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之犬》是一本由[美]卡罗琳·帕克丝特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一):最近有气无力的生活
我跟好友说过无论怎么样,绝大部分人最后都是柴米油盐锅碗瓢盆归于平凡。这些年,努力读书努力工作,都像是一种挣扎,只为有一种不平凡的可能。
她给我分享一个截图“同样是面对坏运气,读书多的女孩疯掉的几率更高。”
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家庭是女孩的一个退路。
还是要有稳定的,即使糟心的工作啊,如果没有目标,生活也一定要被熙熙攘攘的事情填满,不至于焦虑,空虚。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二):悲伤与回忆交织,最爱你的人不一定最懂你
这本书一开始是当做推理小说在看的,结果看着看着,觉得这个谜题本身好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男主人公对逝去爱人的回忆,这种回忆交织着现实,对比鲜明,男主人公从如此大的打击中,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我们都可以清晰感觉得到。
如果说非要有一个谜题的话,那就是女主到底是意外还是自杀身亡的,一个怀着两个月身孕的妈妈,怎么可能会选择自杀呢,当然怀孕这件事也是到后半段才提到的,我们想不明白的地方是,女主看似幸福美满,怎么会突然走向极端呢?
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悲剧,至于如何悲剧,我们可以从男女主人公的种种甜蜜回忆中得知,当整本书看下来,女主选择自杀这条路不是不能理解,这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女主无法承担透不过气,她也想过克服,但吵架让她崩溃了,这就是为什么男生经常搞不清楚女生的情绪可以这么波动,这是一种压力,一种无法释怀的压力,这种压力让女主觉得她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好妈妈,她不能毁了这一切,最好的解脱方法就是自杀,她本是已看淡生死的人,只是最后选择了在这个时间纵身一跃。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三):直男破解书名谜语,不阔能!
分手后相互纠缠折磨的那段时间,用“书里有狗”的理由让前任读了这本书。出于什么心理呢?高赞评论里写“我都悄无声息的自杀了,你还不去探索我丰富的、矛盾的、受伤的内心世界吗???”对,就是这种心理!
前任读完后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没什么感想,男主妻子就想让他记住她原本的样子,不要沉溺于悲伤,然后去约会,开始新的生活……好的吧……你去约会开始新生活吧。
这书如果不用倒叙,女同志看完开头根本不会继续读下去。即使用了倒叙,男同志看到结尾也还是想“算了,我理解不了,我记得我穿白纱的妻子就好了,去找下一个吧”。想来真是太悲哀了。
如果是我意外怀孕,心路历程绝对和女主一模一样啊,上苹果树是避免不了的……
妻子不想生孩子,丈夫不是去理解她在顾虑什么害怕什么,而是抓住每一个机会说服她接受丈夫的愿望,还把这当成可以赢得胜利的战争。吵架后妻子大哭,丈夫不去安慰,反而丢下她一个人,甚至还大发脾气一顿教训,再给她贴一个情绪起伏很大的标签。读完这书我明白了,我不是一个人……
如果有男同志读到这里我告诉你答案是什么吧……你妻子女友前妻前女友为什么每天哭?因为你不理解她百转千回的心思,也不屑于付出努力去理解。她究竟想要什么呀?她想要你接受她,接受她最糟糕的样子,她自己都不能接受的最糟糕的样子。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四):怎样都好。
诡谲到不知所云,转折多像是买下了许多伏笔,但事实上只是说了一件小小的事情、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情节。 此书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两处:许许多多的铺垫,以及悬诡的情节设置。 然而这铺垫的高明之处只是催促着我把书看完,也算是抓人,但仿佛是激动地爬了许久的山想看见山顶俯瞰的风景,结果却发现山顶什么也没有,往下看去只是地面。 悬诡的情节也是如此,只是让我觉得有些恐怖与残忍。 然而在书中还是有我爱的地方的,最突出之处便是露西的生活态度,以及她在做面具时宣泄出的悲伤与敏感。还有作者描写的真实,让人惊异甚至想知道是否真的有这样的事情。还有作者描写的不尽然好但还是让我了解到了她的意图的对“我”的悲伤的描写——不想着力去写,只想让小的细节去展示一种类似于Shock的悲伤重击。 由爱与悲痛引起的小到几乎无意义的展点,还是讲出了精彩的故事。只不过在我眼里,仅是与露西这样绚烂的姑娘的的爱情故事就已经足够精彩,狗的存在是为什么的? 是为了引着作者在寻找相信自己正确的正确时多走些弯路吧?以真实地体现生命总需许多的事情都是这样——拼尽全力投入一切去尝试,但不过是试错而已。 是为了“我”不要那么孤独?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狗真挚的喜爱?是为了象征一切说不出来的情绪与隐藏着的真相吗? 仍然是喜欢这本书的。有的书结束以让人悲恸,有的书结束以让人顿悟,有的书结束以让人放下某些事或拿起某种热情,有的书结束以了解了一个真实的异世界,有的书结束以莫名其妙却满足的心情。怎样都好。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五):复杂的是了解
这本《巴别塔之犬》是作者卡罗琳的处女座,当你真正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就会惊叹这个作者的天赋,因为我之前看过《追风筝的人》,所以看到宣传语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选择了这本。而且这本书也颠覆了我之前的阅读方式,我竟然一周只能看了它三遍,没遍都有新的感觉,这是哪种百看不厌的类型。
妻子死了,丈夫为了寻找答案想要教狗说话,这是很荒谬的想法,结果当然没有成功,这只是作者的一种隐喻手法。整个故事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性,其实婚姻就是一个不断了解对方的过程,而这个丈夫却忽视了这一点,最后导致了这个典型女性走向了极端。而男人和女人本身就是不同的,在婚姻中追求的目标也是不同的,那么这个事件的发生其实并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他们之间有一座巴别塔。
保罗寻找答案的方式代表了他的性格,他不知道妻子寻死的秘密正是自己,如果不是这个机会,他也不会去了解妻子。他发现了露西对他的爱,这是多么大的期望,原来这一路他看似轻松却对于妻子来说十分沉重。露西本身也不是一个常人,她是一位艺术家,所以对于很多想法都能够具像化,这也是走极端的最重要原因。露西也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和保罗的相爱是很冲动的,在爱情来临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会迷失自我。后来露西怀孕了,可是她竟然能够带着未出世的孩子寻思,这一定是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原来这个契机就是这个孩子,保罗一直想要改变露西,这就像电影《Frank》一样,最终的结局往往是悲剧。
可能那种近乎完美的婚姻着实存在,只不过是这些人运气好罢了,而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可能这场赌博会前功尽弃,不仅仅没有收获爱,反而增添了更多悔恨。追求完美并没有错,错的是人类的盲目无知,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甚至我们需要的根本就不是结果。爱情让人享受的恰恰就是它的过程,爱情如果有了终点,那将是一切的毁灭。巴别塔一直都存在,但依然有很多人过着幸福的生活,也许真正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并且记住彼此最初的样子,也就是相爱时的那种感觉就够了。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六):假如通天塔是存在的
当初是在哪里看到《巴别塔之犬》的推介,说这本书对“通天塔的崩溃”有所隐喻?刚好那个时候看了《你一生的故事》,书中将语言的位置摆得很高,与通天塔这个故事内核一脉相承。
通天塔倒塌了,于是人们在广袤大地上流离四散,讲着彼此不通的话语,仰仗顺畅沟通而凝聚起的共识永远失却了,人类就此匍匐在地面,再无挑战上帝权威的可能。语言的力量强大如斯。
但我觉得巴别塔之犬其实不是讲语言有多么重要。
虽然“语言缺失”造成的困顿是这个故事的起因:挚爱的妻子死亡却未留下揭示原因的线索,唯一的“证人”被寄予厚望——然而它是一只不会说话的犬,“重建通天塔”成了唯一出路。于是随着驯犬说话和回溯记忆两条叙事交织进行,我们与主人公共享视角,看他踏上解密爱人的旅途。
这里就体现出叙事的巧妙,非全知的视角让读者也陷入“让犬说话”的癫狂之中,和主人公一起咬住被抛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饵,在摇摆中希冀着匪夷所思能够成为现实。
终于我们发现忠犬罗丽绝无开口说话的可能。她不能正确分辨主人的指令,吠叫意义不清,到最后甚至连声音都被夺去了,但这并不影响她发现女主人想要自杀的意图。在心灵相通的主人与爱犬之间,无声已经足够。
而主人公,一个语言学研究者,露西的丈夫,深爱妻子的男人。他却不能从那些激烈的争吵,那些破碎又绝望的只言片语,那些混沌不明的梦境故事中领悟一丝一毫。语言在这里变成了体察对方的障碍,每一次词不达意,都用力将爱的人推向更远。
但在这个故事中,最深刻感受到语言的无能的还是露西。在外人眼中这难道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美满的家庭,成功的事业,美丽的容貌,可缘何?低落与抑郁它不讲道理。“我迷失了”,在发现自己怀孕的深夜,她只能拨打占卜电话来来缓解痛苦,即便如此,她所吐露的绝望仍旧是模糊不明的。语言极度的苍白无力、匮乏平庸,每一个在夜晚受过煎熬的人都感同身受。
于是通天塔的幻影轰然崩塌,它不复存在。
可假如它曾经存在过,假如有那么一种媒介让我们能够互相触达,让我们在颠沛中相遇,在孤独后相依,让人类得以越过险恶人世,在上帝面前也毫无卑微。
那么它的存在必然与声带无关,它藏在更深、也更温暖的地方——我们真正关心对方、信任对方、渴求对方的那颗心。
心里自然流淌出的理解,就是我们的通天塔,就是最好的语言。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七):这是一本值得读三遍的书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第一遍是因为好奇,因为在书的简介中写了,一个人想要知道妻子死亡的真相,想教他们的狗说话,因为这只狗是妻子死亡时候的唯一目击者。这不是玄幻或者科幻小说,狗是不可能说话的,于是我就想知道狗最后会不会说话,请原谅我的好奇心,所以我通过跳跃阅读的方法读完了,但是发现没有狗的什么事情,于是我又读了第二遍,这一遍我读了其他的部分,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书中死去的女主角心理有些问题,当然这是我没有深度思考的结论,单纯的觉得女主人公有公主病,总是想要的到男主人公全部的心和爱,甚至上纲上线,因为一些矛盾就会暴发怒火,甚至不愿意生孩子,怕孩子分走丈夫对于自己的爱,我甚至都觉得有些死有余辜了。尽管的除了结论,但是总觉的自己还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于是我又仔细的读了第三遍,这时候我才发现自己之前的结论很肤浅,女主人公是一个很伟大的人,因为她知道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一旦发起火来什么都不管不顾,甚至能把丈夫极具纪念意义的钢笔弄断。她怀孕了,我能感觉到她还是很想要这个孩子的,可是她害怕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一旦生气可能伤害到自己的孩子,于是这个可怜的母亲带着自己肚子里只有两个月的孩子选择了自杀,我说她是一个伟大的人是因为她不愿意伤害的自己爱的人,但是我不会说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因为她亲手扼杀了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不管因为什么,她做了一个母亲最不应该做的事情。
故事也给我们每一个人提了个醒!不管是夫妻也好、朋友也罢,在相处的时候总要控制自己,也许一个无心之过很有可能就会伤害,等你明白过来的时候也许就晚了。相处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相互的包容,尤其是夫妻之间更为重要,谁都会有缺点的,朋友相处的时间也许会不长,但夫妻是朝夕相处的,好比我们身上的舌头和牙齿,多么配合协调,可是仍然避免不了咬到舌头的时候,可是我们能说以后就不让它俩配合了么?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理解是当下这个快节奏生活中的必须的,因为压力让我们都有些火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而宽容和理解就是这份火气的缓释剂。
巴别塔,旧约中能够抵达天堂的高塔。书名《巴别塔之犬》我想正是因为狗狗让男主人公知道的妻子死亡的真相并且曾经拯救了女主人公,所以才去这个名字。狗狗让他们都能抵达天堂。在基督教义中,虽然不允许自杀,但是忏悔、拯救和原谅是可以得到救赎的,露西拯救了自己,罗丽指引了保罗,保罗原谅的露西,我想他们三个人都有资格升入天堂。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八):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最初看到这个故事发展的时候我是有点摸不着头脑的,他的妻子露茜正在怀孕期间从苹果树跌落而死,故事这时没有过多描写保罗的悲伤,而去描写他要训练一只狗说话这样荒诞的事情,一次次的尝试,被同事嘲笑。 我猜测,他或许不相信妻是自杀,这个在后面故事展开中得到证实。 妻子自杀时,只有他们的狗(罗丽)目睹了这一过程,而他刚好是个语言学家,所以他想除了训练罗丽说话。 本来以为丈夫做了这么多努力,说不定故事到后面会有反转,其实没有,他的妻子就是自杀。 他为了训练罗丽说话,找到了一个非常邪恶的组织,他去参加了他们的会议,在这个会议里他终于明白训练狗说话这个想法是不可能的,来的时候他是带着罗丽的,但是它对这个地方反应很激烈,所以他把罗丽送回家了,不幸的是罗丽已经被这些人看见了。它是从这个组织里逃出来并被他的妻子收养的。这个组织的人发现罗丽后悄悄带走给它做了手术,它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当他在参会议的那个组织被警察端了,他做完笔录回家后,才发现罗丽被害。经过这件事他才知道有些事绝对不应打着科学或爱的名号进行。他也终于接受妻子自杀的事实。 这个过程中穿插着对妻子的回忆,也展现了两人之间的茅盾,露茜对不守规矩的人很讨厌,甚至到了反应激烈的程度,但是丈夫无法理解她的反应过激,露茜始终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他很喜欢孩子,也总是劝她,虽然最后妻子接受了,但是结局是自杀而死。露茜一点也不想做母亲,她怕担任不好母亲这个角色。 就像露茜的职业是制作面具一样,她也给自己戴上了一层面具,低下的真实面庞只是偶尔才会被丈夫看见,有时也会不被理解,也许人们喜欢的只是戴上面具的自我。 就像这本书的名字,巴别塔:出自《圣经·旧约·创世记》,根据篇章记载,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作者通过巴别塔这个名字说出了全文的主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去年王源在舞台上演唱的一幕让所有人都为这个孩子揪心,他抱着吉他一度哽咽到无法继续演唱。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是觉得他们吵闹。 感同身受这个词在创造之初就是个伪命题,刺没有扎到你身上,哪来的感同身受,只有不疼不痒的伪装罢了。” 在面对这种无法理解的状况作者给出了我们如何面对的方法,“记住她原本的样子,就是我能送给我们彼此的最佳礼物。” 可是这也不过是你以为罢了,她真的希望这样吗? 个人认为作者最后给出的这个解释有点赘述,全文结构比较松散,各个事件给出的理由也不太充分,在读的过程中有点像读侦探小说。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九):劝君珍惜相处时光
露西从苹果树上坠地而亡,死因不明,唯一在场的是爱犬罗丽。露西的丈夫艾弗森博士是位语言学家。为查明露西的死因,艾弗森决定暂停一切事物,全力研究狗类语言,教罗丽讲话,说出事情的真相……
文章以露西坠亡开篇,以正叙的方式写明艾弗森为教罗丽开口讲话作出的一切努力。同时以倒叙的方式说明,艾弗森与露西的相遇、相恋、相守。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迫不及待读下去。
我曾听说,有人在通过器脏移植手术,接受了别人的心脏,肝脏,或肾脏后,对食物或色彩的喜好会突然发生转变,仿佛这个移植进来的器官,带了原主人的记忆而来,仿佛存留了太多过去,必须在新主人身上找到一个位置。我正是用这个方式,把露西深植心中,从她在我体内占有一席之地的那一刻起,她便用他的色彩,改变我看、我听和我品味的方式,所以如今我仅能勉强辨识这个世界过去和现在的差别,我说不出认识她之前的空气味道,当我走在夜晚的街道时,也说不出这城市的气味,我只有一根舌头和一双眼睛,而且已经很久没信任过他们了,我没办法说出任何关于迪士尼乐园的新鲜事,没什么事是你不曾听说或亲眼见过的,我只能说,那个地方是我和露西一起去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要把那几天去过迪士尼的人全部召集起来,请他们拿出当时在那里拍摄的相片和录像带,看会不会有人不小心把我们两个也拍进去,一定会有的,我敢肯定。当某个聚在一起拍团体照的家族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我们也许就从旁边走过去了,我还敢说当作父亲的拿着摄像机,追逐拍摄那些兴奋过度,在大人脚下穿梭奔跑的孩子时,一定也拍下了我们爬进旋转咖啡杯或在鬼屋门口阅读路石碑这样子,那时我们认识还不到一个星期,我穿着体恤,露西的发间洒满阳光,我该付出多少代价,才能看一眼我们当时的样子,看见两人在一起的时刻,一切,我愿意付出一切。
看到这些都是艾弗森对露西的深情,直到99页,我也发现了露西对艾弗森深深的爱意。露西趁艾弗森去学校的时候把厨房重漆过了,而且在艾弗森回家之后告诉艾弗森还有一个大惊喜要他自己去找。艾弗森找了许久没找到,直到第二天早上坐在餐桌前吃早餐,无意间把头从报纸上抬起,看见面前墙壁的最上端出现了你这个字。循着斜射进来的晨间阳光,艾弗森发现露西一遍一遍用半透明釉料写下“我爱你”这三个字,构成一道半隐形的墙沿纹饰。
类似这种充满爱意的小情节书中有很多,最后艾弗森也没人教会萝莉开口讲话。但是却查明了露西死亡的真正原因。你如果是悬疑类爱好者,这本书你可以当悬疑小说看。如果你想恋爱,或者正在恋爱,或者想为你的婚姻生活加点调和剂,这也是一本恋爱指南哦。你会学到很多与伴侣相处以及告白的方式。
《巴别塔之犬》读后感(十):请不要困在自私的巴别塔里面 走出来 人海中有你挚爱之人
一个女人从树上坠地致死,死因不明,唯一的目击者竟是她的狗。
哀鸣的丈夫,日日夜夜围绕着妻子丧生的苹果树徘徊不忍离去,他认定妻子是被人害死的,他不忍心就这样翻开人生的下一页,他止步于妻子的离开,人生再也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他生命中仅仅剩下了妻子留下的小狗罗丽,他和小狗说话,不断的询问小狗事情的真相,他甚至相信古老的传说,相信对精灵许愿甚至相信可以教会小狗开口说话,幻想它能够有一天在法庭上指认凶手,让妻子含笑九泉,于是在敎小狗学说话的艰苦努力中,他一天天回忆起与妻子的相识和相恋。
作者以女性作家独有的,深刻的动人的笔触,一丝丝一线线描写着他在教导小狗的时候,那些有趣温情的故事,比如他总是温柔的称呼它妹妹,每天会温柔的呼唤它说,妹妹,我们去散步吧,这总独特的像雪片一样洁白的温柔,让我每次读都心生酸楚,这样一个温柔的的人,为什么要忍受失去至亲之人的痛苦和孤独?
当然,书中也有很多非常有趣的让人啼笑皆非的小片段,男主角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唠叨婆子,她每天都让男主角跌落在她喋喋不休的语言的五里雾之中,直到后来男主角开始拒绝和她说话,她变成了留纸条给他,纸条从一开始的简短明确比如“带一瓶牛奶回来” ,变成了几百字喋喋不休的长篇散文,而偏偏这些长篇累牍的散文充斥着对男主角的敌意和苛责,读来让我好好的饱笑了一顿。
保罗和忘妻相识于一场旧货拍卖会,两个人在夕阳下隔着各种旧瓷器和纪念品中,缘起于一个方形鸡蛋模具,他抱着好奇之心买了回去还真的做出了说明上教出的方形煮鸡蛋,用荷叶铺好,切成一片片,摆在盘子中,送去给了露西,他还沉浸在自己会不会太冒失,太莫名其妙,太殷勤,会不会惹人反感…….的自我怀疑中的时候,笑容像涟漪一样在露西的脸上绽开了,露西终于笑着说道:“我想和你约会”,就是这样的一句话,男主角保罗穷其一生研究的所有语言都在这句话面前黯然失色,那个笑容有着驱散所有阴霾的力量,每一个和忘妻相逢相遇的片段,在他教导小狗说话的日日夜夜中回忆着,讲述着。
但是我最不喜欢的,是作者强加给露西的巨大转变,她是乐观和勇敢的,果然简练的,这样的女人是不惧怕任何事的,她可以笑着和丈夫一起面对人生的惊涛骇浪,独立在社会的严酷竞争中存活下去,甚至可以笑着养育大子女并成为他们的避风港,这样强大性格的女人却为了迎合这个悲剧的结局,惧怕做母亲,甚至在已经怀有身孕的时候,自私到因为自己不愿意因为自己害怕而杀害自己也杀害了腹中的骨肉,这种不负责任极度自私的人物是我非常不喜欢的,作者真的没有做过母亲吧?她一定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