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纸》是一本由[韩]李沧东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烧纸》精选点评:
李沧东,首先是个作家,然后导演拍戏。 这个短篇小说集,提供了一种纵横视角,让我重新认知韩国。 南韩的现代社会进程,真是不一样。 目前看过的韩国小说里最好的。一直疑惑:朝鲜半岛文学似乎空缺(不像日本岛国文学,风格惊诧世人)。还是我知道太少了吧;希望国内引进更多优秀文学作品。 书尾小说分析,让我很诧异:韩国人是这样解读问题的。回想一下看过的众多韩国电影(不限李沧东的),更加理解它们的表达了。
收录李沧东83-87年的短篇小说,此时距离他拍出第一部电影还有十年。第一次接触韩国文学,也着实被李部长的文学造诣震撼,可以说,他的小说成就和电影不相上下。篇篇力透纸背,直指韩国社会沉疴陋习,喜用也善用闪回,同时又对人物饱含关怀与爱。可贵的是,并非以知识分子的眼光俯视人间,而将主人公置于可信的现实处境之中,进而使读者也切实体会其悲欢疾苦。《大雪纷飞的日子》一下子让人想起《薄荷糖》来,而《战利品》结尾将交媾与撒骨灰做交叉剪辑,实在怪异又深刻,将其叙事功力展露无遗。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集。
导演的作者性与作家的身份在李沧东身上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是一部非常有电影感的小说集。 一是沉浸式的叙事,场景描写的细致入微与情节安排的戏剧性,让人物生动而立体。这种沉浸式的叙事方式让心理描写也变得更具画面感。 二是蒙太奇式的转场,在《战利品》中最为明显。时间与空间上的转换非常突然,上下文与排版没有任何衔接与过渡,甚至两行相连的对话中都包含了一个转场。类似对影像的剪辑,非常蒙太奇。 最喜欢《大雪纷飞的日子》,似乎是《薄荷糖》的渊源,也包含了类似的情绪。我很难不去想象一等兵活下来后的命运。本不该成为士兵的人却不得不走上战场。这时的他只有柔软的人性,可是生活就是坚硬曾经的柔软吧。时间的车轮呼啸,碾碎曾经的年少。《薄荷糖》的男主选择了卧轨,而文中的一等兵能在柔软中死去,未尝不是一种残酷的幸运。
李笔下的人物都在跳着那支荒诞之舞,他们为巨流所裹挟着,却掩盖不住其心酸的欲望。最后两篇有关生殖器的描写,仅仅象征着欲望吗?像是在沉默的潮海中誓死争夺一口说话的勇气。
烧,浓浓大火。 舞,偏偏起舞。 灵巧飘逸的闪回,穿透纸张的关怀。 他的笔下尽是悲悯,堆满爱。
一直读下去,很惊讶的地方是,李沧东的文本创作能力这么强,而他大部分拍摄却选择了别的作家的创作。比如《祭奠》,这一篇我尤其喜欢。不长的文字,牵扯进了广阔的话题---韩式家庭的隔阖与和解,代际沟通,韩国赤色历史,贫困与沮丧如何充斥年轻人生活,死亡与饶恕,爱与恨裹挟着的灰色地带...全文起承转合与对话皆动人。同时李沧东的书写又做到了难得的分寸感的把握---如张爱玲所说,好的现代文学创作,是作者给出可以给的,读者拿走可以拿的,仅此而已,双方互不迎合。这属于很上流的短篇小说了。回想《燃烧》,也有相似的主题,也对 “贫穷”乃至一种饥饿的状态进行了十分文学性的刻画,虽然好,但其实我挺期待看李沧东拍摄自己创作的小说。我相信在回归文字以及酝酿氛围方面,他会有更准确和更惊艳的发挥。
聚焦政治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悯人生,平淡朴实的语言文字里又暗藏波涛汹涌。李沧东小说如电影,有很多交互的时间线,像蒙太奇的交叠。电影也如小说,缓缓道来。
李沧东老师的文字如其电影作品一样,关注现实生活,除了十足的感性之外你又能看到更多元化的他:惊悚、幽默,那些来自于底层真实的反馈。充满对历史的感知,对社会普通人的悲悯。这里有的只是历史车轮碾压后留下的斑驳痕迹,只有有良知的人才会活在内疚之中,才会去反思,李沧东老师试图唤起更多人们的良知。因为疫情,本该在2月份出版的这本书直至5月才姗姗来迟,这里面饱含了太多的不容易,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醒着我要好好往前走,留意沿途的风景。
看每部短篇小说都和看电影一样 意象与蒙太奇的使用很过瘾 《烧纸》《战利品》印象最深刻
早前在一本分断文学的集子里看过《烧纸》这篇,所以对这本的期待并不高,也确实没有超出期待吧,是很老老实实、与黄皙映一脉相承的韩国批判现实主义的路子,这么写下去的话大概也没有什么超越黄的可能。即使我们能在书中找到一些跟电影重合的意象,这些小说在艺术性上也完全无法跟李沧东的电影相提并论。不过也在想,或许正是因为青年李沧东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并不突出,才让他转向电影,进而让我们有缘见证他熠熠生辉的电影艺术。
《烧纸》读后感(一):烧纸
十一个故事,真的如腰封上描述的“像是看了十一部电影。”一样,鲜活生动。在微博上看到荞麦这样推荐:“他书写的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中的人的压抑、扭曲和痛苦,是我们也完全能理解,但却在我们自己的文学中已经看不到的东西。”每一个故事都用最简单的文字描述,又平凡又震撼,每一个开头都抓人眼球,结尾深刻让人深思。会去看他的电影,想必同样精彩。
《烧纸》读后感(二):祭奠
这是令人非常憋闷的地方。母亲的缝纫店上面的阁楼就是我和弟弟的房间。石棉瓦屋顶矮得伸不直腰,所以我只能穿着内裤一直躺着。到了夏天,阳光烤热了屋顶,阁楼就会变成汗蒸房,热得只穿内裤也会汗流浃背。尼龙炕板也会变得黏黏糊糊。躺在黏腻的汗水里,能听到附近店铺收音机的音乐声,还有母亲踩缝纫机的声音,而且每天准会听到一两次激烈的争吵,我一边拼命手淫,一边绝望地想:呵,这也算是活着么?这么活着也敢说是活着么?
《烧纸》读后感(三):不能和解的痛让刀子扎的更深
不知道是否是民族性的原因(对韩国文化历史不了解。是缘由夹缝小国自古以来的压抑或是怎样。)韩国的文学和电影表达小人物的悲能使人痛到心底,它是不与和解的,持续用力刺入的痛,不给拔出的喘息。
《烧纸》读后感(四):烧纸
能看上我不行啦啦啦啦吧唧的。哦哦哦好的好的呀不行吗丁啉:在干嘛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都不喝茶杯猪猪我就把我们,哦哦好的啊啊啊我都没看到你的空间里就是来搞笑的啊啊啊我要找个配合好便宜呀哈哈哈哈哈…哦好的啊啊啊啊啊啊不要默默支持你来了么么你别管那么多钱吗还是多少的那个。哦哦好的谢谢你哦好的谢谢你别告诉我一下吗了没得人得太晚了吧呵呵呵好便宜呀呀不知道被人家是人家不信我了吧呵呵呵。哦好的谢谢你别在家抽查查啊啊啊我都没看懂得珍惜我就去吃吧您可以看下我是不可能吧她们了没得的,哦好的谢谢你去看看人家不信米粉汤唯爱
《烧纸》读后感(五):不知道烧给谁的烧纸
评分5
看这本书的唯一原因是2020外国小说类第一名,看完只想说,这本书不知道是烧给谁的烧纸。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年代感和距离感太强,小说中涉及事件的背景也要搜索后才能有所明白,并且韩国的正台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我不明白那些看懂的人是真正的明白了其中深意还是,真的明白了????。
书中很多细节描写很生动,值得一看,但不值得2020外国小说类第一名。嗯,很不值得。无论从文学还是正台上来说。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