭模式让我们变成离经叛道的不孝子孙)。我们接受别人的催促和批评,甚至父母的威逼利诱,但我们意志坚定,我们是对抗全世界的战友。
当有一个人完全的接纳你,理解你,鼓励你,保护你,内心的力量就会非常强大。这股力量强大到可以对抗时间和死亡。我不觉得我的生活有什么缺憾,我意识不到时间在流逝,也意识不到我们最终走向虚无。
最后的话:
生命意味着什么?生命的意义需要我们逐个探索,穷其一生寻找答案。在这些迷雾重重的征途中,职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两性问题会穿插我们的一生,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和方式给出了我们对生命的解读,在这探索的过程中一步步寻得幸福和尊严。「我们能给个人的最高赞美, 就是他是工作中的好同事, 是所有人的好朋友,是婚爱中的真正伴侣。如果能用一个词来表达,我们就可以说他证明了自己是一个“人”。」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