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直在告别》是一本由王臣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一):缘起情落,不愿别离
【缘起情落,不愿别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前半句在王臣老师身上一点也不适合。情因缘起而落还深倒是很符合他。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二):人生如旅途
前段时间跟闺女去看了《寻梦环游记》,对于去了另外一个世界的亲人, 亡灵节的时候, 会通过一道开满花的桥梁来到生人的世界里看望他们的家人, 只要有家人记得他们, 他们就能顺利的在亡灵节的那一天来到这个世界。 故事里的另外一个世界也是很华丽的, 墨西哥人对于逝去之后的世界的想象还是跟其它的国家是不太一样的。 最后小男孩回到了生人的世界里, 也对家人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面对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多数的时候我们都会想起他们, 就像每年的4月1日,广播里的主播都会播放张国荣的歌一样, 后来我们想想如果他没有离开, 如今也有几十岁了, 那个时候的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人生一直在告别》 这本书介绍了15个故事, 15个人物, 15段经历。 不记得是在哪部电视剧里面有一句话,“人害怕的不是死亡, 而是怕被人遗忘。”被人记得和被人遗忘的感觉想想就让人觉得害怕。 在这本书里面既有人们一直喜欢的仓央嘉措, 也有时尚界的神话香奈儿, 也有歌坛的巨星梅艳芳,那个很多人喜欢的三毛,每个人的故事都在作者的笔下娓娓道来。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三):别离只为更好的重聚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是徐志摩别离康桥后,深情的话语。
生命亦是如此,从咕咕坠地到安然逝去,短短几十载,转瞬即逝,人生似幻化中,终当归空无。别离,是为了更好的重聚;轮回,是时光交织中再次相遇。爱的与不爱的,一直在告别。
《人生一直在告别》 作者采用蒙太奇的艺术笔触,让15位中外文坛艺界的风流人物,同台共舞,的从仓央嘉措到赛珍珠,从达芬奇到梅艳芳,15位艺坛巨匠,悲欣交集的戏剧人生,在时光荏苒的台前,在岁月轮转的幕后,上演着艺术的戏码,传递着的人生的真谛。
时光荏苒, 岁月流转,削磨了你娇美的容颜,春秋迭代,四季交辗,荡涤着你青葱的华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的别离都只为下一次更好的的相遇 。
“世界就像个巨大的马戏团,它让你兴奋,却让我惶恐,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有限温存,无限心酸”查理-卓别林如是说 。这世间谁又不是认真的年轻,优雅的老去?光纤艳丽的背后,哪一个不是独自一人默默的哀婉叹息,珠光宝气怎能抵得过岁月侵袭。
15种悲欣交集的戏剧人生,15位可歌可泣的艺坛巨匠,从达芬奇到查理-卓别林,从可可-香奈尔的玛丽莲-梦露,从仓央嘉措到李叔同,一篇文章便是一次相遇,每一次的相遇却都令人悲喜交集,我们依稀能窥见作者笔下那丝感伤和犹豫,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这或许是作者唯一想告诉我们的真理。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将你共我分开,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留下你或留下我,在世间上终老”歌声在耳边想起,故人难于忘记。 时光,在物转星移中渐行渐远,不曾想要铭记什么,只想思念的时光里,依旧带着温热的气息,哪怕我们分开过,我始终相信上天还是会安排与你相遇。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四):寥寥几笔,却道不尽一生
机缘之下,我曾见了放在柜台上《人生一直在告别》这本书,书名很戳我的点,本以为又会像其它我冲动买回家的书一样,我又会将它放在一个角落便不再过问,但只花了数日,我便读完了它。
书中一共讲述了十五位现在已不在世上的,文坛或艺术界的名人,生前的故事,几乎每一位人物作者只用了约二十页的篇幅来讲述。整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有两点,其一是关于传记类书籍,其二是十五位名人的人生带给我的启发。
以前,我几乎是不看人物传记的,半路放弃的有《渴望生活》梵高,关于阿尔贝加缪得传记,《世间最美的情郎》仓央嘉措,但是王臣这本《人生一直在告别》成功地让我对人物传记又产生了兴趣,或许这跟王臣娓娓道来,不徐不疾得讲述方式有关,抑或是短短二十页便道尽了人物的一生,让我并不觉得枯燥,在或是人物传记本身魅力——对他人的人生充满好奇,急切想要从他人的人生中汲取智慧和能指引我向前的经验。
再则m,便说到十五位人物的人生了,短短二十页真的只能大概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但也令我感到万分的震撼,平淡的叙述中,其实也能体会到她们所经历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每每觉得自己经历了很多,感概于体会到了同龄人体会不到的艰辛时,又何曾想过,与他们相比,我只不过是浩瀚大海中随风翻起的u一朵小浪花,他们的内心所经历的情感起伏,才是海洋里卷起的一阵又一阵的呐喊与咆哮,一尺又一尺高的巨浪。我可以将我所能体会到的戏女爱了乘以十倍来想象他们所体会到的情绪。我能将我所遇到的困难乘以百倍来想象他们所遇到。
我想,我要重新认识“人生”两字
我想,我会更从容,平和地看得人生所经历的事
我想,我还会和他们的人生相遇
毕竟,那么美丽。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五):这世间究竟有多少场离别
最开始被这本书吸引是那十五个人生故事,和他们悲喜交加的人生。这十五位本是文坛艺术界的风流人物,在作者笔下都存留一丝遗憾,正是这种风流潇洒和遗憾告别的对比让这本书愈加好看。 '除了往事永在,人生一直在告别。' 无论普通人还是达官贵人,总是逃不过死亡,在面对死亡的瞬间总是不免的遗憾,当然这种遗憾只能由第三者来诉说,作者王臣就是这样一个第三者,全书采用叙事手法,这十五位大家早已被世人评头论足过好几番,而在作者王臣这里,笔触总是柔和的,没有评价,没有批判,有的只是以朋友立场为你的人生说几句话,这样的态度没法不叫人喜欢。 写下'你见或不见,我就在那里。'的仓央嘉措,早年间因为一首小诗,十足火了一把,然而在没有火的早几年间,她坚持写作,写诗,即使没有人欣赏,终于在某一天,碰发出她本该有的光芒。看《撒哈拉的故事》时,我还是个小学生,还没有今日穷游的概念,看完三毛的书,我第一次有了存钱出去旅游的想法,而且想存好多好多钱,也要像三毛一样在沙漠中住上几个月。后来我也开始写文章,发现我不自觉的会模仿三毛的文笔,或许这就是偶像的力量吧。'你过一生,抵得上别人的好几世。'是最能概括三毛的一句话了吧。 查理 卓别林,一代笑星,用奇特的装扮,和夸张的造型,以博取大家的哄堂大笑。都说小丑才是最需要笑容的人,摘下面具的小丑还会是满面笑容么?还是立马陷入生活的困境呢?也是卓别林的生活使得他无法选择,'有限温存,无限心酸。'达芬奇,画家,孤独的一生,用画作填充孤独的生活,把所有情感都寄托在抽象的画中,不能说他一生是幸福或者不幸,只是他有自己的选择。 人物的生或者死,在作者笔下是那么平常,好像朋友般,娓娓道来他们的人生,加之有自己的想法,看起来很是有趣。 其实,看似再圆满的他们,也有不完美的遗憾,所以我们试着在不断的告别中看清自己。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六):做一个明智的人
王臣写过很多知名人物的传记,之前写林徽因、写杨绛,不过这些都是写一个人的一生。这本《人生一直在告别》是作者的一个突破,在一本书中描述了十五位历史名人的人生,他善于用一句话来描绘出一个人,这种文笔非同一般。虽然我们不能够从书中得到详细的讯息,但是却能看出作者对于这些文坛大神们的独特见解。从这本书的书名中也能看出一丝哲学韵味,国内具有这种文笔与才学的作家也不是很多了,而且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些在这些人作品中找不到的答案,比如他们对于作品的创作初衷。
死亡与永生看似对立,其实在很多哲学家眼中是相同的,这就要看自己怎么理解了。人活就为活个心安理得,只要做过的事不违背内心,那么这一辈子就是值的。可是当一个人风光了一辈子,被别人羡慕至极,也不代表他在生活中活得快乐。还有很多美好的瞬间都是巧合,我们越是想要追求什么往往越是得不到,就像爱情和工作一样,要想找到一个顺心顺意的难度和登天差不多了。从这些人对于爱情的理解中,我得知了爱情的力量,如果害怕得到是因为预料到了失去,那么这种人将永远也得不到幸福,甚至还会伤害他人。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有很多,但是适当的时候也应该自私一点,当然了这种自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去考虑他人。
这些人正因为经历过丰富的生活,才能够写出可以打动人的作品,他们确实是普通人,可他们的生活并不普通。运气和心态一样重要,心态好的人才能够在运气来临的时候把握住它,他们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人生一直在告别,所以不要惧怕告别,哪怕我们知道明天就会死去,也要把死亡看成起点,而不是把出生看成终点。这是值得反复思考的有趣问题,想到最后才发现一切原来很简单,当豁然开朗的那一刻就会发现生活的真正美好。
我们只是知道这些人什么时候死的,我们也认为这就是他们人生的终点,而在我们考虑这个问题的同时,其实他们正活在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话题之中。他们努力过好一生,根本不去愁的一些事丢给其他人去愁,这才是明智的人。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七):他们曾经来过
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我们如同小小的砂砾,转瞬即逝,没有人再记起。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有某种独特的天分,在这样的长河中脱颖而出,闪烁着迷人的光芒,证明他们曾经来过。
《人生一直在告别》这本书记录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不同的职业,有的是歌手、有的是作家、有的是演员,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一个特点,都有着传奇的一生。整本书一共有十五篇文章,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讲述了历史上的十五位名人,篇幅不长但是短小精悍,让我们用最快的时间了解这位名人的一生,尽管不算全面,但是看得出作者诚意满满。
这本书中,有多情又感伤的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有眼光独到充满时尚感的可可香奈儿,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李叔同,有涉猎广泛天才一般的达芬奇,还有才华和美貌集于一身的Wifi发明者海蒂·拉玛……看完他们的生平,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为人群当中独特的人,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经受了一般人无法经受的苦难,经过岁月的洗礼,散发出迷人的光辉。
比如卓别林,提到他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拿着拐杖穿着礼服留着小胡子的黑白影片形象,殊不知查理卓别林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曾经因为母亲失业一度吃不上饭,他最为人熟知的荧幕形象也是他绝处逢生的创意,在成名之后又因为其“政治立场”不能返回美国。“世界就像是个巨大的马戏团,它让你兴奋,却让我惶恐。因为我知道,散场后,永远是——有限温存,无限心酸。”这首他写给夫人乌娜的诗,恰恰是他一生的写照。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莎士比亚,在作者的笔下莎士比亚不再是创造传奇的高高在上的人物,而是有情感有欲望有缺陷的实实在在的平常人。莎士比亚一生写了很多流传百世的戏剧,而他本身确实一个贪财吝啬又寡情的男人。在他成名之后,依然让妻子独自抚养孩子,死后在遗嘱中甚至说留给妻子一张“次好”的床。他还是因为吝啬,选择了偷税漏税,最后身陷囹圄。正如作者文中所说“他拿起那支笔,面前是一条浩瀚星河;他放下那支笔,面前是世间无尽龃龉”。
总体看来,这是一本让人看完无限感慨的书,喜欢~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八):把每一次再见,都当作告别
从小到大,我们受过很多教育——语言、文学、数字、推理……但唯独缺少的,或许就是告别。颇为讽刺的是,只有当我们最终告别,或是根本就来不及说再见时,我们才幡然醒悟: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恰恰是告别。
题做错了可以重做,东西掉了可以再买,知识遗忘了可以再学,仿佛一切都是可以后悔,可以重来的。我们习惯了第二次机会,以至于忘记了人生最重要的规则:告别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不能再来。
我们常常羡慕那些生活中的伟人——梅艳芳、赛珍珠、玛丽莲梦露,好像她们上辈子拯救了世界,才得到这一世的荣华富贵。其实说到底,她们也只不过是在世俗的眼光中比众人条件好一些罢了。若是细细评味她们的人生,你会发现,她们,也没学会告别。
就说说梅艳芳好了。书中讲梅艳芳的那一章,初看好像只是重述了一遍她的生平,实际却与百科中的“梅艳芳”大相径庭。只看外人的评述,你很难读到当时《明报》采访中她的回答:跟同龄人相比,她觉得自己很老,因为必须很早就出来打工挣钱。
在外人看来梅艳芳风光无限,但很少有人关心她真正的压力。她从小登上舞台,以一己之力支撑整个家庭,最后却没来得及寻觅到自己的真爱便因疾病去世,不禁令人唏嘘。
直到我读本书才了解到英雄本色3中的女主角居然就是梅艳芳。几个月前重温这部电影时,我便注意到,饰演女强人的梅艳芳在剧中也表现出穿透荧幕的压力与无奈。那不是表演所能展现的,而更像是将真实生活的感受直接代入到戏中。
没有谁的生活是完全幸福的。我们看到的风流人物,何尝不会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叹息未来得及说再见的人和事呢?
我们总是叹息来不及说的再见,总是后悔想做某些事时已经太晚,却很少在有时间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认认真真地完成他们。迈克尔杰克逊没来得及告别,希斯莱杰没能与爱的人到声珍重,但我们还有时间——在真的来不及之前,去做那些一直想做又没有勇气做的事吧;然后,说出那些没敢说出口的话。只要我们珍惜每一次再见,就永远不会失去告别。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九):你我都是人间客
感情真挚是这本书最大的优点,所有的文字都发自肺腑,把15位文坛艺界的风流人物从出生到死亡刻画的淋漓尽致。评论性的语言很少,多数时间王臣都在把他们的人生娓娓道来,没有多少感情上的波澜起伏,但是因为是这些人,因为他们各自的经历,读起来这种反差却让人难以平静,看似大海表面安宁,其在内心深处的海底早已是滔天巨浪。我的思绪也被作者拉进了那一个又一个悲喜交集的戏剧人生,感觉活过了一世又一世。
作者选的这些人物都很具有代表性,李叔同中年后的大彻大悟、玛丽莲梦露的不经意走红、希斯莱杰的入戏人生、仓央嘉措的世间安得两全法,再加上王臣那温柔的笔触,让这本书仿佛成为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读者可以随意进入其中的角色,跟随这些名人再重走一次人生,再经历一次悲喜,再替他们看一眼这红尘人间。
还有一点要提下,虽然我说作者评论性的文字不多,但并不是没有,其实作者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到了叙述中,都已经化在了他们人生漫漫长河中的点点滴滴,这一段看似只是描述,但也是抒情,那一段看似讲故事说传奇,也还是抒情。有一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味道了。所以看这本书会才会让人分外伤感,因为作者不仅仅是在写这些人的华丽人生,也是在写他们逝去的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哭也过笑也过,繁华也是它落寞还是它。百年人生起起伏伏很正常,那么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这本书的15个名人我只看到了一点,平常心。不论是早年的落魄还是中年之后的爆红,都看似人生的一个经历,而是当做永久来珍藏,这样即使这风光过去,我们依然能面对整个世界,而不是一败涂地。
本书有趣的是15个风格迥异的人生故事,好看的却是作者充满了美感的文笔,写文字是需要一点天赋的,再平常的小事在作者这里几笔过去就变得让人回味悠长,不忍释卷。所以即使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我们早已熟知他们,但看起作者笔下的他们,依然让我津津有味,这便是功力。
写的是死亡,看的是人生。生生死死平常事,我们都是人间过客,有很多事不必太在意。如此活着才顺心意,念头才通达。这一本书就让我喜欢上了这个作者,即使写的悲伤事,却让人精神振奋,难得,五星推荐。
《人生一直在告别》读后感(十):告别的人生
评价作者最具汉字美感的作者?好像可以这样认为,还不错。开始便读到了作者那满满的感动,满心的真诚,能够感受到是在用心的梳理这些不同的人生。以为了个人能够更好的感悟生活吧?
从仓央嘉措开始,能够看出作者是作用了不同的写法,较之之前看过的传记类,作者写出的虽不全面,却有着自己的视角,或许因为本人曾看过全传和作品,所以看到这里感觉还好,就不是有特别的感触。但从第二章开始,李叔同,对他了解不多,这一次从作者笔下看到了一个以往印象的不同处,从作者的眼睛看来,竟是那样的触动,似乎就应该是这样的人生,没有应该,也没有不应该,即使他的经历看起来比起有些历史人物不是多坎坷波折,或者说比很多人更经历传奇,却不会从字面看出,而是感觉从心里在流淌,涓涓细流的感觉。
接下来,香奈儿,卓别林…多么独特的一生!“所有苦难,都应该被尊重。所以幸福,都必须被珍藏。”或许只有时代才能造就伟人,而一些枭雄,本就无为草莽。作者笔下这些堪称奇迹的人物,讲到最后,都不过死亡结束。当他们最后慢慢闭上眼睛,人生落幕,却留下了不朽给人们记录。
伟人存在,平凡人亦存在,我的父母,已耳顺的年纪,也有对死亡的恐惧,同样的,作为儿女,也在深深的害怕有一天他们的离去,一生将过,自己生命中的其他人都只是第二第三人称,自己的生命自己才是唯一。越到后来,越发反思自己一生的演绎,该如何落幕或是散场。作者写的是名人,这样的人生应该更能够引发读者的触动,就像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甚至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怎样才能不负,如何才能直面?!我曾问过丈夫,我这样胆小,老了以后惧怕死亡将会到了什么程度?他答我,当你到了那个年纪,就不怕了。这或许只是一个安慰之法,毕竟距离年老还有一些时日,或许甚至活不到老去,而是“骤然崩殂”。
说到这里似乎有些离题,作者想感叹的,应还是这些人们丰富多彩的一生,多么精彩也会落幕,剩下留给人们的不断唏嘘感叹,这应是想表达的主要内容吧?!总之关于人生的话题,总会给我们带来感悟,为了更美好,提供努力的方向。即使告别,也更美好些吧。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